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法国媒体称上海合作组织是对西方的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16:04 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法国《现代价值》周刊1月6日一期发表文章,分析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及其未来走向。文章认为,面对北约,以中国和俄罗斯为首的一些国家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它有可能很快接纳印度和伊朗。对于西方人来说,这将是未来10年的重大挑战。

  称上合组织是“欧亚军事联盟,北约的竞争对手”

  文章说,大约就在两个多月前,上海合作组织的6个成员国决定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弗雷德·韦尔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撰文指出,这等于创建了一个“欧亚军事联盟,北约的竞争对手”。此话毫不夸张。中国20多年来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已成为“世界工厂”。俄罗斯依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增长率也达到了6.5%。这两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历史上的”核大国,因此得到《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准许保留其武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俄罗斯则是全球幅员最辽阔的国家。这么一个二项式组成了一个可信的权力中心。它符合20世纪初地缘政治家哈罗德·麦金德和尼古拉斯·斯派克曼所预言的“世界中心”,必然会成为讲英语的海上大国的对手。

  文章称,在上海合作组织最近一次会议上,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以观察国身份出席。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是核大国。伊朗正渴望成为核大国。如果这些观察国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欧美西方将面对一个十分强大的竞争对手。欧亚各大国常常把上海合作组织当成是“对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所暴露的恐怖威胁的一种回应”。然而,事实上该组织是在中国的倡议下于2001年4月26日成立的,4个月后才发生了911事件。上海合作组织利用了911事件,随后的反恐动员也是为了使其行动合法化,致使华盛顿当时对这个新联盟关注不够。美国传统基金会的阿里尔·科恩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伊战使上合组织与美国保持距离

  文章认为,在“反恐战争”第一阶段的阿富汗战争中,上海合作组织与美国和北约合作。普京成为911事件后第一个向布什表示慰问的外国国家元首,并且准许美国飞机飞越俄罗斯领空。中亚各国欢迎美军长期驻军。中国和美国交换有关犯罪组织的情报。从第二个阶段的

伊拉克战争起,上海合作组织开始与美国保持距离。一些因素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1.美国在2001年时犹如一个绝对的超级大国,此时最好的选择是与它融洽相处。两年后,华盛顿失去了它的风采。欧盟两个主要大国德国和法国拒绝参加伊拉克战争。北约一些重要的成员国如土耳其也做出了同样的举动。在从伊拉克脱身之前,华盛顿不大可能投身到其它的战场上,特别是在亚洲。

  2.“反恐战争”公开的目标之一就是确保中东和中亚地区向工业世界提供

能源的安全。对能源需求日益增多的各个欧亚国家不明白为什么它们要在这一点上依赖华盛顿。

  3.布什的理论把这场战争与加强民主和人权结合在一起。而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倾向于把这一“自由东征”解释为一种针对它们利益的地缘政治手段。

  4.从2003年起,欧亚各国不再相信美国的未来,这个负债累累的国家,其货币在贬值;它们也不相信欧洲,它的经济为庞大的社会福利保护支出和极端通货紧缩的货币所累。这些国家恢复了1997年金融危机之前的自信。在它们看来,只要美国过多地干预中亚地区的事务,21世纪将不会很“太平”。

  上合组织架构将把其成员和印巴及伊朗聚会在一起

  文章在分析上海合作组织的内部合作前景时认为,中俄二项式已不断得到加强。2005年在俄罗斯远东的联合

军事演习期间,两国的军队展示出对某个发生不稳定地区的干预能力。中亚各国依然显得谨慎。尽管乌兹别克斯坦要求关闭卡尔希—汗阿巴德美军基地,但吉尔吉斯斯坦却保留了马纳斯基地。印度转向亲上海合作组织与其左派2004年重新掌权是一致的,左派传统上是亲俄罗斯。巴基斯坦既与美国结盟,也与中国结盟,它效仿印度是为了避免可能受到孤立。至于伊朗,它既是中国的传统盟友,也是俄罗斯在经济和技术、甚至核领域的伙伴。尼克松和平与自由中心的一位专家指出,目前虽然没有任何事情可证明上海合作组织现有6个成员国和3个潜在的成员国要将它们的计划进行到底。不过,该组织构架将是它们之间最重要的聚会。根据大国平衡的逻辑,这种重新排列必将会导致其它的排列的变化。 (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