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国际舆论积极评价我中央1号文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08:42 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卫报》和《金融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及世界银行近日就我本月21日公之于众的有关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央1号文件发表评论说,这是中国政府誓为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推出的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经过3年酝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正确的口号下,中国出台了这一宏伟的最新农村政策。评论注意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在最近的讲话中都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倡议,因而估计将在下个月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可望使上述倡议成为新的五年
规划的中心任务。

  称中国对农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英国媒体认为,中国推出一项计划旨在帮助8亿农村人口在经济上追赶城市居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要点是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增加农业补贴以及发展社会事业。

  据世界银行称,与此前以经济发展为重点的政策相比,这是一个重大变化。资源再分配和均衡收入将受到更大重视。该政策的目标是让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处于落后地位的农村实现现代化。政策承诺在今后5年内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事业。

  《卫报》在一篇题为《中国誓为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章中说,中国政府业已采取了一些措施。今年,征收了千百年的农业税已被取消,农业补贴有所增加。但亿万农民依然无法负担教育和医疗等基本服务的费用。为了增加入学率,新政策承诺,到2007年,农村学生将不再需要缴纳学杂费。

  文章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人能否养活自己的担忧促成这一政策的出台。25年来,城市化的迅猛脚步导致大量农田变为开发区,两亿多农民进入城市。

  该政策提议,中国应该保持粮食“基本自给”。它承诺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增加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的“奖励资金”。根据这项政策,政府将坚持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

  关注国家领导人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倡议

  美国报纸称,面对城乡差距日益加大以及农村不稳定因素日渐增多,中国政府于本周正式公布了一些重大提案,计划把卫生、教育和社会保障等福利扩展到农民身上。

  《纽约时报》23日在一则报道中特别提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在最近的讲话中都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倡议。因而这家美国报纸估计,将在下个月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望把该倡议列为新的五年规划的中心任务。

  该报还引述中国政府农村问题高级顾问陈锡文,在22日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报道,这个计划并不包括马上对农村土地政策作任何变动。而中国的农村土地政策被许多专家认为是造成城乡差别问题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地方官员为谋取丰厚利润,大肆征地,并把土地出售给开发商。非法侵地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向政府敲响了警钟。

  一些专家称,政府不应该再扮演土地买卖中间人的角色,农民应该被授权在出售土地时参与谈判并从中受益。

  报道还说,陈锡文承认,在不确定的将来,中国最终会提出稳步改革土地所有制。但是他称,为保护中国的农业生产,任何改革都必须逐渐进行。

  认为减少“农村对城市的补贴”是关键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黄亚生认为,解决农村地区因上世纪90年代的工作疏忽而堆积下来的问题对中国而言“至关重要”。

  黄亚生表示,上世纪90年代城市迅速发展的大量资金都来源于中国农村居民的沉重赋税,其中包括高昂的教育和医疗保健费用。

  他说:“至关重要的问题不是中国应不应该补贴农业,而是中国应如何减少农村对城市的补贴。”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在一篇题为《中国缩小贫富差距的努力成本知多少》的文章中说,经过3年酝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正确的口号下,中国于21日出台了宏伟的最新农村政策。

  但文章认为,即便是现在也不清楚这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如何,尽管该政策包含的诸项措施中有许多早已在中国一些偏远贫困地区进行了试点。

  文章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上任时就表示,解决中国以城乡差距为代表的贫富差距问题是本届政府的重中之重。为此,政府将减税和把大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

  该报称,中国农村平均收入目前约为城市收入的1/3,而提高农村收入只是政府面临的艰巨任务中的一项。医疗卫生和教育或许是最受忽视的领域。

  文章说,过去中国的医疗和教育资源是免费的,但近年来变得昂贵起来,农村地区甚至经常出现看不起病和读不起书的现象。因而,目前尚不清楚的是,所有这些倡议的措施将需要多少投入。(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