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日:摸索“后小泉时代”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09:05 金羊网-新快报

  中国已经开始注意稳定好“后小泉时代”的中日关系。不冀望于完全解冻,至少是有这个打算,大家都在走这一步,已经不在乎小泉了。

  ■新闻背景

  最近,日本各种访华代表团络绎不绝,而且都受到较高规格的接待。

  2月8日,主管对日事务的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会见自民党众议员、前大臣野田毅率领的日中友好协会访华团;

  2月19日,自民党政调会长中川秀直率领代表团访问了上海和北京,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会见中川秀直;

  2月21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访华,与中国总理温家宝、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商务部长薄熙来分别举行会谈;

  3月30日,包括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在内的一些对华“鸽派”人物将访华。“我们认为这种交流是有益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这样说。

  日本:不再指望小泉

  看上去,2006年的初春刚到,中日两国持续多日的政治冰块已开始有融化的迹象。作为对华“温和派”甚至“知华派”的二阶俊博访华,是近段时间以来中日两国领导人最高级别的会谈。

  由于小泉在靖国神社问题上执迷不悟,多次置邻国的告诫于不顾,导致中日两国高层首脑层面的直接交流不可能在近期实现。日本近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执政党和一些对华友好的内阁成员才纷纷作出各种姿态,通过各种渠道修复和中国的关系。

  二阶俊博在北京说,他这次接到薄熙来部长的邀请,本来是可以自己决定是否接受邀请的,但他还是立即上报了国会。国会目前正是开会时期,按惯例任何阁员不可以出访,但国会破例准假而且全体支持他访问中国。

  《日本经济新闻》近日发表一篇题为《对华外交依赖执政党》的文章。文章称,政府和执政党的干部近来相继访问中国,目的就是在日中关系因为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而恶化的情况下,以执政党外交为动力,设法打开日中关系僵局。

  另一方面,在小泉任期今年接近尾声之际,在日本国内尤其是经济界中担心中日政冷会影响经贸关系的人士中,也明显加强了要求日本政府在“后小泉时代”对华友好的呼声。

  因为,日本经济近来出现的复苏迹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特需”的强力牵引。21日,官方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发表了一份关于中日贸易的统计数据:2005年,日本与中国内地的贸易总额达1893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7%,连续7年更新历史最高纪录。该机构还预计,2006年,中日两国贸易总额将突破2000亿美元。

  虽然增速在继续,但与2003增长30.4%、2004年增长26.9%相比,增长幅度已明显下降。面对处于冷冻状态的中日关系,日本经济界开始担心,政治僵局会影响经济发展,因此不断呼吁小泉改变现行的亚洲外交政策。

  日本最大的经济团体、也是小泉政府的有力支持团体“经团联”会长奥田硕今年元月发表讲话说,如果可能的话,希望小泉政权改变亚洲外交路线,最好在任期内能够实现与中韩之间的首脑会谈。即将接任奥田硕成为“经团联”会长的佳能公司总裁御手洗1月下旬也对外界表示,日本与亚洲各国的关系正陷入一种僵持的状态,希望能够借用民间交流改善日本的外交困境。

  有消息称,日本经济界正在放弃说服小泉停止参拜靖国神社的努力,他们更期待“后小泉时代”的政治家能够采取行动改善中日关系。2月初,日本经济界的一些代表就拜访了被日本舆论视为今年9月最有可能接替小泉出任首相的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和外相麻生太郎,要求他们改变亚洲政策。

  日本的经济界一向被称为日本政府的“影子内阁”,其对政权的影响力相当巨大,因此,小泉今年9月下台之后,新的掌权人迫于压力也不可能在死胡同里继续逞英雄,到时改弦更张并非完全不可能。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麻生太郎近日在日本NHK电视台表态,他将参加9月份的自民党总裁竞选,他同时暗示,如果遭到中韩两国反对的话,他可能不去参拜靖国神社,其理由是“比起个人的利益与信仰,国家的利益优先”。

  关注中日关系问题的分析家们认为,被视为甲级“鹰派”的麻生太郎在敏感的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突然转调,固然是为了竞逐下任首相,但似乎也意味着“后小泉时代”日本的对华政策将会出现变化,届时中日关系可望走出低谷。

  日本媒体近日还透露,日本外务省将在今年4月设立“日中经济室”,分析人士称,外务省此举是希望借此强化对华经济政策,增进双边经贸联系,以消除人们的担忧。

  中国:“排除首相”外交

  事实上,中国方面也多次强调中日发展友好关系对于两国的重要性。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中方之所以决定由温家宝总理会见二阶俊博,以如此高规格接待他,也是因为中国方面认为他是小泉政府中的“友好人士”,中国在不断谴责小泉的同时,也有意显示重视与小泉之外日本政府要人对话的姿态。

  日本媒体也认为中国方面对交流是比较积极的,但这样的积极是建立在“排除首相”的外交基础上。

  这样的说法有些道理。今年9月,小泉即将卸任首相之职,如何寻求一条“后小泉时代”的中日友好之路成了当务之急。鉴于小泉在任期间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多次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破坏了中日两国关系中非常重要的政治基础,中国以积极的态势来筹划和小泉的会晤几乎不可能。

  但同时中国也知道,一个积极友好的中日关系对于中国和平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和小泉以外的日本高层中友好人士保持积极、畅通的沟通渠道就非常必要。

  除了上述中国以高规格接待日本访华团之外,中日两国也在本月11日举行了中日第四次“战略对话”。虽然在目前形势下冀望“战略对话”取得什么突破性的进展是不可能的,但中国选择在小泉政权末期开启这一会话机制,无疑也是要透露出这样一个信号:中国已经开始注意稳定好“后小泉时代”的中日关系了。不说想要使中日关系完全解冻,但至少是有这个打算。大家都在走这一步,已经不在乎小泉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改变其基本立场。在外交部23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当一个记者问“日本经产大臣访华时邀请温家宝总理访日,请证实温总理是否接受了邀请?”这一问题时,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答复说:“是否有这样的邀请,我不清楚。但是,中方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即日方应该为中日两国高层交往创造合适的气氛和条件。”

  因此,想解开“中日死结”,日本方面仅仅希望通过非主流渠道的民间交往,这显然是不够的。他们真正应该做的是让日本决策层彻底明白中日政冷的关键所在。日本国内有识之士千万要避免一意孤行的小泉下台后,再上台一个“比小泉还要小泉”的首相,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中日关系面临的将又是一场灾难。(立言)

  (夏天/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