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大事记:沙龙从农夫到总理 从鹰派到实用主义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10:25 金羊网-新快报

  

  从一个农夫到一名军人,从一名战功赫赫的将领到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从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狂建定居点的强硬派到从加沙撤军的现实主义者,从一名不肯向阿拉伯人退让半步到同意巴勒斯坦人建国,沙龙作为一名个性十足,富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一生跌宕起伏,功过交加。

  ●1928年,出生于特拉维夫附近的一个农村。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任步兵连长。

  ●1953年,为报复巴勒斯坦游击队袭击,沙龙率领特种部队“101部队”袭击约旦,造成69名平民死亡。

  ●1967年,沙龙担任装甲师师长,当年以军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

  ●1982年,时任国防部长的沙龙策划以军突袭黎巴嫩,企图铲除以该国为大本营的巴勒斯坦游击队。

  ●1999年大选后,沙龙击败内塔尼亚胡出任利库德领导人。

  ●2001年3月7日,沙龙击败巴拉克任总理。

  ●2003年1月28日,沙龙再度当选总理。

  ●2005年2月8日,沙龙与巴勒斯坦领导人达成停火共识。

  ●2005年11月21日,沙龙宣布脱离利库德集团,另组“前进党”。

  关键词

  [以色列之王]

  1948年5月14日,根据联合国224号决议,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不到24小时之后,由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等国家组成的阿拉伯联军向以色列发动了进攻,刚刚正式组建的以色列国防军立即投入了激烈的战斗,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在此后的34年里,伴随着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战争的一次次爆发,沙龙在战场上一步步脱颖而出,由士兵而班长直至当上国防部长,最终被称为“以色列之王”。

  

大事记:沙龙从农夫到总理从鹰派到实用主义者

  上图:1973年,任少将的沙龙(右)参加中东战争。

  [贝鲁特屠夫]

  然而,与沙龙的赫赫战功相伴随的,是他嗜战成性、动辄诉诸武力的作风的一次次暴露。1982年,在沙龙的极力主张下,以色列大举入侵黎巴嫩。1982年9月,在以军的默许下,黎巴嫩基督教民兵组织进入贝鲁特附近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屠杀了1500名巴难民。这一惨案震惊了世界。

  

大事记:沙龙从农夫到总理从鹰派到实用主义者

  上图:沙龙与布什的情谊非同寻常。

  [推土机]

  作为政治家,沙龙毫不留情地推倒、碾碎他面前的一切绊脚石,有“推土机”之称。1999年,利库德集团在竞选中一败涂地,从执政党沦为在野党,沙龙也变为反对党议员。但是,他不甘寂寞,在2000年9月28日闯进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宣扬以色列对此拥有主权,引发了以巴间大规模冲突和政治危机。当时的巴拉克总理被迫辞职,而沙龙自己却趁乱以73岁的高龄当选为以色列总理。

  [定点清除]

  在第一任期内,沙龙忙于镇压巴勒斯坦人的起义,以“定点清除”巴勒斯坦高层著称。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哈马斯加沙地带领导人兰提西均死于以军的“定点清除”。

  

大事记:沙龙从农夫到总理从鹰派到实用主义者

  上图:2004年,以军“定点清除”了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

  [撤离加沙]

  在第二任期内,沙龙审时度势,一反常态地承认对巴勒斯坦人的统治是占领,同意巴勒斯坦人可以建国,从鹰派转变为实用主义者。去年8月,以色列单边从加沙撤出,宣告以色列对加沙长达38年的占领就此结束。单边行动划时代地踏出了与巴勒斯坦人实现最终的和平的一步。

  [单飞组新党]

  2005年11月,沙龙毅然脱离自己协助创建的利库德集团,另建新党,谋划与巴勒斯坦人实现最终的和平。沙龙看似冒险的决定是在利库德集团内部矛盾激化,盟友工党离营的双重困境下作出的。沙龙的新党“前进党”和工党势均力敌,而利库德集团将成为最大的输家。

  

大事记:沙龙从农夫到总理从鹰派到实用主义者

  上图:2003年,沙龙与阿巴斯商讨“路线图”。

  [腐败丑闻]

  以色列媒体2004年3月3日报道说,以色列总理沙龙曾与一名在最近一次俘虏交换中获释的以色列商人的前岳父有很密切的生意关系。沙龙被怀疑假公济私,为这名商人开后门。以色列《马里夫报》报道说,以色列前预备役陆军上校坦嫩鲍姆的获释与沙龙和他岳父的特殊关系有关。

  

大事记:沙龙从农夫到总理从鹰派到实用主义者

  上图:2005年,以色列人泪别加沙。

  (侯颖/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