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民众密切关注病重的沙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15:19 新华网 | |||||||||
新华网消息 以巴:说声“再见,沙龙”不轻松 耶路撒冷:“沙龙能给人安全感”(记者 高路) 耶路撒冷西北郊哈达萨医院传出的最新消息称,随着麻醉剂量不断减少,仍处于昏迷状态中的以色列总理沙龙自主呼吸能力不断加强,右侧身体感受刺激的幅度也有所增加,由
虽然这些“好消息”让以色列全国上下自沙龙入院后紧绷的气氛有所缓解,却难以掩盖一个不争的事实———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这位纵横中东数十载的一世枭雄从此将远离政治聚光灯。 强与弱 尽管对其所作所为的评价不一,充满争议,但沙龙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可圈可点却举世公认。且不说他早年的军旅生涯,单是担任总理后这几年的言行,沙龙就一次又一次地令人在震惊之余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在因发动黎巴嫩战争受谴责被迫辞职后,沙龙的顾问乌里·丹曾说,那些不希望沙龙担任国防部长的人,将有一天不得不接受他当总理的事实。 乌里·丹的话多年后果真应验。登上总理宝座的沙龙一意孤行地将老对手阿拉法特围困在重重炮火之下,直至阿翁最终抱恨撒手西归。紧接着,这位“定居点之父”却又大手一挥,将加沙21个犹太人定居点尽数拔除。2005年底,年近78岁高龄的沙龙更是斩钉截铁地退出一手创建的利库德集团,以一人之力另组前进党,角逐以色列政坛。 沙龙的每一招险棋都让人捏把汗,但每一次似乎都能化险为夷。正如以色列媒体所言,沙龙是继本·古里安之后以色列最强势的总理,唯一能打败沙龙的只有他自己。 沙龙如今果真败在了自己手里。他为实现自己的抱负不遗余力,奈何却无法追赶生命的脚步。病痛看似突然的轻轻一击,就让沙龙像山一样庞大的身躯轰然倒下。曾经以其强悍改变无数人命运的沙龙,如今只能虚弱地静卧在重症监护病房里,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上天。 褒与贬 从沙龙4日晚入院以来,以色列报纸、广播、电视媒体每天24小时对此进行全天候“地毯式”报道。 以色列的大多数媒体对沙龙的评价与他老对手内塔尼亚胡的说法类似,即“卓越的军事领袖和政治家”。 以色列主流的《国土报》一篇文章称,作为与以色列国同时代的领袖,沙龙经历了这个国家无数次危机和十字路口,体会过军界宦场沉浮,接受了褒贬不一的评价,骁勇善战又果敢坚韧。 但以色列的阿拉伯媒体难改旧时对沙龙的印象,即一个双手沾满阿拉伯人鲜血的以色列人。一个阿拉伯文网站这样评价沙龙:“我们不会忘记他指挥的大屠杀行为。他曾对阿拉伯人民犯下罪行,书写了一段黑暗历史。” 尽管拒绝与沙龙单独会面并合影,以色列阿拉伯议员艾哈迈德·提比仍旧认为,沙龙实施从加沙地带和部分约旦河西岸撤离的单边行动计划不应被人忘记。提比说,“多年来我一直反对沙龙,还说了他不少坏话,但谁又能想到他这样的人会下决心撤离加沙?” 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亚里夫·奥瓦迪亚说:“无论谁今后担任以色列的新总理,都不具备沙龙目前在以色列国内外的支持率和影响力。”他说,沙龙不仅有勇气、而且有能力实现大胆的想法。 以色列的普通百姓对沙龙怀有感情。大学生米哈莱说,尽管没有长时间停留在政坛中心,沙龙依然在最近20年里成功影响了以色列的一切重大决定。商人摩西说:“单边行动让我彻底改变了对沙龙的看法。这个伟大的决定让我相信,他是能带领以色列走向真正和平的人。”对于更多人,沙龙是个务实的领袖,很少接受国际媒体采访,做事不惜一切代价。在犹太会堂内祈祷的巴尼说:“沙龙能给人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对以色列人至关重要。” 拉姆安拉:“活着的沙龙更有利”(记者 王昊 黄敏) “我们啊,还好,”加沙的大学生乌萨马在电话里的口气有点无奈,“马上就要过节了,谁知道过了节会怎样?也许内塔尼亚胡会上台吧。” 以色列总理沙龙病危住院以来,耶路撒冷哈达萨医院门外聚集着上百名各国媒体的记者,大家冒雨日夜守候着院方公布最新的消息。而巴勒斯坦人这些日子却忙着备年货,准备穆斯林的“春节”———宰牲节。没有太多的喜庆氛围似乎已经成了几年来巴勒斯坦人固定的习惯,形势的多变使得人们总是对前景谨慎小心。 看来,巴勒斯坦人的大年要陪着医院里的沙龙过了。 恨与敬 哈马斯在加沙设立的竞选总部里,工作人员哈齐姆悠闲地沏着阿拉伯咖啡,听着电台关于沙龙病情的报道,嘴角明显挂着一丝笑意。 “谁是沙龙?”哈齐姆当着记者的面问6岁的小儿子穆罕默德。 “沙龙就是那个总是让F—16炸我们的犹太人,”穆罕默德的回答简单又形象。这应该是大部分巴勒斯坦人对沙龙的印象。 “我非常、非常、非常高兴!”当记者问21岁的大学生夏兰对沙龙病危有何看法,他一连说了三个“非常”。 当沙龙于去年12月18日因轻度中风第一次住院时,一些巴勒斯坦人上街分发糖果以示庆祝;1月4日,当他因严重中风再次住院时,又有一些巴勒斯坦青少年上街向大家分发鲜花和巧克力。 哈马斯在加沙的发言人穆希尔·马斯里说,“从沙龙的军事和政治历史来看,他与巴勒斯坦人民相处时如此具有侵略性。沙龙是一个杀人犯”。 至于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的领导人安瓦尔·阿布·塔哈对沙龙病重似乎还感到不满意,“他应该下地狱。他是一个暴君,双手沾满了巴勒斯坦人民的鲜血。巴勒斯坦人永远不会为他的病感到遗憾”。 痛恨之余,一些巴勒斯坦人又不得不佩服沙龙,并坦率承认沙龙是唯一能给巴以谈判最终拍板的人。他们认为这个人虽然很难对付,却是一个值得去打交道的对手,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 “他热爱自己的国家,有手腕,有毅力,我敬重他。”小伙子阿拉姆说。还有一些人说,沙龙全心全意为民族利益服务,不像一些巴勒斯坦领导人,只顾填满自己的腰包。 沙龙入院的头两天,巴勒斯坦的报纸、电视台和电台以及网站都对沙龙病情以及沙龙生平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各路高人纷纷现身说法,评价沙龙的功过是非和历史作用。对于巴勒斯坦人,定性沙龙很有必要,因为这是个“有可能实现和平的以色列对手”。 “沙龙说到就会做到,”巴勒斯坦资深记者萨乌德·阿布·拉马丹说:“他不是一个政客,而是一个政治家。” 而评论员萨阿迪在接受“阿拉伯”电视台采访时说,沙龙是首位停止声称以色列对所有巴勒斯坦土地拥有主权的以色列领导人。他说:“尽管他对巴勒斯坦人犯下那么多的罪行,但一个活着的沙龙现在对我们更有利。” 可以看出,巴勒斯坦媒体普遍认为沙龙的单边主义并不是什么好事,但却包含难得的一丝和平理念。相比于其他以色列领导人,巴勒斯坦不愿失去这样的和平伙伴。 但是,沙龙即使存活下来,退出政坛的命运也不可避免。从事媒体工作的瓦利德表示,失去沙龙的前进党仿佛是一个失去养分嗷嗷待哺的婴儿,而内塔尼亚胡领军的利库德更像虎视眈眈的猛兽,左翼党派工党则不具备主宰政坛的能力。 “刚刚听到沙龙病危的消息的确有些欣慰的感觉。但理智地思考一下,我们的担忧远远多于喜悦,”瓦利德说。他表示,很多人都担心,以色列的强硬派会利用这个时机升级对巴勒斯坦人的军事打击,“内塔尼亚胡上台的话,前景可能会很糟糕”。 巴以冲突总是充满这样那样的“如果”。如果当年拉宾躲过暗杀,如果阿拉法特接受戴维营协议,如果沙龙没有被病魔击倒……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如果”倘若成真,历史将是另一番情景。 失去了阿翁,巴勒斯坦缺少一位能够承担民族大义的勇敢领导人,此番,和平轨迹又因沙龙的谢幕而重新划定。乱世需要强人,尤其巴以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再见,沙龙”,巴勒斯坦这句话说得并不轻松。(完) 相关专题:沙龙中风病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