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会撒谎的镜头——在美大学听新闻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02:55 杭州日报

  日前去听了一个美国国际新闻图片大赛(POYI)获奖者的讲座,回来后心里却不是滋味。

  艾米·维尔特是一名独立摄影记者,30来岁,身材不高,皮肤白皙,长得非常漂亮。很难想像这样一位看上去有点柔弱的女子,竟然背着相机,一年中有9个半月穿梭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到冲突不断的中东和克什米尔地区采访。六年
来艾米屡屡在国际摄影大赛上获奖,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世界摄影大赛(荷赛)和美国摄影协会大赛。2005年,艾米还获得了密苏里新闻学院主办的美国国际新闻图片奖。此次,她又带来了一组反映海啸一周年后印度灾民生活状态的照片。然而,正是这组照片,让我看到了隐藏在镜头后面的美国新闻价值观。

  精彩的照片

  老实说,艾米的这组照片极具震撼力。破碎的渔船,混浊的海滩,颓废的酒吧、昏暗的神殿,几乎所有照片的背景都给人一种荒凉、萧条甚至悲哀的感觉。画面中人物表情或绝望、或无奈、或麻木,尽管印度洋海啸已经过去一年,但生活的希望似乎并没有回到他们身上。为了更清晰地表达观点,艾米将照片进行了分类,并在每一个类别前都写了一段“煽情”的文字说明。有一个类别是描述海啸如何改变灾民的生活态度,开篇语引用了一位渔民的话,“我们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所以今天有了钱就赶快花光。”接下来的几幅画面有小酒馆里一脸醉态的渔民、烟店前一双双握着龌龊零钞的手以及神殿中顶礼膜拜的沧桑老人。另外一个类别描述灾后出现的婚礼高潮,但开篇语中却说“每一个出嫁的新娘都没有新婚的喜悦,父母匆匆找来了新郎,婚姻只是家庭逃避负担的捷径”。照片中新娘正在梳妆打扮,但眼神里分明流露出一种漠然。前去迎亲的新郎,脸上也看不到一丝喜庆,迎亲队伍没有惯有的吹吹打打,面对镜头,两名轿夫甚至还有些恐惧。即便是灾后重建,艾米的照片也没有表露出丝毫的乐观,灾民们依旧住在简陋的避难棚里,重建的房子遥遥无期,被海啸摧毁的渔船还烂在海水里……一切仿佛都没有改变。

  回来后,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印度的海啸重建工作远没有艾米照片所表现的那样糟糕。除了印度政府投入大笔资金帮助灾区重建以外,国际社会的援助资金也陆续到位,仅世界银行就承诺提供5.28亿美元的资金。目前大批重建的房屋在陆续交付,公路、大堤、排水沟等公共设施基本修复,遭受重创的农业、渔业也逐渐走上正轨。据一家国际机构最近在海啸受灾国家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印度灾民对政府一年来救助工作的满意度远比其他国家要高。另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与其他受灾国家相比,印度接受采访的80%的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描述未来用得最多的词是“有希望的、有信心的、快乐的”,并称现在的生活与海啸发生后不久相比改善了许多。

  有色的眼镜

  艾米的照片和现实相去甚远,是艾米没有看到这些变化吗?其实不是。一位美国学者告诉我,西方媒体遴选照片存在一些不成文的规矩,画面越悲惨、冲突感越强、越容易被采用。西方新闻界不太愿意接受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的事实,致使记者通常不会待在这些国家的大都市,而是跋山涉水到落后地区去寻找适合西方媒体“胃口”的题材。艾米向我们展示的数百张印度照片里,竟然没有一张照片表现新德里、孟买等大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即便是那些向来倡导客观、公正的新闻权威们,在各类新闻作品评选活动中也延续了这种价值观。仔细研究一下像荷赛这样的摄影大赛,表现发展中国家的得奖照片几乎总是和战争、贫穷、饥荒、瘟疫等联系在一起。

  更为可悲的是,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学生们在提问时,却总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里工作,你是如何生存的,”“当地政府会给你设置障碍吗,”“有没有遇到生命威胁”之类的问题,而没有一个学生质疑镜头是否如实反映了全貌。(记者卢强 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