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环保组织南大洋“怒战”日本捕鲸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14:37 人民网

  

环保组织南大洋“怒战”日本捕鲸船

  人民网1月11日讯日本在捕鲸问题上一意孤行,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近日,环保组织在南大洋派遣船只追踪日本捕鲸船并向其表示抗议,由于日方拒绝停止捕杀鲸鱼,双方船只发生了摩擦。

  据国际环境新闻社(EnvironmentNewsService)报道,当地时间1月8日早晨,抗议捕鲸的绿色和平船只“极地曙光号”(theArcticSunrise)遭到了日本渔业署(FisheriesAgencyofJapan)捕鲸船队的“NisshinMaru号”的撞击。

  绿色和平此次远征负责人谢恩·罗顿贝利(ShaneRattenbury)说:“这只可能是一次故意的撞击。由于这次撞击,我们的船和船员处于严重的危险之中。”

  整个晚上,日方都在把累积的鲸肉从“NisshinMaru号”转移到供给船“东方蓝鸟号”(theOrientalBluebird)上。

  一月八日一大早,乘坐气垫船的绿色和平人员开始在“东方蓝鸟号”的侧面涂上“来自保护区的鲸肉”的字样。他们的行动并没有阻止鲸肉的装卸,同时,他们乘坐的气垫船体积很小,也不足以对两艘日本船只构成威胁。“极地曙光号”在一公里外的地方面向“东方蓝鸟号”,观察着这次行动。

  当绿色和平人员完成涂写时,“NisshinMaru号”突然脱离了“东方蓝鸟号”,转过头来冲向“极地曙光号”并撞上了它。据罗顿贝利说,这次撞击损伤了“极地曙光号”,不过并没有使它丧失行动能力,但船员们还是不得不对船头的桅杆加以保护。

  撞击之后,“NisshinMaru号”立即开始离开。撞击地点位于

澳大利亚南极海域内35海里。

  与此同时,另一个环保组织海洋守护协会(theSeaShepherdConservationSociety)也派出其“FarleyMowat号”船只追踪“NishanMaru号”。“FarleyMowat号”的船长保罗·华生(PaulWatson)是海洋守护协会的创始人和会长。

  为了阻止日本捕鲸船只捕杀鲸鱼,“FarleyMowat号”大约一个月前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向南大洋进发。在一月八日早晨日本捕鲸船撞击绿色和平船只的时候,它恰好抵达该地点。

  华生说,当时,“NisshinMaru号”和“东方蓝鸟号”正在一起等候鱼叉船的归来。华生当即命令“东方蓝鸟号”离开南极鲸鱼保护区(theAntarcticWhaleSanctuary)。遭到拒绝后,华生开始擦边撞击“东方蓝鸟号”。他说:“我通知‘东方蓝鸟号”说,我是在遵照联合国世界自然宪章(theUnitedNationsWorldCharterforNature),执行禁止在南极鲸鱼保护区内捕鲸的国际保护法规。当他们拒绝离开,我们就用我们的右舷撞击他们的右舷,以传达我们的信息。”华生说,除了“东方蓝鸟号”船体上的一道划痕外,两艘船都没有其它明显的损伤。“这是对他们的一个警告,表示在命令他们离开并停止协助捕鲸这件事上,我们是相当严肃的。”

  在这之后,“东方蓝鸟号”开始逃跑,而“FarleyMowat”紧追不舍。

  华生船长说,日本的捕鲸船违反了很多国际法规,包括:在南大洋保护区捕鲸、国际捕鲸委员会对于商业捕鲸的规定、捕杀“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theConventiononInternationalTradeinEndangeredSpecies)保护下的鳍鲸和驼鲸等等。

  华生说:“日本捕鲸船试图撞击绿色和平的船只和我们的船只,日本捕鲸船曾经用水枪射击、用长竿打击绿色和平人员,但是没有人对所有这些表示关切。日本捕鲸船曾警告说如果他们弄伤了任何的抗议者,那是抗议者自己的错误。这是一种威胁,可是也没有任何人对这个在意。没有一个政府,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新西兰,对日本的这种威胁或者日本的行动表示谴责。”多年来,国际捕鲸委员会(InternationalWhalingCommission)一直在呼吁停止捕鲸,可是捕鲸不但仍然在继续,日本政府还计划增加捕杀的鲸鱼数量。(秦雁)

  

环保组织南大洋“怒战”日本捕鲸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