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国首个POPs公约履约示范项目启动  实质性削减淘汰POPs迈出第一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10:09 中国环境报

  (记者 黄勇)

  本报1月5日讯 中国第一个《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POPs公约)履约示范项目——中国多氯联苯(PCBs)管理与处置示范项目今天正式启动。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及世界银行、有关部门代表和浙江、辽宁两省有关负责人出席了项目启动会。

  据悉,这一项目由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同世界银行合作在浙江和辽宁两省开展。示范项目将把浙江省的废弃PCBs电力设备储存点及其污染物运送到辽宁省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置,以示范用含PCBs电力设备的脱氯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制订我国PCBs管理与处置的全国推广规划。示范项目总资金为3209.7万美元,实施期4年,于2009年结束。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在启动会上指出,未来5年,我国履约工作重点之一是开展涉及各POPs领域的12个履约示范项目,为全面履约奠定基础。中国多氯联苯管理与处置示范项目作为第一个POPs公约履约示范项目,是我国进行POPs实质性削减、淘汰的第一步,其示范的成功经验,包括政策和机构框架的建立、技术路线选择、基础能力的建设以及实施和各方参与的模式,将为其他领域的示范项目提供依据和参考。此外,示范项目将为我国参加国际谈判提供实践经验,为我国今后的履约工作建立一个各方参与和合作的平台,并为提高我国危险化学品和固体废物整体管理水平提供机遇。

  上世纪60~70年代,我国曾大量生产和使用过PCBs,主要用于油漆添加剂和电力电容器的浸渍剂;此外,70年代我国还进口了大量含PCBs的变压器。目前,用作含PCBs的电力设备绝大部分已退出现役,少量仍在使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下线的PCBs电力设备已集中封存,但由于时间久远,有关封存数据和资料已无从查找。根据有关监测表明,部分封存点已发现PCBs油的渗漏,污染当地生态环境,给当地人民健康造成了危害。因此,必须尽快采取措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PCBs与常规污染物不同,它在自然界中极难降解,并在全球范围内长距离迁移,被生物体吸收后不易分解,并沿食物链放大,对人体危害巨大,不仅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而且还干扰内分泌系统,对人类的影响会持续几代,对人类生存、繁衍和可持续发展构成重大的威胁。

  据了解,2004年11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首批列入公约受控名单的有12种POPs,我国需要削减、淘汰和控制的有7种,分别是艾氏剂、氯丹、滴滴涕、六氯代苯、灭蚁灵、多氯联苯、二恶英和呋喃。POPs公约是继1987年《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之后第二个对我国具有强制性减排要求的国际环境公约,是国际社会对有毒化学品采取优先控制行动的重要步骤。目前,已有151个国家和区域组织签署了该公约,其中113个国家批准了公约。

  2005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建设部、海关总署、电监会和安全监管局等11个部门参加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工作协调组,主要负责审议国家POPs管理和控制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和指南,协调POPs公约履约重大事项,其日常管理事务由国家环保总局负责,对外作为中国履约联络点和信息交换场所,对内负责履约的日常管理、组织和协调工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