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追查】往事为何重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8:24 潇湘晨报

  据新华社电软饮料苯含量问题进入人们视线,可追溯至15年前。

  1991年,法国“巴黎水”饮料因苯含量惹祸上身,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召回上亿瓶旗下饮料。此事浮出水面后,英国不少民间组织要求政府管理部门公布含苯饮料名单,至今未有结果。

  另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1991年1月一份内部备忘录显示,这家政府机构和美国软饮料厂商当时已经获悉,饮料中的苯甲酸钠与维生素C可发生反应生成苯。

  不过,软饮料行业一直强调,如此微量的苯不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美国软饮料协会也表示,相比之下,人们从空气中吸取的苯含量可能更高一些。

  时隔15年后,软饮料苯含量问题重新被提到食品管理机构面前。今年2月中旬,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对BeverageDaily.com网站公布一份调查结果称,部分软饮料产品的苯含量超标。这一调查由纽约一家实验室独立完成,结果显示一些软饮料产品的苯含量几倍于世卫组织规定的饮用水苯含量标准。

  软饮料行业广泛使用苯甲酸钠,维生素C也是不少软饮料的常见成分。以英国饮料市场为例,英国以及欧洲的主要软饮料生产商Britvic旗下的苹果味和橘子味产品均使用苯甲酸钠。

  美国饮料协会研究人员迈克·雷德曼1991年代表软饮料行业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就软饮料苯含量问题举行会晤。他日前说,饮料中的苯含量在室温下不会发生过多变化,只在极端条件下才可能明显提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