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日本亚洲策略显现微妙变化:小泉转打现实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10:11 人民网

  近一段时间,日本小泉内阁的亚洲外交策略有些微妙变化。由于有关亚洲国家的反对和国际社会的反感,也由于日本继续“争常”需要较多国家的支持,同时还由于日本国内反对声音的压力,小泉内阁在历史观问题上似乎比以前有所“收敛”。例如,在坚持参拜靖国神社立场的同时,实际做法上变得比较“谨慎”;日本外相发表了有关反省历史的讲话,小泉首相本人也数次做出要在2006年努力改善同亚洲邻国关系的表示。

    直观地看,日本高官刻意要刺激“二战”受害国人民的言行有所减少,紧张的对立气氛似乎有所缓解。可是在另一方面,小泉内阁打“现实牌”的力度却明显加大了。在行动上,切实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如1月9日陆上自卫队“离岛特种部队”130多名官兵同美海军陆战队官兵首次在美国本土开始“联合夺岛军演”、11日海上自卫队派遣潜艇赴美进行为期3个月的演训活动、从美国购买“标准式”防空导弹、把日本军机在伊拉克的活动范围扩大到伊境内所有机场、把台海问题正式纳入日本“有事”的范畴、开始营建“冲鸟岛”,等等。在理念方面,注重围绕日美同盟关系谈论“共同价值观”和现代日本的全球性义务,努力巩固和扩展与他国关系的政治基础,等等。现在最新的例子是,与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自卫队改为自卫军的进程相一致,日本又将正式成立“总参谋部”(统合幕僚监部),选定陆上自卫队上将先崎一为战后首任总参谋长。

    显然,小泉内阁在实质性改变日本的和平宪法、实施对外冒险政策方面,不仅没有片刻收手,相反是在“真抓实干”、“大干快上”。这证明了日本一些人“少打”“历史牌”只是一种策略行为。事实上,打“历史牌”本来就是为打“现实牌”服务的——要打现在这种“现实牌”就必须先打“历史牌”;打“历史牌”是为了更好地打“现实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日本一些人是用打“历史牌”掩护了打“现实牌”。

  日本当“正常国家”的“真抓实干”、“大干快上”最终落实在军事方面,必然要“理顺”作战指挥体系,正式成立“总参谋部”,从而能够遂行以国家行为实施的不分地域、高强度、甚至大规模的作战。这对世界、特别是对亚洲邻国而言,无疑是一个再明确不过的危险信号。

    联系到日本种种备战协定和战争预案的实际针对性,也联系到不久前日本一些人关于“不惜与中国在海上进行一场局部战争”的叫嚣,小泉内阁要改善同中国关系的说辞,就显得很虚伪了,正所谓“听其言而观其行”。日本一些人关于“不惜与中国在海上进行一场局部战争”的叫嚣,其含义并不在于搞一点局部冲突,其层次和范围也不止于民间狂人的茶余饭后,而是设想重演一次甲午海战的历史,即设想通过一场局部的海战而一举使整个中国发生全局性的溃乱,从而使历史“倒转”回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力量对比情形。这就像当年一些日本战争狂人总设想“一举解决支那问题”一样。现在仍有一些日本战争狂人一刻不停地“研究”中国、“设计”中国,而新成立“总参谋部”就有条件使这些“研究”和“设计”成为“国家谋略”。如果真是这样,就很像当年日本少壮派军人通过“军部”、“大本营”而“真抓实干”、“大干快上”、最终把日本引向“玉碎”那样。从目前的一系列情形看,日本一些人非但没有从“

二战”的总体失败中吸取教训,相反却要从导致其最终总体失败的局部得手中吸取“经验”。“总参谋部”的建立,既和这种气氛有着天然联系,也将进一步助长这种气氛的蔓延。

  随着日本“总参谋部”的建立,以及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自卫队改为自卫军,日本军队的建制和规模也将发生变化,这里决不仅仅是改改称谓的问题。按照现在日本的战略胃口和“真抓实干”、“大干快上”劲头,其反国际裁军之道扩充兵员是下一步难免要走的路。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人们就意识到,日本自卫队30万军人实际上已经军官化,扩充军队的“架子”早已存在。现在也有报导说,先崎一亲手建立的、这次前往美国参加演习的“离岛特种部队”是团的建制,编制仅600多人。但其成员基本是军官和士官,一旦需要可迅速扩编为一个师,并且可以以联合作战方式对“周边大规模事态”做出快速反应。事实上,日本的小规模充实加强建制作战单位的工作,已经陆续在做了,例如冲绳的驻军单位。这就是说,日本“总参谋部”的建立,即使在和平条件下,也必然严重冲击国际裁军事业,成为诱发新的军备竞赛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日本“总参谋部”的建立对国际安全形势、人类和平事业的负面影响,将是十分重大和深远的,当然也必将冲击日本自身的安全形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