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美国在中东腹地找到战略立足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14:01 环球时报

  编者按:伊拉克的爆炸声提醒我们该国仍处于动乱之中,但美国总统布什却不断表示美国正在伊拉克赢得“胜利”。伊战过去将近3年后,伊拉克和中东局势到底如何?它们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什么影响?我们关心的中美关系和东亚局势与此有何关联?本期论坛将为您解答这些疑问。

  本期论坛精华

  ●美国即使想把对外战略重心转向其他地区或国家,也是有心无力;更何况,美国很有可能不准备过快转移对外战略重心。从这个角度讲,中美关系也将受到伊拉克局势的影响

  ●美国终于在中东的腹地找到了战略立足点,继而贯通了从土耳其、印度洋到中亚的战略弧线

  ●伊拉克大选不太像是某种政治重建的转折点,更像是新一轮政治纷争和动荡的开端

  伊局势如何影响中美关系

  高祖贵

  “9·11”后,美国对外战略的重心明确指向包括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在内的“大中东”,外加与之相连的中亚、北非、南亚。美国的目标是要重塑和改造这个充满危险的横亘欧亚非大陆腹地的“动荡弧”地带。

  正是基于这种战略判断,布什政府在对伊斯兰极端主义发动“意识形态战争”的同时,对中俄奉行融合战略,与英国、日本、印度等加强同盟建设,目的就是为了构建一个对其有利、可使其把战略重点放在中东的大国体系。

  在“动荡弧”这个庞大的地带上,美国对伊斯兰极端主义发动了“反恐战争”和“意识形态战争”,着手制定和实施“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大中亚”战略、“横跨撒哈拉反恐倡议”等。在此背景下,伊拉克乃至中东在布什政府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显著上升。

  美国的逻辑比较明确而且简单。它认为反恐战争与二战期间对法西斯主义和冷战时期对共产主义的斗争一样,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方可取胜;伊拉克是反恐战争的前沿,所以美国在伊拉克的成败干系重大。用布什的话说,在伊拉克取得胜利,将使美国变得更加安全、强大;反之,伊拉克将变成一个“恐怖主义者的天堂”、破坏整个中东稳定的根源,就像“9·11”之前的阿富汗一样。因此,布什政府的明确结论是美国绝不能在伊拉克失败。

  冷静、客观地看,美国国内多数人是支持布什政府的这种主张的。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政府确定从伊拉克撤军的时间表,但是主流人士都很清楚,匆忙撤退除了符合伊斯兰极端主义者和恐怖主义者的利益之外,不符合任何方面———更别说美国自身———的利益。美国国会有议员提出要求政府撤军的议案,在相当程度上是出于制约总统权力的需要,而非真想要美军仓皇撤出伊拉克。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在伊拉克是胜还是败,在其重大战略利益基本实现之前,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在相当时期内仍将继续指向“动荡弧”,特别是“大中东”。如果伊拉克重建顺利,美国很可能更加自信地继续推行“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逐步解决伊朗、叙利亚、沙特等国的问题,进而整合出更为完整的中东安全体系。如果遭遇严重失败,伊斯兰极端主义者和恐怖分子更是不会让美国轻易退出中东,也不会让美国轻易把对外战略重心转向其他地区。也就是说,如今的美国已经陷入某种进退两难之境,坚持到底直至取得胜利很可能成为它不得不采取的唯一上策。

  因此,在相当时期内,美国即使想把对外战略重心转向其他地区或国家,也是有心无力;更何况,美国很有可能不准备过快转移对外战略重心。在尚未完全征服现实的敌人之前,美国也不会忙着去树立另一个不那么现实的敌人。从这个角度讲,东亚局势和中美关系也将受到伊拉克局势的影响。▲

  (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伊进入新政治动荡期

  东方晓

  伊拉克国民议会选举是成功的:选举日伊拉克全国基本保持了平静,大约70%的伊拉克选民参加了选举,甚至此前抵制临时国民大会选举、对宪法主要内容极度不满的逊尼派各政党,也以极大的热情参加到大选当中。此次选举可称是伊拉克历史上为建立一个民选的政府而举行的第一次真正的自由选举。

  然而,能不能把选举成功转变为可以延续的政治成果,能不能经由此次选举一举为伊拉克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治结构,却仍是毫无把握的事情。

  首先,选举过后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组建政府。根据伊拉克宪法,议长、副议长、总统、副总统、政府总理和重要的内阁成员必须在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三大政治力量之间进行分配。可以想见,由于三大力量内部派系林立,政府的组建过程必然充满变数,那些在选举中结成盟友的党派未必会在权力分配中保持一致,而那些看似相互敌对的势力也可能为了某种利益联合起来。在这种政治利益的交换与争斗中,伊拉克政坛即将展现的不会是法治,而是某种赤裸裸的权力游戏;换句话说,选举的结果也许会变得不太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为权力分配而展开的讨价还价和力量重组。

  第二,如果伊拉克新政府能够如期组成,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修改宪法。逊尼派各政党之所以参与投票是为了避免在政治上被边缘化,它们试图通过参与政治,推翻或改变现有政治架构。

  第三,如果宪法修改不可避免,那么一些极具争议性的问题将迅速浮上台面。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伊斯兰教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联邦体制、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与利益分割、石油收入的分配及军队、警察、安全等强力部门的组成及控制权等问题。伊拉克是一个被政治、教派和民族等争端撕裂的国家,主要政党或政治联盟无不打上鲜明的宗教或民族印记。即便是对一个成熟的民主制度,完全容纳以种族、宗教和地域为特征的政治势力也不容易,而对于像伊拉克这样连基本的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都十分匮乏的国家,上述因素更是不能承受之重。

  由此看来,伊拉克大选不太像是某种政治重建的转折点,更像是新一轮政治纷争和动荡的开端。▲

  (作者是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

  现在说“胜利”,太早

  余万里

  2005年12月15日,伊拉克举行了国民议会选举。3天后,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发表广播讲话,宣称:“我们不仅能够赢得伊拉克战争,我们正在赢得伊拉克战争。”

  至少从表面上看,布什有理由宣布他在伊拉克的“胜利”。继2005年1月30日伊拉克临时国民议会的选举及同年10月15日伊拉克宪法公决之后,伊国民议会选举的成功标志着美国为伊规划的“三步走”民主化程序的顺利实施。同前两次的选举和公投相比,此次国民议会选举也显示了伊拉克政治重建的进步,投票率从过去的50%上升到70%,投票期间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由过去的300多起下降到30多起;特别是,逊尼派不再抵制,而决定参与到民主的政治进程之中。

  布什在一系列演讲中反复强调,“自由和民主”的伊拉克对美国的反恐、安全和价值观至关重要,因为民主化会把一个充满敌意的伊拉克转变成“坚强的盟友”。如果除掉这些言论的意识形态成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布什在伊拉克一定程度上的战略得分。通过推翻萨达姆政权,美国终于在中东的腹地找到了战略立足点,继而贯通了从土耳其、印度洋到中亚的战略弧线。这条弧线恰恰是冷战后对美国安全威胁最大的“战略断裂带”。

  但是,现在就说“胜利”,似乎还为时太早。首先,美国的父母亲最关心的是他们的孩子们什么时候能回家。美国的盟国正在纷纷筹划撤军或者削减驻军,美国也已经宣布撤回增派的两个作战旅。美国撤军的前提是伊拉克的国内安全局势可以得到保障,但是伊拉克军警能否有效填补美军撤离之后的安全真空依然是个未知数。

  其次,伊拉克的民主和政治稳定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大选的顺利并没有解决伊拉克国内政治中既有的矛盾和危机,民族、宗教、地区的分裂和对立从选举的结果中依然清晰可见。美国带给伊拉克的“民主”无非是一种新的游戏规则,让各派从街头的武斗转为议会大厅里的文斗,规则本身不能解决实质性的矛盾和冲突。长远地看,伊拉克带给美国的还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包括民主化与伊拉克极端主义、反恐与中东反美主义的关系等一系列根本性的战略问题。▲(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外交室副主任。)

  (本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电子信箱:taolun@peopledaily.com.cn)

  《环球时报》(2006年01月09日第十一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