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南克时期美联储决策将如何变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1日17:27 新华网 | |||||||||
新华网华盛顿1月31日电(新华社记者胡芳)经美国国会参议院批准,本·伯南克从2月1日起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这位被总统布什称为替代“传奇人物”艾伦·格林斯潘“最合适人选”的经济学家,将会给美联储决策带来什么变化,一直是多方关注的焦点。 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对比新老两位主席的异同看出些端倪。事实上,从三个多月前布什宣布对伯南克的提名开始,舆论就已将他们“摆”到一起进行对比分析。结论普遍认为
目前,伯南克对待通货膨胀的态度问题最受关注。从远的来讲,伯南克认为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与美联储收紧银根不无关系。从近的来看,2002年下半年,美国曾一度出现通货紧缩迹象,当时刚担任美联储成员的伯南克表示,美联储应该考虑通过诸如购买长期债券这样的方式,向市场投放货币,以阻止通缩发生。这些观点给人留下了伯南克是个反通缩鹰派人物的印象。 然而,反通缩是不是就不反通胀?有人认为,伯南克担任美联储主席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证明自己的反通胀立场。分析人士指出,反对通缩意味着伯南克对待通胀的态度可能会比格林斯潘要温和,但并不意味着他就会放通胀出笼。作为美联储主席,他很可能和格林斯潘一样,将保持低通胀率作为美联储的首要任务。伯南克被提名后在参议院作证时就表示,保持长期价格稳定将是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重中之重。 在控制通胀的方式上,伯南克积极主张设定一个明确的通胀目标,即公开宣告美联储要将通胀率控制在某个特定水平。他认为,这样做既可以引导市场对通胀的预期,也有助于美联储提高其价格稳定目标的可信性。但格林斯潘则认为,设定目标可能迫使美联储机械地提高或降低利率,损害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削弱中央银行应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的能力。在格林斯潘时代,美联储未曾设定过明确的通胀目标,但不少经济学家指出,格林斯潘在应对通胀的过程中似乎是将通胀率设定在了1%至2%之间,而这个范围正是伯南克曾经建议设定的目标范围。 舆论认为,伯南克担任美联储主席后,很可能会继续推动设立通胀目标。不过,他在参议院作证时已经表态,这件事情需要在美联储作进一步的研究,也需要进行广泛的讨论和协商并在达成共识的前提下,他才会建议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而这个共识就是,这样做有助于加强美联储实现稳定价格和最大限度保证持续就业的能力。设定通胀目标的主张体现了伯南克进一步提高美联储决策透明度的意愿。在格林斯潘时代,美联储的决策透明度已经大为增加。过去,美联储调整联邦基金利率时从不公开宣告,如今则不仅即时公布利率决策,而且还强烈暗示近期政策趋势,决策会议记录也公开发表。在决策透明度问题上,伯南克不仅是格林斯潘的坚决支持者,而且可能会比格林斯潘走得更远。伯南克认为,提高透明度可以增强决策的可信性,促进决策者与外界的建设性对话,减少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有助于经济增长与稳定。 与被称为“模糊语言大师”的格林斯潘形成对照,讲话直白是伯南克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可能也有助于市场和公众更好地领会美联储主席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对美联储政策的阐述。 同格林斯潘一样,伯南克也喜欢钻研经济数据,并通过分析数据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调整利率的方式上,也更愿意采取温和的渐进方式,不主张美联储采取措施去刺破市场价格泡沫。1999年,伯南克曾就股市泡沫问题与人合作撰写过一份很有影响力的报告,指出中央银行直接将资产价格作为行动目标会增加而不是减少不稳定性。 伯南克在接受提名后明确表示,他担任美联储主席后的首要工作是保持格林斯潘时代政策的连续性。市场对他出任美联储主席作出积极反应,显示了对他的信心。但是,由于伯南克过去更多是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不像格林斯潘有在金融市场多年摸爬滚打的丰富经验,一些经济学家因此担心,伯南克可能缺乏像格林斯潘那样对市场变化的敏锐直觉和准确判断以及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