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希拉克:核威慑攘外也安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2日07:22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1月19日,在法国西部长岛军港视察战略核力量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宣布:“面对冷战后国际环境出现的不断演变”,法国将对涉及“核心利益”的重大战略进行调适,以便反击“有可能使用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或“地区强权”发起的攻击。 希拉克同时主张“深化有关欧洲防务的构想”,“这个时机已经到来,我们应该提出共同防务问题,而这一防务将考虑到现存的威慑力量”,在“欧洲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和全
希拉克表示,“反对地区强权,我们不仅是有‘无动于衷和彻底消灭’两种选择”,“我们战略力量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可以直接针对他们的权力核心,瞄准他们的反应能力”,因此,“我们潜艇的某些核弹头减少了”。 从字面看,希拉克透露了三个信息:一、针对恐怖主义将可采用核反击;二、法国拟将核威慑用于欧洲共同防务;三、法国现在的核打击是精确战术打击型,不再是冷战时期那种在战术行动中无法操作的招致自毁的毁灭性核打击。 希拉克上次有关核战略的讲话是在2001年,这次希拉克大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气势。核威慑战略是戴高乐主义的一贯奉行的国防战略政策,整个冷战时期,历届法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是始终如一,从根本上没有大的改变。原因很简单:冷战环境、国际军备竞赛形势使然,它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是以大规模杀伤力为特征的。但冷战结束以后,冷战时期的强大“潜在敌人”已经成为合作伙伴,新时代的“潜在敌人”多年来在各大国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在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前后,“流氓国家”、“邪恶轴心”、恐怖主义先后被当作目标。法国核战略在传统上有着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冷战结束后,同样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敌对目标作为核威慑战略存在的理由,特别是那种大杀伤力的核打击。因此一个时期来,在法国各政党内,欧盟内,甚至法国军队内,都有人对核威慑战略存在着怀疑目光。因为,已经债台高筑的法国政府,每年需化费30亿欧元来维持其核威慑战略,并占用了法国全部军费资源的10%。希拉克作为还有一年任期的法国三军统帅、国家元首,不能不在适当时候挑明这个问题,重申戴高乐主义的核威慑战略在国家安全政策上的一贯精神,同时设法为法国核战略寻找一条“新路线图”。 希拉克讲话的时机正好是:欧盟发展因法、荷否决“欧宪”而遭挫折,欧洲共同防务“雷声大,雨点小”,美国启动新的“转变外交”拥抱亚洲,离法国总统大选还有一年,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刚讨论伊朗核问题。希拉克讲话带有无可奈何或有意的“蒙胧”:一再强调讲话不是针对某个具体国家,不是指基地组织,也不是指伊朗。简而言之,它是一个“虚拟化概念上”的敌人。这种“蒙胧”既说明核大国在新时代的敌人不是那么好找,也多少披露了希拉克“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图与打算:一、在遭遇挫折、迷茫、争论不休的欧盟大厦里,希拉克振臂一呼“还有法国核威慑!”有先声夺人之效,也多少可平息一些内外争议、打起人们的精神;二、希拉克明确将盟国利益列入法国核保护范围是讲话的一个新亮点,它既说明法国希望促进欧洲共同防务的进展,也表明她有“共同防务,共同分担”的考虑;三、对于法国国内来说,希拉克显然是想敦促未来的总统候选人,莫忘核威慑战略对法国安全的作用,任何候选人在此问题上,都该在适当时候有个明确的立场。 因此,希拉克讲话可简略为两点:既为“攘外”,更为“安内”。(驻法国记者 廖先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