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巡天七年“吸”尘 “星尘”号闪亮凯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08:28 汉网

  

巡天七年“吸”尘“星尘”号闪亮凯旋

  1998年2月5日,科技人员在察看"星尘"号返回舱成功完成测试试验。新华社发

  

巡天七年“吸”尘“星尘”号闪亮凯旋

  “星尘”号探测器展开时的效果图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社电

  伴随着科学家们热切的期待,北京时间1月15日下午18时12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星尘”号飞船成功在美国犹他州沙漠内降落。“星尘”号项目是美国第一个专门探测彗星的项目,科学家因此获得了“星尘”号带来的关于彗星的第一手样本,这有助于科学家揭开太阳系起源之谜。

   回归之旅“闪亮快捷”

  和科学家的设想一致,北京时间15日13时57分左右,“星尘”号飞船已经在高空中释放出回收舱,携带着彗星尘埃样本的回收舱自由降落、进入大气层。

  大约4个多小时后,重达45公斤的“星尘”号返回舱以极快的速度穿越大气层,并顺利回到了地面。

  据科学家介绍,这是一个“闪亮回归”的过程,“星尘”号磨擦出耀眼的光芒,在距离地面30公里时,它释放出一个降落伞,同时进入一个斜道,然后朝着美国犹他州空军基地的方向软着陆。所以,美国西部居民会看到一个亮点飞速划过天边,然后很快下落,亮点的后面和前面闪现着明亮的光芒,亮度和黎明前的金星差不多。

   “彗星”的礼物比头发还细

  “星尘”号飞船是7年前发射的,迄今共在太空飞行了将近48亿公里。其中,它于2004年接近“维尔德2”号(Wild2)彗星,并借助一个网球拍形状的设备采集了该彗星的尘埃样本。科学家相信,“星尘”号将带回上千个彗星尘埃的样本。这些样本直径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因此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研究。

  据悉,“星尘”号顺利抵达地面后,美国航空航天局将先对它简单维修,然后把它运到专门的清洁室里,再根据情况运回位于休斯敦的约翰逊航天中心。

  运到约翰逊航天中心之后,科学家将打开紧锁的返回舱,研究里面的彗星尘埃和星际样本。不过,这一研究难度非常之大。

   征集志愿者筛选星际尘埃

  据悉,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专家们会把收集器的数码显微照片提供给网络志愿者,让他们来共同寻找这些“彗星尘埃”。

  为此,有关方面设立了一个专门网站(http://stardustathome.ssl.berkeley.edu)。感兴趣的人登录后需要首先进行一个网上测试,通过测试的人将有资格注册成为“星尘”项目的志愿者,并接受网上培训,然后可以下载一个“虚拟显微镜”。“虚拟显微镜”能自动连接“星尘”项目网站的服务器,下载需要筛选的星际尘埃图片。研究小组对志愿者的工作量没有任何要求,做多做少全由志愿者的兴趣而定。研究人员预计,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分析筛选工作只需7个月就能完成。

   分析

   “星尘”号“超级冰箱”内取物

  “星尘”号的成功回家是人类发射的探测器首次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

  如果此次项目全部成功,将在人类探测彗星的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笔,因为彗星样本对于研究太阳系和生命的起源有很高价值。

  首先,彗星是由太阳系诞生后的残余物质构成,它们来自太阳系外侧的柯伊伯带,那里温度保持在零下200多摄氏度左右,好比一个超级冷冻箱,使彗星的物质成分能保持太阳系早期的原貌,研究这些物质,可以部分了解45亿年前太阳系究竟是怎样诞生的。

  第二,彗星的最主要成分是冰雪,也就是固态的水,而液态的水是地球生命诞生的先决条件。“星尘”计划的设计者邹哲博士认为,地球刚刚诞生时还非常炽热,不可能有固态或液态的水存在,然而在地球逐渐冷却的过程中,可能有第一批彗星落到地球上,带来了最初的水。

  第三,彗星的彗核比较“黑”,也就是说其中可能含有不少碳成分,而碳又是地球有机物和生命出现的必要元素。不少科学家猜测,彗星也可能与地球上有机物的诞生有关。

   链接 “星尘”号凯旋时间表

  12时15分,“星尘”号母飞船进入计算机控制的飞行状态。

  13时56分,母飞船切断和探测器的“脐带”。

  13时57分,“星尘”号探测器被弹出来,进入轨道飞行。

  14时13分,“星尘”号母飞船再次机动调整,重新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

  17时58分,“星尘”号从北加利福尼亚州上空125千米的高度进入大气层。

  18时12分,“星尘”号犹他州的测试与训练场着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