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国战略回旋空间继续加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05:54 浙江日报

  

  本报讯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大国作为国际关系的主要角色,大国关系作为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二者一直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2006年的大国关系将在保持连续性的同时继续深刻演变,态势将更加错综复杂。

  美国力图维持全球主导地位

  受利益驱使,美日相互利用与相互借重,美日同盟继续向“全球性”与“进攻性”方向发展。美国因受伊拉克“重建”与反恐战牵制,迫切需要日本“分忧解愁”,故而不断强化美日同盟,欲将日本打造成“远东的英吉利”。而遭邻国冷落、在东亚形单影只的日本对美国的栽培更是受宠若惊,视日美同盟为摆脱孤立处境的“救命稻草”,对美马首是瞻,同时更想借机谋求自身利益,成为政治与军事大国。

  美欧貌合神离、裂痕加深。因为伊拉克战争而被恶化的美欧关系虽在布什第二任期开始有所改善,但却在2005年年底又因曝出“黑狱”事件而再受冲击。美欧矛盾仍将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美对欧分化政策令欧盟不满。美国对欧盟“喜新厌旧”、“新老”有别,对东欧等“新欧洲”国家大肆拉拢,对法德等“老欧洲”国家加以冷落,蓄意分化欧盟。其二,结构性矛盾与世界观分歧使然。美国继续谋求“单极”世界,而欧盟则致力于多极格局,双方在国际争端的解决、如何处理不同文明间关系、推广民主的方式等问题上也存在重大分歧。

  美俄渐行渐远、争夺加剧。美国一心想趁俄罗斯虚弱之机扩大其在东欧与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彻底肢解独联体,为此大肆从事“民主改造”、策划“颜色革命”,并在乌克兰、格鲁吉亚与吉尔吉斯斯坦连连得手。美国的“弱俄”政策与俄罗斯的“强俄”战略终于在2005年下半年以来发生激烈碰撞,俄一改长期的被动防守,开始主动出击,加大资源投入,强化与中亚有关国家的关系。美俄在独联体及中亚的地缘攻守态势出现重大变化,美国被迫从乌兹别克斯坦撤军,并一再乞求其他国家保留美军基地,俄乌两国则签署了联盟协定。

  美俄之间不仅存在“单极”与多极的结构性矛盾,而且彼此在战略利益、价值观与发展模式上存在较大冲突,故美俄在外表平静之下仍将继续展开激烈争夺。

  多组战略三角发展态势

  其一,美日同盟针对中国崛起的色彩更加浓厚,中美日三方微妙互动。表现在,美日关系紧密,中日关系紧张,中美关系积极面在增加,美国在其中地位最为主动。美国既要利用日本来牵制中国,又要中国帮助解决棘手问题;既想利用中日矛盾以便主导三角关系,又担心中日矛盾一旦失控将有损美国的亚太战略利益。日本一方面自以为是,仗着美日同盟一再对中国蛮横无礼,另一方面却又严重缺乏自信,对中美战略对话的接连举行感到无可奈何与惶恐不安,生怕昔日的“美中同盟”再度重现。

  其二,美俄紧张、中俄友好,中国在中美俄三角中较为主动。由于美俄矛盾加剧,美俄均有求于中国,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则并行不悖、同步发展。

  其三,中俄印三角被外界普遍看好。中、俄、印三国是被认为最具发展潜力的“BRICs”四国组合中的三巨头,三国之间的战略合作态势自然引人注目,但由于三国外长对话机制建立时间不长,彼此安全合作仍局限于双边范围,故中俄印三角的发展尚有待时日。

  其四,美国借日扶印,极力筹组美日印三角。美国积极与印度发展核能合作,等于变相承认印核大国地位,并向印出售先进武器。美著名智库企业研究所近期更公然鼓吹组建美日印及英国的所谓“四大国联盟”,企图以此“遏制中国”。

  中国战略回旋空间继续加大

  中美相互适应与相互调整,中美关系渐入稳定发展的新阶段。作为当今国际体系中一对极为重要而又错综复杂的大国关系,中美关系仍有较大的两面性,但其中的积极面正明显增加。

  一方面,中美崛起大国与霸权国之间多极与单极的结构性矛盾、价值观分歧、经贸摩擦依然存在甚至时有激化,美国对华战略的防范面继续增加。

  另一方面,中美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双方结构性相互依赖进一步加深,加之美国客观上仍受制于“反恐战”与“大中东”,主观上对华认识也出现积极变化,致使中美关系趋向稳定发展。

  中俄互信进一步加深,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为紧密。中俄基于共同利益与共同理念的全方位互利合作正在不断增加。中俄都积极致力于国际格局多极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相互取长补短,在国际上彼此互为战略依托。

  正像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对俄2005年外交进行年终总结时明确指出的,“目前俄中两国之间不存在有可能影响双边关系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

  日本对中国崛起无所适从、反应过度,致使中日关系长时期在谷底徘徊。日本领导人在思想上依旧停留在日本经济独领风骚的过去,对中日两强并立的新现实视而不见,内心深处一直将中国崛起视为莫大威胁,故处心积虑地制造事端,企图干扰甚至阻拦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

  展望未来,由于中国崛起与日本“失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故中日关系可能持续低迷乃至不时震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