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沙龙中风病危专题 > 正文

不同人眼中的不同沙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15:02 世界知识

  本刊特约记者 (刘欣伟) 十年前拉宾的被刺,一年前阿拉法特的病逝,加上沙龙在三次中风后(2005年6月18 日、12月18日,2006年1月4日)政治生命的终结,正式宣告了中东政治一个时代的结束,而这三位传奇人物中又尤以沙龙最具个性,也更具争议性,在不同人的眼中有着不同的面目,也正是因此,沙龙得以更为世人关注。

  以色列民众:想说爱你不容易

  沙龙参加了巴以之间的所有战争,被冠以“推土机”、“常胜将军”、“战神”、犹太“战鹰”、“以色列恺撒”、 “犹太人定居点总设计师”等许多绰号,而他胆大和不服约束的性格也在军中招来不少批评,并使他几起几落。

  当他用铁拳对待巴勒斯坦时,沙龙遭到了国际社会和以色列国内左翼的强烈谴责,被称为“好战分子”,德国《镜报》还将他与希特勒相提并论;然而他却得到了以色列右翼势力的大力支持,称“只有沙龙才能给以色列带来安全”。而当沙龙决定撤离加沙定居点时,国际社会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认为他将是“能给中东地区带来和平的人”,而以色列的右翼势力却又将他视为“以色列的叛徒”。

  由于政治派别林立,斗争激烈,以色列57年的历史中权力更迭频繁。沙龙自2001年2月上台以来已连续执政将近五年,并在此期间赢得了第二次大选,是近15年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理,也是自开国总理本—古里安之后获得国内民众支持率最高的一位总理。如果不是病倒,沙龙完全可以没有悬念地在今年3月底获得第三次大选的胜利。

  沙龙是一名战功卓著的领导人,这是他得到民众支持的重要原因。沙龙身体肥胖、行动迟缓、其貌不扬,但他特征明显,不善于鼓动演讲,也不善于与记者打交道。他行多言少,一般不向世人公开他的执政方针,甚至也不告诉他的选民下一步将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他只是告诉选民“相信我吧,我可以把一切都摆平”。

  沙龙的确做了许多以色列民众想像不到的事情。自拉宾以来的以色列历届总理都与巴已故领导人阿拉法特进行过有关巴勒斯坦问题的谈判,维独沙龙上台后执行了不与阿拉法特谈判的政策,并对阿拉法特实行“边缘化”和“妖魔化”。他说服西方将阿拉法特视为中东地区的“恐怖分子”,并将他围困在破败不堪的拉马拉官邸长达两年之久。

  撤离加沙是以色列左翼的主张,然而在左翼当政时没有哪位总理能做成此事,这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沙龙作为右翼领导人,却坚定而且几乎完美地完成了这一巴以和平进程中的重大转变。

  沙龙倒下后,历来尖刻的以色列右翼媒体停止了对他的指责,并称他是以色列历史上“最富魅力的领导人”,就连曾经诅咒过沙龙的宗教领袖拉比们也开始为沙龙祈祷。《耶路撒冷邮报》评论说,沙龙在2001年首次当选总理前,因为人们担心他作为一名武将“有勇无谋”,所以他并不被以色列和国际社会看好。然而五年后的今天,当他倒下的时候,许多以色列人开始感到,没有沙龙,他们变得六神无主了。

  伊斯兰世界:你是我们永远的痛

  在执政的五年中,沙龙发动了数百次针对巴勒斯坦的“定点清除”行动,杀害了包括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在内的上百名巴激进派别领导人,将坦克、装甲车开入巴勒斯坦城镇围剿巴武装人员,围困阿拉法特两年多。他执政期间是巴以冲突最为惨烈、双方伤亡最严重的时期。而另一方面,他又在未与巴勒斯坦进行讨价还价的情况下,顶住国内右翼势力强大的反对浪潮,单方面从加沙所有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的四个定居点撤离,将一个基本完整的加沙交给了巴勒斯坦方面。

  对于沙龙的重病,阿拉伯国家反应谨慎,大多数国家官方没有明确表态。不过,埃及、约旦等国领导人的代表已经与以方取得联系,对沙龙的健康“表示担忧”,并祝愿他“早日康复”。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表示“正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库赖都表示希望沙龙尽早康复。巴新闻部总司长艾哈迈德说:“ 巴方将研究沙龙病重给巴以局势带来的影响。”阿拉伯人也开始担心:没有了沙龙,中东局势将走向何方。巴勒斯坦首席谈判代表埃雷卡特说,沙龙离开政坛将会“推翻所有游戏规则”。

  尽管阿拉伯媒体对沙龙病危做了大量报道,但众多阿拉伯国家政府在沙龙入院之初却纷纷选择沉默。这恰恰证明了这些国家的复杂心情:它们了解阿拉伯民众对沙龙的厌恶情感,但也清楚沙龙对于中东和平的重要性。巴勒斯坦权力机构驻欧盟代表夏伊德表示,沙龙健康状况恶化将使中东地区形势发生历史性转折,“尽管还不能确定谁将成为沙龙的继任者,但这必将给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政坛带来重要影响”。

  然而,伊朗的态度依旧强硬。总统内贾德称,他希望沙龙死亡。伊朗半官方的学生新闻通讯社援引内贾德的话称:“ 我们希望有关萨布拉和夏蒂拉难民营罪犯已经追随他的祖先而去的消息是最后消息。”

  内贾德所指的萨布拉和夏蒂拉难民营事件是沙龙1982年任国防部长时发动对黎巴嫩的军事行动期间发生的。以色列的一个委员会认为,沙龙对黎巴嫩长枪党民兵武装针对夏蒂拉和萨布拉两所巴难民营千余巴勒斯坦人进行血腥屠杀的事件负有间接责任。

  哈马斯在得知沙龙重病后额手称庆,哈马斯发言人说:“一个没有沙龙的中东,会是一个更加美好的中东,因为沙龙的理念,除了杀戮,没有别的。”在叙利亚的巴激进组织认为,这是“真主给我们的礼物”。在黎巴嫩,杰哈德发言人说:“ 无论沙龙是死是活,都让他下地狱吧!”

  1月8日,以色列哈达须党在其阿拉伯语和现代希伯来语双语网站上,刊载一篇名为《沙龙的血腥足迹》的文章,按年代顺序列举了沙龙犯下的所有血腥屠杀罪行。在接受以色列陆军电台广播采访时,哈达须党官方发言人称,沙龙犯下了反人类和反巴勒斯坦人民的血腥罪行。该党领袖、以色列国会议员穆罕迈德·巴拉奇宣布,登载这篇文章并不是因为沙龙现在的病情,而是因为任何人都不能强迫巴勒斯坦人忘记与沙龙相互关系中的血腥历史。

  国际社会:爱拼才会赢

  沙龙也是世界上最具争议的政治人物。

  “他一生经历了无数战争。而现在,他在为生命而战。”这是西方很多媒体在报道沙龙病危时都在使用的标题。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声明,称赞沙龙是个“勇敢追求和平的人”,并表示与夫人劳拉共同祈祷沙龙康复;国务卿赖斯推迟了外交行程,静观沙龙的病情变化。法国总统希拉克表示希望沙龙能够尽早渡过难关。此外,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都对沙龙健康问题发生的重大变故表示了极大的关注,这不仅是对沙龙自身从“鹰”变“鸽”而刚刚给中东和平带来一线曙光的壮志未酬的惋惜,更是对中东因沙龙政治生命的提前终结而产生的不确定

性感到担忧。

  半个多世纪以来,举步维艰的以巴和平进程总是在希望中倒退,又在破灭中生出新的希望;在每一次濒临绝境之时都会有新的领袖人物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柳暗花明之后也会再次重蹈失败的覆辙,而这往往还是强力领袖的个人意志的体现。拉宾如此,贝京如此,沙米尔如此,沙龙更是如此。

  有谁能想到,一生铁血的沙龙在晚年却迈出了以巴和平进程至关重要的一步——从加沙撤离。尽管被以色列人看成“ 叛徒”,但是正如沙龙所说,“这是为了保护以色列人”。而沙龙后来毅然退出利库德集团,更是让人们看到了这只战鹰的“ 和平演变”,它飞着飞着,变成了一只和平鸽。

  沙龙,可以说是中东传奇的最后一位主人公和缔造者,他因个性耽搁了太多的时间,最终在看到成功的彼岸后却只能是壮志未酬,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遗憾,但沙龙的顽强、坚毅和远见最终赢得了包括对手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敬意,只是世界要为这种缺憾美再付出多一些的时间和代价,中东还要等待……

  家人:你在我眼中是最美的

  在外人眼中,沙龙脾气暴躁,少朋寡友,但在妻子和儿子心中,这位铁血军人却是一个称职的好丈夫和慈爱的好父亲。和沙龙私交甚密的以色列梅雷兹党主席尤西·萨里德曾透露:“阿里克沙龙昵称是一个把家庭放在首位的男人。”

  沙龙的婚姻、家庭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1953年,25岁的沙龙和22岁的玛格丽特相恋六年后喜结良缘。玛格丽特是一名精神病科护士,匈牙利裔,是沙龙家乡的大美女。婚后三年,儿子格尔出世。怎奈命运多舛,1962年5 月6日,玛格丽特因

车祸去世,留下34岁的沙龙和6岁的格尔相依为命。

  由于军务繁忙,沙龙请亡妻之妹莉莉照顾儿子,格尔很快就把小姨当作妈妈。莉莉可以说是在沙龙身边长大的,对这位姐夫非常崇拜。16岁那年,她曾到沙龙的伞兵营服过兵役,更对他的强悍作风印象深刻。姐姐的去世使莉莉很痛苦,却同时燃起了她内心的情愫。1963年秋天,沙龙和莉莉结为夫妻。不到三年,莉莉就为沙龙添了奥姆里和吉拉德两个儿子。

  然而1967年,大儿子格尔因一次意外丧生,给沙龙带来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在特拉维夫郊外的军人公墓,沙龙把爱子葬在前妻的墓旁。下葬前,沙龙泣不成声,久久握着格尔冰凉的小手,泪流满面。他把对儿子的思念写在一张纸上,撕成碎片撒在墓前。

  几十年间,莉莉伴随沙龙经受战争的血雨腥风,患难与共。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夜,沙龙在巡视部队后提笔给莉莉写了封家书。在信中,他嘱咐莉莉照顾好自己和孩子:“我再次告诉你,我爱你,喜欢你的一切。我会好好照顾我自己,因为我知道在我们温馨的家中有许多美好的事情等待着我。”寥寥数语,充满着对妻子的想念,谁能想到,这些话竟是出自威风八面、说一不二的沙龙将军之口呢!

  然而,莉莉却没能看到丈夫登上以色列最高权力宝座的那一刻。2000年,莉莉身患癌症离世;一年后,沙龙成功当选以色列总理。这位强人在发表胜利演说时讲道:“不管是困难还是开心的时刻,都有莉莉陪伴着我,全心全意支持我。但在这一刻,当以色列人民给予我信任、让我领导这个国家的时候,她却没有站在我身边,我只能思念她。”

  随着沙龙从军界投身政界,两个儿子逐渐长大成人。莉莉去世后,沙龙更是把两个儿子看作自己的得力“干将”和左膀右臂。

  奥姆里当过伞兵,后来投身政界,接替亡母成为沙龙的人际关系顾问,还当选为以色列国会议员。他虽然在所有重大政治问题上同父亲保持一致,但态度温和许多。小儿子吉拉德从政兴趣不如哥哥,所以就替父亲打理家族产业——在内盖夫1500 英亩的“梧桐农场”,小儿子继承了沙龙家族的务农传统,沙龙的父亲就是一位出色的农民,沙龙本人也曾出任以色列农业部长。

  沙龙身边的人说,总理在闲暇时最喜欢谈起自己的儿孙,而儿子涉嫌1999年贿选丑闻严重地影响了沙龙的健康。如今,辞去议员职务的奥姆里和从农场赶来的吉拉德,寸步不离地守候在沙龙的病榻旁。因为,他们既不愿失去一位伟大的军人和政治家,更不愿失去他们的慈父。

  沙龙,他来时如鹰,去时已鸽;他挥舞大棒,又手持橄榄枝;他曾是战争魔鬼,又似和平天使。

  相关专题:沙龙中风病危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