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国要对矿难进行全面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16:43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美国弗吉尼亚州西部阿普舒尔县萨戈煤矿爆炸事故已经尘埃落定,美国政府准备就这一事件展开全面调查。目前,有关方面完成了对罹难者死因的调查,并指出了幸存矿工们的保命之道:在爆炸发生后,他们按照受训时获得的自救知识采取了适当行动。此外,在4日报道“12名矿工获救生还”假新闻的媒体遭到了业界与民众的一致谴责。

  白宫召开吹风会,要对矿难进行全面调查

  当地时间1月4日下午,美国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召开新闻吹风会,表示政府对这次矿难非常重视,劳工部马上将就这次爆炸事故展开全面调查。此外,他还转达了布什总统夫妇对在这次事故中不幸死难矿工的哀悼,总统希望他们的家属节哀,并祝福在这次事故中受伤的矿工们早日康复。

  麦克莱伦宣称,劳工部下属的矿山安全和卫生署已开始对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展开调查,得出最终结果之后,该部将在调查的基础上出台一些新的政策,并采取切实步骤,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麦克莱伦还说,美国政府非常重视矿山安全问题,目前政府内有官员已经提议,将对矿主违反有关规定的罚款数额提高到原来的4倍。

  有关方面分析罹难者死因,幸存者因懂自救而成功逃生

  目前,美国官方、医疗界、以及萨戈煤矿的直属公司美国国际采煤集团已对罹难者的死因进行了分析。参与救援工作的美国政府官员表示,救援人员发现一名矿工的尸体与其他遇难矿工距离有数百米远。该尸体出现在煤矿传送带附近,显然是直接被爆炸炸死的。而其他幸存矿工在爆炸发生时位于矿井更深的地方,所以躲过了这次爆炸。

  负责伤员抢救的医生表示,3日发现的11名死者都死于一氧化碳中毒。这些罹难者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体质相对较差,离毒气散发源又比较近,所以他们在吸入大量有毒气体后不幸身亡。

  4日上午,国际采煤集团总裁本·哈特菲尔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矿井下浓烟滚滚,而通风系统又在爆炸中遭到破坏,所以造成人员死伤状况较为严重。

  哈特菲尔德还表示,活下来的34名矿工在爆炸发生后,几乎都按照他们受训时获得的自救知识采取行动。由于逃生路线被浓烟拦截,他们迅速撤到了矿井更深的地方,还挂起了一块纤维塑料布,这道“屏风”在矿井中的主要用途正是引导气流,一般美国矿工都接受过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它们的训练。此外,每个矿工在遇险时都有一个净化空气的吸气装置可用,这也是他们保命的重要“法宝”。

  哈特菲尔德说:“他们感觉到了撞击,并听到了噪音。我们认为他们可能遭遇到了浓烟堵截,通风系统受阻。接着,他们就做了训练有素的矿工该做的事。”

  报纸发布假新闻遭指责,媒体自辩之余进行反思

  1月4日一大早,美国多家报纸都以“他们还活着”为标题报道了12名矿工获救生还的消息,下面还配以矿工亲属正在庆祝的图片。这其中,既包括《纽约邮报》、《纽约每日新闻》之类的小报,也有《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报》这样的权威大报。然而,数小时后,萨戈煤矿方面传来噩耗,12名“脱险”矿工中,已经有11人不幸身亡。此时,报纸已无法更正,只能在网络版上进行更新。

  美国报业权威人士和广大读者一致认为,这些报道“假新闻”的媒体给他们及矿工家属带来的打击“不亚于另一场矿难”。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将这次失实报道同《芝加哥每日论坛报》1948年总统竞选中的“杜威击败杜鲁门”假报道相提并论。媒体行业报《编辑和出版者》的编辑格雷格·米切尔更直言:“这是最近几年来媒体最令人羞愧的表现之一。”

  面对来自各方的尖锐指责,《纽约时报》发言人托比·尤斯尼克在一份声明中为该报辩护。他表示:“在我们报纸完成印刷时,我们关于矿难的报道依赖于多个消息来源,为了解释清为什么多个消息来源同实际情况有出入,我们将进行跟踪报道。”

  《波士顿环球报》编辑马丁·巴龙则认为他们的报纸并没有故意捏造假新闻,所以即便报道与事实有出入,也不是他们的错误。他强调他们确实采访了矿工家属,而家属提供的线索,在当时看来已经是最可靠的消息来源。他说:“在这种基础上,我们和其他报纸写了报道……你必须印报纸,当人们醒来前必须把它放在门口,还能怎么做呢,不报道?我认为那不切实际。”

  不过,在为自己辩解之余,众多“造假”媒体也承认,这次报道让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各类媒体蒙羞,认为大多数媒体在这次“报道测验中”没过关,应该就此进行深入反思。米切尔认为,造成多家媒体报道失误的主要原因是,记者们太希望向公众报告好消息了,这影响了他们在各个层面上的判断。

  米切尔表示:“当亲人开始庆祝,大部分媒体很自然就加入,他们匆忙地印刷报纸,上载新闻……他们已经被来源不确定的好消息冲昏了头……我不清楚为什么他们没有适当的消息来源就登载新闻。” (许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