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哈马斯昨日全面掌权 美国讨债5000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9日03:55 都市快报

  ■宣誓就职

  新委员宣誓就职新总理人选提出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主导的巴新一届立法委员会18日宣誓就职。巴勒斯坦政坛从此进入新时代。

  立法委主席是个教授

  立法委就职仪式于18日在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所在地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举行。

  哈马斯新当选立法委员一起进入大厅,一些人手中还举着目前仍在狱中的哈马斯官员的画像,而女立法委员则全部按传统裹着头巾。

  由于以色列拒绝对加沙地带新当选的立法委员放行,所以这些委员只能留在加沙,通过视频电话参加典礼。

  当日,哈马斯成员、约旦河西岸地区地理学教授阿齐兹·杜维克当选立法委员会主席。

  多数党领袖是强硬派

  根据1月25日选举结果,哈马斯成为立法委员会第一大党。哈马斯任命持强硬立场的马哈茂德·扎哈尔任哈马斯立法委员会党团领导人。

  扎哈尔说,这一天具有“历史性意义”。

  新总理人选是温和派

  就职典礼上,阿巴斯发表讲话,授权哈马斯“尽快”组建自治政府。

  或许是为表示对哈马斯的诚意,阿巴斯在讲话中表示将与哈马斯全力合作,并谴责以色列“单边行动方式”,敦促以色列与巴方继续谈判,同时要求国际社会不要因哈马斯当选而对巴民众实施“集体惩罚”。

  按照规定,哈马斯得到授权后,有5个星期时间建立新一届自治政府。

  立法委员会主席杜维克在就职典礼前宣布:“哈马斯已经决定,提名伊斯梅尔·哈尼亚为下任总理人选。”

  哈尼亚现年43岁,是哈马斯内较温和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外政策务实灵活。

  ■美国施压

  讨还援助威吓伊朗利诱哈马斯放弃武力

  正在巴勒斯坦立法委宣誓就职之时,美国和以色列加紧封锁哈马斯。以色列想要制裁巴勒斯坦,而美国更是威逼利诱,警告中东国家别向哈马斯提供援助,甚至不惜使出讨回去年给巴援助款这样的手段。

  去年的援助款要还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17日说,美国已要求巴勒斯坦方面归还美方去年向其提供的5000万美元的经济援助,理由是担心这笔钱落入哈马斯之手。

  这笔款项是在以色列去年从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撤离后,美国援助巴勒斯坦用来修建上述地区基础设施的。

  麦科马克说,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已同意美方的要求。不过他说美国将会继续向巴勒斯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而且确保这些援助能够到普通巴勒斯坦人的手中。

  伊朗别花钱买麻烦

  美国国务卿赖斯17日警告伊朗等中东国家,不要向哈马斯领导的巴自治政府提供经济援助。

  她说,那些考虑资助哈马斯的国家应当明白,这种做法可能并不利于巴以和平。

  赖斯还警告伊朗说:“伊朗自己与国际社会之间也有问题,它在向哈马斯提供资金前最好三思,这是否会让自己的麻烦更大。”

  弃武就会得到帮助

  赖斯17日还说,如果哈马斯放弃武力和暴力活动、承认以色列,那么美国将加倍努力来推动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帮助建立巴勒斯坦国,否则美国将取消对巴勒斯坦政府的一切援助。

  赖斯将启程访问埃及、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美国媒体认为,赖斯访问上述三国,旨在协调美国与它们在对待哈马斯和伊朗核问题上的立场。

  针对以色列计划19日开始对巴采取限制措施,美国和欧盟则表示反对。美国国务院一名官员警告以色列当局考虑“所有行动的后果,尤其要着眼于避免增加巴勒斯坦人的苦难”。以色列这才决定,先观察一下哈马斯所采取的立场再说。据透露,以内阁将在19日投票决定具体制裁措施。分析人士说,这无异于继续把“制裁之剑”悬在哈马斯头上。

  ■境内压力

  老主席定三大规矩

  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在授权哈马斯组阁的同时,还给哈马斯提了三点要求:承认巴以先前已达成的协议;与以色列的关系要避免暴力、选择和谈;承认巴安全部队的地位。

  他说:“我想提醒立法委员会成员以及下届自治政府成员,我们需要尊重所有已签署协议,根据民族利益行动,制止武装骚乱。”

  阿巴斯要求哈马斯以进行和谈作为战略选择:“让我们从现在,而不是明天开始创造和平。”

  但哈马斯发言人18日说,哈马斯拒绝与以色列和谈。

  阿巴斯还说,新自治政府必须承认巴方安全部队的地位。分析人士说,巴方安全部队目前基本由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掌握,阿巴斯这番话明显是在警告哈马斯,不要在军事上另起炉灶。

  新警察讨拖欠工资

  由于欧美国家和以色列以经济手段施压哈马斯,使得巴自治政府陷入财政危机,招致国内民众不满。

  18日,就职典礼开始前几小时,约200名荷枪实弹的巴勒斯坦警察,聚集在加沙立法委办公大楼前,并不时朝天鸣枪,要求巴自治政府向他们发放拖欠的工资。

  美联社说,这些警察都是在两个月前被巴自治政府聘用的,他们说,至今他们还没有领到过工资。

  ■焦点人物

  亚辛的使者低调的掌门人

  哈尼亚留板寸头、头发灰白,蓄络腮胡。他通常穿一身棕黄色西服,打扮西化,爱踢足球,往往笑脸迎人。

  加沙穷人家的孩子

  哈尼亚43岁,出生于加沙城边缘、靠近地中海的海滩难民营,在贫穷与动荡中长大,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确切出生日期。

  1987年,哈尼亚进入加沙伊斯兰大学学习阿拉伯文学(一说他“1987年从伊斯兰大学毕业”),很快成为学生运动活跃分子。

  这一年,哈马斯组织在加沙成立。当时,加沙地带处于以色列全面占领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尚未成立。

  亚辛使者

  以色列当局1989年宣布哈马斯为非法组织。1992年,哈尼亚与其他400余名哈马斯成员被驱逐到黎巴嫩。次年,他获释重返加沙,立即升任伊斯兰大学校长,并成为哈马斯学生运动首领。

  已故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十分器重哈尼亚,两家私交甚密。1998年,亚辛任命他为自己的办公室主任,负责对外联络。

  哈尼亚实际上是亚辛的使者,代表哈马斯与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及相关各方谈判———秘密或公开地。即便在哈马斯与自治政府关系紧张时期,哈尼亚仍是这个组织对外沟通的渠道。

  那一次的死里逃生

  “对外渠道”身份,似乎给了哈尼亚一块“免死金牌”。哈马斯核心领导层中,惟有他没有成为以色列“定点清除”行动的直接目标,但免不了遭池鱼之殃。

  2003年9月6日,他陪同亚辛会见另一名哈马斯官员,地点在加沙城一栋三层住宅底层。亚辛和哈尼亚原计划留下吃饭,会后却改变主意提前离开。他们刚坐进汽车,一枚重达250公斤、外号“大锤”的炸弹,一头栽进他们刚刚聚会的小楼。

  爆炸声响,汽车剧震,黑烟腾空。亚辛听力极差,几乎听不见一米开外的声音,他转头问哈尼亚:“怎么啦?”哈尼亚失声叫道:“炸我们啦!炸我们啦!”

  他们不敢在车内久留,更不敢驱车离开,怕汽车也被以色列炸了。保镖抱起亚辛躲进附近一户人家,轮椅留在车里。

  这户人家的主人在惊讶中赶紧端水给亚辛压惊。哈尼亚分析,附近可能还有奸细监视,不便久留。

  主人有一个十几岁的儿子,下肢瘫痪,也有一辆轮椅。他们用黑布将主人的儿子从头到脚包裹起来,放上轮椅,由亚辛的一名保镖推出门,一路高喊:“让开!给谢赫亚辛让路!”直奔舍法医院。

  哈尼亚和亚辛躲了几个小时,才悄悄离去。

  境内掌门人

  2004年4月17日,星期五聚礼活动后,哈马斯举行大型集会。刚刚接替亚辛出任一号人物的兰提西为躲避以色列追踪,并未露面,改由哈尼亚主持。

  第二天晚上,兰提西遇刺身亡。

  哈马斯五人核心领导层中,只剩下哈尼亚与扎哈尔。低调而年轻的哈尼亚,此时坚持出现在公开场合,充当发言人,一时间人气大涨。

  兰提西死后,外界普遍认为哈尼亚与扎哈尔实际上就是哈马斯的新掌门。去年底巴地方选举和今年初立法委选举中,哈尼亚都是哈马斯组织头号候选人。

  目前哈马斯整个组织中,流亡叙利亚的马沙尔地位最高,新总理人选哈尼亚是巴勒斯坦境内最高领导。

  ■观察

  务实的哈尼亚外交经验够不够

  在哈马斯领导人中,哈尼亚相对温和、务实。早在1996年,哈马斯抵制法塔赫主导的自治政府选举,哈尼亚却主张积极参与。

  ———美国纽约大学国际研究中心教授梅厄认为,哈尼亚是个“理论家”,其实他与其他哈马斯领导人没有本质差别,只是“战术不同罢了”。

  哈马斯在去年底巴地方选举中一度领先,哈尼亚说这表明“大部分巴勒斯坦人赞同武力对抗以色列”。

  ———以色列媒体解读此言为“支持暴力”。

  此次立法委选举前后,哈尼亚多次发表声明,采取更为模糊的字眼,淡化暴力色彩。他说,哈马斯“将根据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进行抵抗”。

  ———以色列媒体解读为“哈马斯与以色列磋商停火期间,可以暂停袭击”。

  俄罗斯总统普京9日向哈马斯发出访问邀请,哈尼亚立即接受。他还计划率哈马斯代表团巡访主要阿拉伯国家,争取外部支持。

  ———哈尼亚虽曾充当哈马斯对外使者,但缺乏外交经验,很少在公开场合使用英语,他今后在外交场合如何表现,令各方关注。

  哈尼亚说,哈马斯虽然赢得选举,却不想“单干”,期待与法塔赫组成民族联合政府。

  ———哈尼亚成为新总理人选后,最大障碍莫过于美国和以色列是否接受。巴方正在酝酿的对策是,哈马斯主内、阿巴斯负责对外谈判。但今年3月以色列总理选举结果揭晓之前,巴以关系不会取得重大突破。(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