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印度出现追赶中国热 百姓爱问中国有没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2日06:27 环球时报

  1月18日,正在日本访问的印度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在新闻发布会上突然谈到中国。据印度当地媒体报道,奇丹巴拉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颇为郑重地表示,印度至少需要10年,国民收入和经济发展才能赶上中国现在的水平。而这已不是印度领导人第一次在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场合提到中国了。印度社会正涌动着一股与中国比较、追赶中国的潮流。

  “印度要奋起直追”

  据法新社报道,去年印度人均国民收入是700美元,而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大大超过1000美元。在人口总数大致相等的情况下,中国目前综合国力的世界排名为第6位,而印度为第10位。对此奇丹巴拉姆在东京表示:“如果以人均收入700美元,年增长4.5%为基础,我们显然需要10到12年,人均GDP才能达到1000美元。”最后他强调:“是的,中国现在走在了印度前面,我不否认这一点,但印度将会奋起直追。”他表示,将学习中国发展制造业,让更多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

  政府眼睛紧盯中国

  经济一直是两国被拿来比较最多的领域,这位毕业于美国

哈佛大学的印度财长经常把“中国”挂在嘴边。去年2月,他在做年度预算报告,呼吁加大力度吸引外资时表示,“几个月前我在参加各国财长会议时,中国财长就坐在我身边。他的国家每年吸引外资超过600亿美元,而印度却只有其中的1/10,这让我感到非常无奈。”

  另外两位对中国倍加关注的高官是印度总理辛格和石油部长艾亚尔。在他们看来,中国在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保障能源安全等领域大幅走在了印度的前面,“印度可以在许多方面把中国当作经济发展的榜样”。

  除了经济发展之外,印度政府在其他优先项目上也有意识地想和中国“比一比”。当中国“神舟”飞船数次遨游太空时,不甘落后的印度政府大幅增加了空间技术研究的投资,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宇航员登月”计划。当中国宣布将在2008年进行探月的“嫦娥”计划后,印度迅速改变初衷,称将在2007年赶在中国之前实施“探月”计划。

  百姓爱问“中国有没有”

  与那些有西方教育背景的政府高官相比,印度老百姓对中国相对陌生。但是由于中印两国太多的相似性,印度人对中国天生有着深厚的亲近感和好奇心。特别是印度出现一些新鲜事物时,总要问问中国“有没有”,有些问题让人哭笑不得。

  一位久在印度工作的中国厨师向记者讲述过他的有趣经历。2002年底,新德里首条地铁(其中部分为高架轻轨)开通,众多首都居民蜂拥前去“尝鲜”。相比之下,中国厨师的无动于衷让其印度同行颇感诧异。“中国有地铁吗?”“有没有新德里地铁这样好?”成了每个人必问的问题。

  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优势也让印度人“耿耿于怀”。印度市场上的许多商品,记者一眼看中后,绝大部分情况下会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中国制造”的标签。在印度“灯节”期间,印度市场上出售的中国彩灯比当地生产的便宜耐用,许多印度朋友都问记者,到底中国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印度经常拿来与中国比较的方面。记者生活在印度,对此有着深刻体会。印度的公路普遍狭窄不平,城市建设如供水系统、电力保障等仿佛还停留在中国的上世纪80年代,缺水、停电是家常便饭。去年4月,印度知名IT企业信息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尼勒卡尼在访问中国后便在报纸上登文感慨,“中国的发展超出我的想象!”

  印度爱与中国“攀比”实际上是出于对中国的重视,也是对于其自身发展的思考。其实,印度同样有着自己的强势领域。除了尽人皆知的信息产业之外,印度在生物制药、精密机械制造如汽车零配件等方面的生产和研发都超过中国。在经济服务体系、金融秩序管理等方面,印度也有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和中国相比,印度有着大量可耕地、矿产资源及年轻劳动力资源,因此其经济发展的“后劲”绝对不容小视。本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陈继辉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环球时报》(2006年01月20日第三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