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本报驻新德里记者亲身感受印度私学:快乐而严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07:53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驻新德里记者王耀东

  新闻提示

  印度的私立学校已有70多年历史,它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也在不断应对环境发展带来的挑战。印度私学是如何处理快乐教学和升学考试这对矛盾;如何面对双语教学
和语言多元化;学校如何处理孩童世界中的贫富等级;印度家长是否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本报驻新德里记者王耀东以记者和家长的双重身份为读者发回对印度的私立小学和中学教育的一些认识和思考,希望对中国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

  快乐的小学时光

  儿子聪聪刚来印度时上小学二年级,现在马上就进入四年级了。两年多的时间里,除了定期去他所就读的南德里泰戈尔国际学校参加各项有家长参加的活动,自己还参观采访了一些相关学校。

  同国内的私立学校相比,印度的私立学校功课安排是多样化的,不完全以升学为目的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是印度私立学校教育的一个鲜明特点。以儿子聪聪的泰戈尔国际学校为例,二年级的功课包括英语、数学、印地语、科学常识、社会文化、阅读、体育、艺术、兴趣小组、专门兴趣共9门课程。除了印地语以外,其余所有课程均用英语教授。艺术课的选择包括戏剧、演讲、舞蹈、乐器、声乐等,兴趣小组的内容有泥塑、绘画、剪纸艺术、园艺、家政,专门兴趣课有跆拳道、瑜迦、艺术体操等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内容,例如聪聪选择了泥塑、戏剧和跆拳道,而女孩子大多数选择舞蹈、园艺或家政以及瑜迦。家庭作业的负担并不重,每天大约半小时即可完成。许多作业形式很灵活,例如要求学生自己认识几种鸟类并将图片带到学校,自己测量家具的长宽高,认识和制作交通标志等。小学5年级以前学生没有期末考试,所有的学习成绩均由平时每周的各项测验积累而得,这样既有利于平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保证孩子充分的个人时间。

  我曾问王聪聪,你喜欢呆在印度还是回国?他很明确的说愿意在这里。我问为什么,这里又脏又乱天气热,他说,我在这里的学业负担不轻不重,刚好合适。

  收获“语言红利”

  印度在1947年独立以后,确定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这在教育方面起到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英语不但使这个历史上土邦众多的国度凝聚在一起,也为新兴的印度迅速同国际接轨起到了促进作用。

  尽管印度的私立学校大都采用英语教学,但同时并未忽视本民族语言文化。除了英语和印地语,印度还规定旁遮普、乌尔都、马拉蒂、卡纳塔、马里亚兰、特鲁古、泰米尔语等16种语言为官方语言,主要用于地方政府文件。根据法律规定,印度的学校即使以英语教学,仍需要教授当地使用的一种官方语言。在联合国认定的全世界4000多种语言中,印度就拥有400种,语言的多样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在泰戈尔国际学校,学生每天早晨上课前都要唱诵印度古代经典。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从小开始就成长在双语言甚至多语言的环境中,几种语言都能够运用自如。

  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言学习具有特定年龄阶段的特点,即一个人如果在10到12岁之前接触一种语言,就可能像母语一样成为“第一获得”语言,其掌握的程度同成年以后再作为外语学习不可同日而语。由于较早开展了双语教学,印度今天正在收获“语言红利”。印度人的英语虽然带有一些口音,但遣词造句却非常严谨,颇有英国传统绅士之风。有一种看法认为,印度之所以能在软件工业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英语的作用功不可没。那些设计电脑软件的工程师,从小就接受计算机领域通用的英语语言,再加上印度人的聪明和勤奋,成就了印度软件大国的地位。

  走读私立学校崛起

  印度早期的私立学校大多是参考英国全日制寄宿学校的模式,吸收12至17岁少年(7年级至12年级)。为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校址一般选在离大城市较远的郊区,例如北部山区的希姆拉、迈苏里以及东北部的大吉岭等地,学生只有在假期才能离校回家。但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舍不得将孩子送到偏远的地区,于是在新德里、孟买等大城市中,走读的私立学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迅速兴起。以我们原来居住的新德里瓦桑特维哈尔小区为例,在这个只有4000户居民的小区中近20年内兴建了16所中小学,而每一所目前都爆满,想挤进入学的大门很费周折。

  随着城市走读私立学校的增多,学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传统的寄宿学校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不但教授文化知识,还注重性格锻造、强健体魄、团队精神、社会责任等等。但在走读学校的攻势面前,一些寄宿学校也开始加强对10年级和12年级全国统一毕业考试成绩的关注,在学校简介中以突出位置介绍本校历年的平均成绩和升学率。

  入学考重点考家长

  入学问题在印度一直是一个关于私立学校颇有争议的话题。一般的印度私立学校,尤其是城市走读学校,都是从幼儿园到中学12年级的全日制学校,所以对学生的挑选很严格,因为一旦学生入学,学校将在十几年内与这些学生打交道。以新德里为例,私立学校选择学生入学的年龄一般从4-5岁的学前班就开始了。入学考察的内容除了学生本身的素质,主要是英语和数学的基础知识(一般能说出26个英语字母和从1数到10即可),更重要的内容是“考察家长”。这也是最受争议的一个方面。

  例如在聪聪入学时,学校不但要求两名家长必须都到场,而且要详细介绍平时在家里对孩子教育的方式,比方说用什么方法督促孩子努力学习,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期望,以及是否认为应该对孩子进行严格约束(潜台词是:如果孩子不守纪律,学校可以给予相应处罚)等等。通过这样的过程,学校主要希望了解学生成长的环境、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等,当然校方也侧面考察家长的教育程度、经济能力和社会背景。

  私立学校竞相攀比

  由于私立学校学费的数额可以为大多数印度中产阶级所承受,而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千方百计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所好学校,结果导致好学校的入学门槛越来越高。每年到了二三月份入学的季节,许多家长拖着年幼的孩子在一个又一个学校之间奔波的镜头十分普遍。参加过二三十场“面试”的家长不在少数,有的甚至从半夜三更就在学校门口排队等候。

  一般来说,四五岁的孩子在智力上看不出太大差别,因此一些家长认为私立学校实际上搞的是“看家长下菜碟”,这引起了很多父母的抱怨,以至于把学校告上了法庭。但去年年底德里高等法院裁定,只要遵守印度有关法律,私立学校有权按照自己确定的方式和原则录取学生。

  (本报新德里2月6日电)

  相关链接

  印度的公学和私学

  以英语为媒介的现代印度私立学校教育最早开始于英国殖民时期,因此与英国的私立学校有很多相似之处。私立学校在印度大多称“公学”,英文叫做“PUBLICSCHOOL”。所谓的“公学”,是相对于“私学”而言的。在早期的英国,一些学校专门招收王公贵族的子弟,寻常人家即使有钱也无法将孩子送进去,这就是当时的“私学”。到了工业革命以后,崛起的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平等权,遂开始兴办“公学”,其含义是学校公开对社会招生,只要符合条件人人可以平等入学。这样的“公学”,当然是私立的,像英国的伊顿、哈罗,往往需要缴纳高额的学费。第一所由印度人兴办的公学是台拉登在1935年建立的杜恩公学,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现任青年事务部部长艾亚尔(刚刚从石油部长位置上调换过来)、商业部长纳特等一大批印度社会精英都是该校培养的学生。

  在印度,如果要说公立学校,一般称作“政府学校”(GOVERNMENTSHCOOL),指由国家出钱兴办的提供免费教育的学校。

  大学没有入学考

  同私立小学全面教育相配套的,是在印度上大学没有专门的入学考试,而是凭10年级和12年级两次全国通考,相当于毕业考试,但也不是一锤定音。印度的大学入学需要学生提供小学以来的学习成绩单,攻读博士学位要求提供高中以后的学习成绩。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平时努力学习,不能马虎对待任何一次考试,也分担了最后冲刺时的学习压力。这样的做法还可以帮助学校了解一个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印度毕业的中学生,可以直接申请英国等英联邦国家的大学。

  年学费六千人民币

  泰戈尔国际学校每天早晨8点上学,下午2点放学,中间11点有半小时休息时间,可吃自带的零食。学生以印度人为主,也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尼、非洲等十几个国家的孩子。每年三个学期,4月至5月为第一学期,7月至9月为第二学期,10月至第二年3月为最后一个学期。学费每年为2万卢比,校车、服装、书本等杂费约1万5千卢比(两项总计约合人民币6000元)。

  (王耀东)

  他山之石

  二成须来自贫困家庭

  尽管私立学校学生来源多是社会中上阶层,标榜的是精英教育,但根据印度法律,私立学校每年吸收的新生中必须有20%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免费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教育差别而导致新的贫富差距和等级分化。私立学校一般利用校友会、社会关系甚至是家长的力量,从小学期间就设立奖学金,资助有天资的贫困家庭儿童。在减免学费方面,如果一个家庭有多个孩子就读于一所学校,第一个孩子按全价收费,第二个孩子按60%收费,第三个孩子按50%收费。

  合理管理宽容淘气

  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尤其是小学生的管理,有严有宽,比较合理。例如泰戈尔国际学校的校规主要包括:学生要按时上学、完成作业,尊敬老师,无不良习惯,不说脏话,损坏东西要赔偿。关于所谓的课堂纪律,例如要坐直、手背后、不许说话等,则只字未提。在实践中,老师不但没有这样要求,还对孩子的一些淘气的行为非常宽容。因为知道儿子比较活跃调皮,记者在家长会上曾经试探性地询问聪聪班主任老师他的“纪律表现”,老师只说了一句“儿童都是那样”,而把大量见面时间用于分析他的学习成绩和提高的方法。

  小学不设班干部

  在小学阶段不设班干部,对每个学生同等关心是印度学校的又一个特点。在班里人人感觉都是平等的,老师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学校里除了学习成绩的尺度以外,还有全部出勤奖、从不迟到奖、个人卫生良好奖、体育优胜奖等,这样每个孩子都会各尽所能,感到有所成就。学校开展的文体活动大多数也是团体活动,比如戏剧、合唱、板球,而且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参与,从中获得乐趣。即使到了7年级以后的中学阶段,学生会干部也是通过每年的学生选举产生的,学校和老师基本不干预。(王耀东)

  泰戈尔国际学校三年级学生快乐的儿童角。

  杜恩公学,印度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私立学校,甘地家族子女曾就读于此。

本报驻新德里记者亲身感受印度私学:快乐而严格
本报驻新德里记者亲身感受印度私学:快乐而严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