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新地平线”终于踏上“曲线征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1日02:46 哈尔滨日报

  据新华社华盛顿1月19日电 在两度推迟之后,美国宇航局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19日下午终于成功发射升空。“新地平线”预计将最早于2015年年中到达冥王星。

  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远和最小的行星,“新地平线”将是人类第一个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冥王星探测项目耗资约7亿美元。科学家认为,研究冥王星有助于加深对太阳系形成的理解。

  “新地平线”是美东部时间19日下午2时(北京时间20日凌晨3时)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的。它只要在本月27日前发射升空就能确保其接近木星并借助木星重力场提升自身速度。科学家测算“新地平线”若直飞冥王星反而会多用4年左右的时间。

  “新地平线”探测器重454千克,携带7种科研仪器。由于冥王星离太阳太远,“新地平线”无法使用太阳能,不得不依靠所携钚丸放射性衰变提供动力。

  “新地平线”将以每小时7.5万公里的速度飞跨太阳系。其使命还包括研究冥王星的主要卫星冥卫一。“新地平线”的飞行速度很快,而它所携动力燃料又不足以供其减速和进入环冥王星轨道之用,因此它将在与冥王星及其卫星“亲密”接触后,继续前行进入冥王星外的柯伊伯带并一去不复返。

  按照冥王星探测项目计划,“新地平线”将在柯伊伯带进行5年的研究。柯伊伯带位于太阳系外缘,据信由太阳系形成的早期剩余物质组成。

  关键字点击

  漫漫寻“亲”路,今朝踏征程。在经历了多次推迟之后,美国“新地平线”号探测器终于在北京时间20日凌晨发射升空,踏上探访冥王星这一地球最遥远“亲戚”的漫长旅途。以下是有关此次探测计划的一些关键字:

  发射窗口 本次发射窗口为2006年1月17日至2月14日。这段时期内,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中心当地时间每天下午都可能具备发射条件。如果错过了这段时间,后备发射窗口将推迟到2007年2月2日至15日。

  发射参数 发射“新地平线”号所用的“阿特拉斯-5”重型

火箭,发射时整体高度59.7米,重达57.5吨。而探测器主体结构高约0.7米,长约2.1米,最宽处约2.7米。发射时探测器重478公斤,包括77公斤燃料和30公斤的科学仪器。

  飞行途径 根据测算,“新地平线”号只要在2006年1月17日至2月2日之间发射,就能于2007年2月至3月间接近木星。届时,探测器将以每秒21公里的速度,飞到离木星最近处约227万公里的位置,以借助木星引力加速飞赴冥王星。如果在此外的时间发射,探测器将错失借助木星提速的机会,需要多耗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飞至冥王星。

  抵达目的地 “新地平线”号最早将于2015年7月飞抵目的地,届时它将以每秒14公里的速度分别飞抵离冥王星最近处约1万公里、离冥卫一最近处约2.7万公里的位置,对它们进行观测。而在2015年,冥王星离地球的距离是49.2亿公里。

  控制信号 “新地平线”号在发射升空后约47分钟时脱离火箭,此后约3分钟,地面控制中心将获得第一个返回信号。但在2015年7月探测器飞越冥王星及冥卫一时,信号从探测器上传回地面控制中心至少需要4小时25分钟。

  项目耗资 “新地平线”号项目2001年启动,预计2016年结束。在这一时间段内,该项目总耗资预计为7亿美元。(据新华社电)

  装备“七剑”探苍穹

  “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共搭载了七件科学探测仪器,包括三个光学探测器、两个

等离子体探测仪、一个尘埃感应器和一个无线信号发射接收装置。这七把“利刃”将帮助人类揭开冥王星的神秘面纱。

  “艾丽丝”(ALICE)它是一个高敏感度的紫外图像分光仪,被设计用来分析冥王星动态大气层的成分和结构。

  “拉尔夫”(RALPH) 它是“新地平线”号上最重要的“眼睛”,其作用是拍下冥王星、冥卫一以及其他柯伊伯带星体的图像,好让人们知道它们究竟长什么样。有趣的是,“拉尔夫”与“艾丽丝”实际上是美国电视剧《蜜月期》中的一对伴侣。科学家借此为这两个仪器取名,是希望它们能在漫长旅途中“甜蜜合作”。

  无线科学实验仪器 它仅仅由一个印刷电路板构成,包含一些经久耐用的信号处理电子元件,被嵌在“新地平线”号的通信系统中,其作用在于测量大气温度和压力,测量电离层的密度,以及搜寻冥卫一与其他柯伊伯带星体的大气。

  远程观测成像仪 这是“新地平线”号上的“鹰眼”,是一个高放大倍率的全色成像仪。它犹如一个功能超级强大的

数码相机

  冥王星/太阳风测量仪 该仪器的主要功能,是测量冥王星大气层在与太阳风(即来自太阳的高速带电粒子流)交互作用下产生的逃逸状况。

  冥王星高能粒子分光仪 它是搜寻那些因与太阳风交互作用而从冥王星大气层中逃逸出来的粒子,以对冥王星大气层的密度和组成、从冥王星大气层中逃逸出来的高能粒子和等离子体的性质等进行观测研究。

  尘埃计数器 这是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学生设计和制造的仪器,其作用是在“新地平线”号的漫长旅途中,检测各类彗星、小行星和柯伊伯带星体可能碰撞而产生的尘埃微粒。

  目的为冥王星“正名”

  “新地平线”号远行目的何在?项目科学家认为,这次探索如果获得成功,有望澄清围绕冥王星的争议,更可以将人类对太阳系最后的“地平线”———柯伊伯带的认识向前推进一大步。

  在太阳系的行星家族中,冥王星算得上是一名“新”成员。它1930年才被美国天文学家汤博观测到,是太阳系传统意义上诸多大行星中最后被发现的一个。正因为它的“新”,科学家对冥王星的研究一直停留在望远镜观测的水平上。

  近年来,冥王星成为一个“是非不断”的天体,它的“大行星”地位也受到挑战。天文学家发现,冥王星所在的柯伊伯带有更大的天体。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迈克尔·布朗去年宣布,他观测到一颗明显比冥王星大的天体,并建议要么把这个新天体称为太阳系“第十大行星”,要么把冥王星的“大行星”称号撤销。

  “新地平线”号项目首席科学家斯特恩认为,冥王星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他指出,只有在冥王星被发现后,天文学家才首次认识到柯伊伯带不仅孕育小行星和彗星,也存在较大的行星。从这个意义上说,冥王星堪称“先驱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