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埋首科研根本不在乎种族歧视 邹哲挑起“星尘”大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11:10 汉网

  综合新华社电 美国宇航局“星尘”项目科学家17日初步检验了飞船返回舱收集的彗星物质样本,从而确认这个项目取得了成功。

  当天下午,正在休斯敦市约翰逊航天中心守候返回舱的“星尘”项目设计者、副首席科学家邹哲博士向记者证实,他已经看到了彗星粒子样本。他说:“彗星‘维尔特二号’喷发出的物质粒子以及星际尘埃粒子,在收集用的气溶胶网格上留下了很多痕迹,我看到的
最明显痕迹约有十多道,小的痕迹有无数道。”早先他曾估计,真正捕获到的粒子可能有上百万个,而亲眼所见证实了这一估计。

  邹哲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告诉记者,他可能要在实验室里工作一个通宵。“我的心情非常兴奋,也非常急迫,”65岁的他说。

  邹哲博士出生于抗战时期的中国,少年时期经历动荡,在20世纪50年代来到美国边打工边读书,接连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矶分校获得学位,此后一直在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从事宇宙工程研究。

  一个计划提案13次

  谈到自己提出的“星尘”计划,邹哲的话匣子就关不住:“我1981年就首次提出了这个构思,但直到1986年才被宇航局接受,这已经是我的第13次提案了。”

  不在乎歧视

  作为“星尘”计划的主要功臣,邹哲坦言少数族裔的身份会让他在工作中受到不公正待遇。他说,不公正的现象随处都有,在NASA内部,这种情况也因人而异。我确实知道,有个别NASA的高层官员带有非常严重的种族偏见,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怀着平等之心。事实上,我的上司就是个特别开明的人,他对少数族裔的科学家反而会多加帮助。

  坦白地讲,种族歧视在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我觉得只要是人,难免会有偏见。但对于我个人而言,只要能把握科研机会,种族歧视并不那么重要,甚至可以被抛到脑后。在我埋首钻研的时候,我根本不在乎歧视。

  想不起出生地

  在所有中文介绍里,邹哲都被称为“华裔科学家”,事实上,他并不是生于美国的第二代移民,而是出生在中国大陆的华人。

  然而对于童年的记忆,邹哲似乎已经很模糊了。当记者问及他的出生地时,这位科学家犹豫地答道:“我只记得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我跟着家人四处逃避战乱,去过很多地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