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探索彗星的华人科学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01:10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当美国宇航局的“星尘”号飞船携带着彗星“维尔特二号”的样本返回地球时,一位65岁的华人科学家多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他就是邹哲博士,美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资深研究员、“星尘”项目的设计者和副首席科学家。

  25年梦想成真

  日前,当记者通过电话找到正在犹他州腹地等候“星尘”号返回舱的邹哲时,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为了这一刻我等了25年。”

  太平洋时间15日凌晨2时20分(北京时间15日18时20分),刚刚确认返回舱安全着陆的“星尘”项目设计者邹哲博士在电话中说:“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着陆,完全按照计划进行。”他说,在现场的项目科学家和工程师都欢呼雀跃。通宵未眠的邹哲话语中难掩激动。“我等了25年就是为了这一刻,”他说。“到目前为止,这个计划进行得非常完美,达到了我当初提出计划的目标。”邹哲说,“当然含蓄一点,还得等看到样本后才能报告完全成功的消息。”

  邹哲透露说,如果一切顺利,到今年7月初“星尘”项目科学家就可以拿出最初的样本分析成果。“当然,这些样本中包含的信息,可能10年、20年都分析不完。这可能把人们对彗星以及整个太阳系历史的认识向前推进一大步。”邹哲指出,整个“星尘”项目总共才花了2亿多美元,显示了无人太空探测的优越性,“它证明可以用相对较低的成本采集高质量的科学数据。”

  邹哲博士出生于抗战时期的中国,少年时期经历动荡,在20世纪50年代到美国边打工边读书,接连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矶分校获得学位,此后一直在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从事宇宙工程研究。

  一个计划提案13次

  谈到自己提出的“星尘”计划,邹哲的话匣子就收不住:“我1981年就首次提出了这个构思,但直到1986年才被宇航局接受,这已经是我的第13次提案了。”

  他在介绍这个计划的时代背景时说,当时哈雷彗星回归,才使美国宇航局开始重视彗星,否则提案还可能夭折。他说,不少科学家提出了研究计划,而他的“星尘”计划因为构思巧妙、成本低而获得支持,并成为美宇航局旨在以低成本探索宇宙的“发现”计划的一部分。

  “我当时想的是,如何不登陆彗核就能捕获彗星的物质粒子样本,”邹哲说,“要登陆的话成本非常高,大约一万磅的推进剂才能把一磅重的载荷送上去。我设想一个较简单的飞船,能借助太阳和行星的引力和彗星近距离交会,取得样本后飞回地球。”

  如何捕捉太空中高速运动的彗星物质粒子呢?邹哲自己设计了一种介质———硅气溶胶网格,他比作“苍蝇拍”,而喷气推进实验室则较文雅地比作“网球拍”。

  这是一种由99.8%空气和0.2%硅组成的超轻物质,“几乎可以在空中浮起来”。邹哲解释说,这样的物质“可以像拍苍蝇一样粘住和保存彗星物质粒子,还不影响粒子本身的特性,回到地球上可以研究”,这个“苍蝇拍”还可以捕获从人马座星系来的星际间尘埃粒子,可谓一物两用。

  探索彗星非常有趣

  “星尘”是继“阿波罗”计划之后,美宇航局第二个取回外星球物质样本的太空探索项目,也是美国第一个专门探索彗星的项目。邹哲说:“彗星是目前我们知道最有趣的天体,探索彗星非常有趣。”

  他解释说,研究彗星会揭示太阳系诞生和地球生命起源的奥秘。彗星是太阳系诞生时的残余物质组成的,来源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这里温度常年保持在零下200多摄氏度,比较好地保存了45亿年前刚诞生时的状态。

  而“星尘”号飞船探测的彗星“维尔特二号”尤其“有趣”。邹哲解释说,这颗彗星是在1974年才被发现来到太阳系内圈的,它可能受到了土星的引力影响。到目前为止,它在太阳系内圈才运行了5个周期,相比之下哈雷彗星已在太阳系内侧转了不少圈了。

  “这就意味着,彗星的物质变动很少,大部分还保持着太阳系初生时的状态。如果采集其样本,可能获得很罕见的数据,”邹哲说。

  当记者问到,他已65岁了,为什么还要在宇航局控制现场奔波时,邹哲大笑着说:“我当然应该到现场,我等了多少年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