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综述:金正日访华透露朝鲜开放信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08:22 新华网

  1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胡锦涛与金正日亲切握手。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1月18日晚7时,新华社播发了“应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金正日总书记对我国进行非正式访问”的长篇消息,同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也配合播出了该消息的画面。

   友好的非正式访问

  作为常驻朝鲜记者,我对金正日访华的消息早已有所耳闻。在金正日出访前一天的晚上,也就是1月9日,记者在万寿台议事堂前看到金永南、赵明录和朴凤柱等朝鲜党政军要员的车队,这无疑是金正日在出访前向主要领导交代国内工作。对于这次非正式的友好访问,朝鲜方面也非常重视。朝鲜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与中国方面同步播出金正日的访华情况。1月18日当晚,朝鲜中央台连续四次反复播读朝中社的消息稿,这是不多见的。该消息的内容与新华社的大体相同。

   收获多的“学习之旅”

  访问期间,金正日参观考察了多个省市。访问的城市包括武汉、宜昌、广州、珠海、深圳等,参观的单位和企业有十多家,涉及农业、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在北京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还陪同金正日参观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金正日说:我们感受很深,收获很多。对于金正日的此次访华,各国媒体纷纷认为,这可能是金正日想进一步推进特区建设和尝试改革开放的一次“学习之旅”,回国后将着手制定新的经济改革措施。

  因为地缘和历史的关系,中国始终是朝鲜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从2004年开始,朝鲜加大了吸引外资的力度,中国国企和民间资本也加大了对朝鲜矿产开发和电网改造的投资,各种中朝合营合作工厂相继建立并投入生产。总体趋势是走向双赢,令人鼓舞。目前,各领域的经贸合作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入,双边贸易额连创新高。但是朝鲜在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中,也发现了很多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朝鲜方面对于如何更大限度地扩大与中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还没有一个非常成熟的战略部署,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合也没有完全跟上。这促使朝鲜在迈出更大的步子之前,先是要更多地学习,着力练好一些“内功”。

   摸石头过河的渐变

  1983年金正日首次访华时,在邓小平的建议下视察了深圳,2001年1月视察过上海。2002年7月,朝鲜开始实行一系列经济调整改革措施,尝试部分地鼓励个体经济发展、打破平均主义的措施来改变朝鲜的计划经济体制。同时,大幅提高工资、部分废除政府配给制,用市场来引导商品流通。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但是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引入,难免引发包括社会贫富差距、通货膨胀等多方面的问题。

  总体上看,由于朝核问题等的存在,朝鲜的改革开放,尚不具备成熟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一旦照搬外国经验,盲目实施,可能会像上世纪90年代初的苏联、东欧一样陷入社会和经济危机之中。所以,朝鲜选择的是一条渐进的道路,在吸取别国经验,又结合本国实际的基础上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朝鲜目前的战略很明确,对内维持社会主义全民公有制经济,在劳动分配和管理方法上作一些微调;凝聚全社会力量着力解决粮食问题,继续加强国防工业和军队建设,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对外推动朝中双边贸易和经济合作,加强引进外资;集中精力搞好开城工业区建设,以此为样板,逐步选择某些港口、边境城市进行小范围内开放试点,招揽外资、推动开发;聚精会神推动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以改善国际形象,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和平、有利的外部环境。可见,朝鲜其实一直在“变”,只是这种“变”是“渐变”而非“突变”,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如履薄冰的“渐变”,也是一种内有坚冰、外有强敌的“渐变”。(驻平壤记者 任力波) 来源:半月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