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伊核再启封揭开“潘多拉盒”本报驻外记者连线预测美伊俄博弈前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07:50 东方网-文汇报

  新闻提示

  伊朗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声,已经于日前拆除了该国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所有封条,并宣布重新开始用于和平目的的核计划研究工作。

  对此,英国、法国和德国三国外长12日在柏林召开紧急会议,研究事态的最新发展
,并协调各自立场。会议结束后,三国外长和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德国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宣布,德国、英国、法国三国一致认为欧盟与伊朗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对话已陷入僵局,“事情已经到了必须由安理会介入的时候了”。

  本报驻德黑兰、华盛顿、莫斯科记者分别发回报道,分析和预测伊核风波走向和可能引发的后果。

  本报莫斯科专电

  俄罗斯:可能不再坚决抵制将伊核提交安理会

  ■文/本报驻莫斯科记者姜辛

  俄外长拉夫罗夫12日接受“莫斯科回声”电台采访时透露:“俄罗斯已不排除把伊朗核计划提交安理会讨论的可能性。”他同时表示,俄正在加紧做伊朗的工作,争取说服伊朗重新回到谈判桌前来,重新冻结核计划。俄方承认伊朗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拥有发展用于和平目的的核计划的权利,不排除伊朗的核计划是为了解决本国能源,但强调这不是迫切需要。

  10日,俄外长应约与美国务卿赖斯就此问题通过电话,据说这一次俄外长在通电话时首次表示,“俄方可能不再坚决抵制国际原子能机构把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讨论”。

  此前,俄罗斯曾经建议在俄境内建立一个俄伊合资企业,以处理用于伊朗布舍核电站的浓缩铀燃料,但是这一倡议并没有得到伊朗方面的积极响应,至今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这令俄罗斯方面十分恼火。

  俄正在帮助伊朗建立一座投资10亿美元的核电站,这一项目对俄罗斯而言有着非常诱人的商业利益和广泛的市场前景,因此俄罗斯对伊朗开发核能的计划的立场,与美国、欧洲国家相比有很大区别,但是随着伊朗政局发生的变化,随着伊朗领导人在核计划和对以色列越来越强硬的表态,俄罗斯也开始审时度势,开始调整立场,以免陷入外交被动。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12日表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德国的官员将于下周在伦敦举行会谈,这有可能是把伊朗核问题是否提交安理会的最后一次外交斡旋机会了。

  (本报莫斯科1月12日电)

  本报德黑兰专电

  伊朗:守住底线步步紧逼

  ■文/本报驻德黑兰记者张晓春

  昨日,伊朗总统内贾德在伊朗南部一场群众集会上称,伊朗政府将竭尽全力,保持耐心,想方设法,推进完全掌握和平利用核能和核燃料自给之路。

  难道伊朗果真不在乎其核问题被提交安理会讨论吗?

  为了迫使美欧接受伊朗方面提出的解决伊朗核问题方案,去年9月18日,内贾德在联合国大会提出了解决伊朗核问题4点建议,建议的核心是,伊朗愿同外国官方或私营公司合作,在伊朗实施铀浓缩项目。但被美欧断然拒绝。为迫使美欧接受伊朗提出的伊朗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伊朗采取了步步逼近的策略。继去年8月8日伊朗重启伊斯法罕核实施铀转化活动,伊朗又恢复了铀浓缩研究。至此,伊朗若再向前跨进一步,便是浓缩铀生产。伊朗一再声称,铀转化和铀浓缩研究不在未来双方谈判范围之内。言外之意,谈判对手必须接受伊朗进行铀转化和铀浓缩研究的事实,下一步要谈的是在伊朗境内联合生产浓缩铀问题。

  伊朗拒绝了俄罗斯方案,称之“完全不成熟”。在伊朗人看来,俄罗斯方案使伊朗铀浓缩生产受制于国外,与内贾德提出的方案可谓南辕北辙。

  伊朗认为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制裁伊朗,并非易事。迄今国际原子能机构未发现伊朗核活动用于军事目的。伊朗多次表示,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讨论,实施所谓的经济制裁,缺乏法律依据。

  说伊朗根本不在乎其核问题提交安理会恐怕不是事实。伊朗铀浓缩研究开始后,伊朗立即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攻势。伊朗外长穆塔基赶赴莫斯科,会见普京,一名副外长前往北京,另一名副外长抵达首尔。

  回顾伊核谈判,不难发现,伊朗曾多次表现强硬立场,但是,在关键时刻,要么伊朗做出某种妥协,要么双方寻找出缓和办法,使伊朗核问题出现阶段性峰回路转。此次因伊朗恢复铀浓缩研究引发的又一轮危机很可能是谈判双方又一场角逐,今后还会有更多的较量。

  (本报德黑兰1月12日电)

  本报华盛顿专电

  美国:推波助澜准备制裁

  ■文/本报驻华盛顿记者朱幸福

  美正讨论分步制裁伊

  伊朗内贾德政府正在与西方核国际原子能机构闹翻脸,正在把伊朗推向联合国对它进行经济制裁的不归路,这正是目前躲在欧盟和俄罗斯背后推波助澜的美国梦寐以求的结局。

  据《纽约时报》今天报道,美国政府官员目前正在讨论对伊朗的可能经济制裁将分几步走,原则是先易后难,逐步加大施压的力度。最初的可能制裁包括禁止伊朗领导人和政府官员出国旅行访问,所有国家停止与伊朗签订新的商业合同,不准伊朗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更严重的制裁,包括禁止其他国家从伊朗购买石油,不准其他国家向伊朗出口精炼汽油。

  关键看能否争取俄罗斯

  能否把伊朗核问题拿到联合国安理会进行讨论,一个关键问题是西方如何说服并争取俄罗斯等国的支持。为了化解伊朗与西方的矛盾并提高自己的声望,俄罗斯最近一反常态地提出在其境内为伊朗提炼浓缩铀,旨在防止伊朗研制和掌握核技术。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帕特里克·克劳森日前对本报记者说,尽管美国不喜欢俄罗斯在伊朗核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但是目前一筹莫展的美国还是愿意让俄罗斯小试身手。

  没有俄支持伊会妥协

  克劳森认为,一旦俄罗斯转变立场不反对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中国和印度等国也会对伊朗施加更大的影响。对伊朗来说,一口拒绝俄罗斯的建议是非常危险的赌博。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一旦联合国安理会认真讨论伊朗的核问题时,伊朗有可能像以前那样在最后一刻作出妥协让步,以便化解眼前的危机。

  经济制裁未必奏效

  美国世界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埃里克·哈格特昨天对本报记者说,经济制裁具体执行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往往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美国斯坦福大学伊朗研究项目主任阿巴斯·米拉尼也认为,西方如对伊朗玩弄游戏目前已为时太晚,而且正中伊朗下怀。原因是,伊朗政府最近几年通过抓紧与许多国家签订石油合同来换取对它的政治支持,并把伊朗开展核活动的设施分散在全国300多个地方,并且已经囤积了足够的食品、医药和其他预防制裁的物资,准备同西方打一场制裁和反制裁的持久战。

  军事打击何时会实施

  军事打击是五角大楼的最后方案。德报宣称美国即将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并且正在同欧洲和伊朗的邻国商量使用军事基地的问题。此间专家认为,美国目前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可能性几乎可以排除,但五角大楼制定军事打击伊朗的应急方案,这是常备不懈的努力和计划。

  (本报华盛顿1月12日电)

  上图:伊朗总统内贾德在11日的群众集会上阐述伊朗核政策。

  下图:英国外长斯特劳12日向媒体宣布有可能将伊核问题提交安理会。

伊核再启封揭开“潘多拉盒”本报驻外记者连线预测美伊俄博弈前景
伊核再启封揭开“潘多拉盒”本报驻外记者连线预测美伊俄博弈前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