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普京为何邀哈马斯访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20:25 新华网

  

普京为何邀哈马斯访俄?

  哈马斯支持者庆祝胜利。新华/美联

  “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已成为当今国际政治领域一个最具争议的名词,与它有关的争议越来越多。近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哈马斯领导人访俄。以色列交
通部长称这是“俄从背后捅了以色列一刀”;俄政治研究所所长则称,此举给陷入瘫痪的中东和平进程“注入了第二次呼吸”;中东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俄此举主观为己、客观为人、构思巧妙、得分不少。

  俄玩了一个“诚实的游戏”

  2月9日,访问西班牙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与西班牙首相会晤后表示,俄正与哈马斯进行磋商,打算于近期邀请该组织领导人访俄。普京强调:“烧毁沟通的桥梁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但却不是非常有效,尤其是在政治领域……我们并不急于宣布某个组织为恐怖组织。我们希望在这一危险地区同各派力量进行合作。”2月11日,俄外交部中东问题特使卡卢金表示,俄罗斯目前正与哈马斯就此次访问的具体日期和级别进行协商,哈马斯代表团可能由政治领导人马沙尔率领,于2月底之前访问莫斯科。由此可见,访问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普京发出的邀请让哈马斯喜出望外。哈马斯高级官员表示,哈马斯领导人会利用这次机会“加强与西方国家和俄罗斯的关系”,说明哈马斯的立场,揭露“以色列政府的欺骗性政策”。对此,美国感到不解,美驻俄大使伯恩斯代表美国政府正式要求俄方澄清普京向哈马斯领导人发出邀请的意图。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也提醒俄方应与美国、欧盟和联合国发出“同样明确、坚定的信息”。以色列方面则猛烈抨击俄罗斯,以总理候选人内塔尼亚胡称俄方的举动是在背叛以色列,并警告以俄关系可能因此陷入紧张。与此相反,法国和西班牙对俄罗斯的最新立场表示支持。

  俄罗斯这次在哈马斯问题上出手,不是刻意与西方对抗,而是想和西方在伊朗核问题之后再来一次“差异性竞争”,突出自己的特殊地位。目前,美国和欧盟一方面将哈马斯列为恐怖组织,另一方面又要高举反恐大旗。这使得美欧受到了自己的束缚,对哈马斯只能一味用强。俄罗斯则没有类似的历史和现实包袱。俄外交部消息人士对媒体透露,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外交官都与哈马斯保持着接触,只是对此秘而不宣。俄现在推动的不过是一个“诚实的游戏”,将各方私底下的秘密外交搬到了台面上而已。

  

普京为何邀哈马斯访俄?

  手伸向哈马斯,眼睛看着西方

  从表面看,俄罗斯不顾美以等国的反应,突然邀请哈马斯领导人访问,似乎有悖常理。实际上,这正是典型的普京式外交,背后有其严密的逻辑。

  第一,这是俄对哈马斯定位的逻辑结果。一方面,俄国内大部分民众习惯于同情弱者,很多中东国家的反美武装被俄民众称为“起义者”。另一方面,按照俄罗斯的国内法,只有在俄境内从事恐怖活动的组织才被视为恐怖组织,因此,俄不认为哈马斯是恐怖组织。

  第二,这是俄务实调整中东战略的自然变化。苏联解体后,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无力对中东这一战略地区进行大规模投入,中东问题的主导权落入美国等西方国家手中。现在,俄罗斯国力连年增长,已经具备在中东恢复大国地位的实力。俄新社政治观察家别列尼卡娅认为,俄此时与哈马斯进行政治会谈可以达到多重目的。一是可借此彰显俄在中东地区仍具备相当影响力,增强俄在中东的地缘政治影响。二是拉近、巩固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俄不希望发生“文明冲突”,这首先会威胁俄罗斯的内部稳定。因此,俄一直试图充当东西方的中间人,准备与哈马斯接触也是俄近年来持续接近伊斯兰世界的一种体现。这使得俄罗斯在阿拉伯国家中的威信提升到了新水平。

  第三,这是改善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一个良好契机。随着俄罗斯加强以总统权力为核心的权力体系和俄经济实力的上升,西方认为俄走到了一个战略十字路口,对俄的发展方向越来越不放心,因此在民主等问题上对俄方大举施压,但遭到俄方的强烈反弹。双方围绕非政府组织和俄乌天然气等问题进行了多轮较量,直接导致俄与西方关系降温。此外,一贯主张与俄交好的德国前总理施罗德黯然离职,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国内政治地位下降,使得伊拉克战争前后建立起来的俄—法—德轴心瓦解,俄在发展对西方关系方面急需创造新的合作框架。哈马斯在巴勒斯坦政坛异军突起,正好为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可能。

  实际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中东危机调停四方都非常清楚,如果不想葬送中东和平进程,与哈马斯保持接触是难以避免的。俄外交部2月10日发表的声明暗示,普京准备在与哈马斯领导人的会晤中提出各方的共同要求:放弃恐怖行动、承认以色列,遵守巴以此前达成的政治协议。

  

普京为何邀哈马斯访俄?

  “回到苏联”

  普京主动向哈马斯招手是俄介入中东外交的一次强势出击。此外,由于在伊朗核问题、漫画风波等问题上举措得当,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俄在争夺中东这一战略要地的较量中首次占了上风。分析人士指出,除了政治手腕,俄罗斯还有很多扎扎实实的资源可以利用。苏联解体后,先后有100多万俄罗斯人移民到以色列,他们在以色列中形成了一个说俄语的“小俄罗斯”。今年是以色列的大选年,根据以往的经验,移民经常起着“一锤定音”的作用,这为俄罗斯参与中东事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此外,在耶路撒冷等地,有俄罗斯传统的“领地”,俄罗斯人一个多世纪前就购买地皮,在那里建有教堂和其他宗教设施。当地的不少神职人员来自俄罗斯,其中以信奉东正教的神职人员居多。在中东其他地方,也经常能看到俄罗斯人的身影。一次,记者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开会,发现所住饭店没有英语频道,俄语频道却异常清晰,许多饭店的服务性行业,都由俄罗斯人经营。沙姆沙伊赫的大街上,还有不少用俄文字母书写的标识,其中有一个地方赫然写着“回到苏联”,USSR的字样,镰刀、斧头,加上列宁的巨幅画像,让人联想起俄罗斯人浓厚的中东情结。(本报特约记者 常喆 本报驻俄罗斯、埃及特派记者 马剑)

  《环球时报》〔20060213第5版〕

   相关报道:

   哈马斯领导人说将有条件停止武装抵抗以色列

   俄以防长会晤 以方要求取消哈马斯访俄邀请遭拒

   不承认以色列 不放弃枪杆子 哈马斯不想被"改造"

   哈马斯领导人拟月底前访俄 俄承诺将劝其改变立场

  

普京为何邀哈马斯访俄?

  来源: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