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评论:日本对华友好派到哪去了(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9:55 国际在线

  对华友好派承受巨大压力

  其实,从人数上看,无论民间还是官方,对华友好派人数并不少,但友好派没有上层权力支持,没有政策依托,欠缺精神支柱,成了缺少民意拥护的非主流派。与此同时,对华友好派受到了各种压力,其中以国际压力(后冷战时代国际保守化等)、国内压力(日本政界、媒体、社会对华态度的全面变化等)、中国压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及出
现某些弊端等)、观念压力(政治价值观念的变化等)、交往压力(国际社会一体化和双边关系成熟化使政府交往大大超过民间交往等)为主。

  在这些压力下,大家普遍关注政界的变化,其实政界与过去相比,变化并不大。真正使人担忧的是以媒体和学界为代表的知识界的变化。这些领域过去都是对华友好派占上风。但近年来却发生了令人吃惊的变化。日本内在因素如国家对媒体的操控,使媒体带动学界出现了严重媚上、媚俗的现象,而日本民众对媒体的信任度极高。去年以来,中日关系急剧恶化,媒体扮演的角色尽人皆知,不容回避。

  最近,一些知识界人士以“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要求小泉让一步,停止参拜靖国神社;中国也让一步,不再追究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但他们没有想到,正是日本教育中有关历史观部分的空白及偏颇,造成了今天日本人对战争的糊涂观念,使小泉等参拜获得了很大的社会空间与民意支持。这种不明因果的建议如实地表现了今天日本某些友好派在思想上的困境。这些友好派知道中日关系对日本的重要性,但长期形成的历史观、亚洲观以及日本今天的社会风气又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容忍、迁就政府强硬派的作法,即使有所反对,也仅仅是怕中国等反应太强烈,使中日关系全面崩盘,日本将会十分麻烦。

  当前,日本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中国特需”等国际因素,但整个社会政治、教育等人文环境容忍甚至接受错误史观,无法有力遏制日本右翼势力破坏中日友好的言行。这也对我们几十年中日友好的传统思维提出了挑战:是不是经贸交易量的增长就一定能表明双方的心灵相通?经济利益的交换能否代替基本是非、政治原则的建构?

  如何团结友好派

  是否有正确的历史观,是日本人对华情感的政治基点。中日关系的特殊性就在于两国2000年交往史上,有过一段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不幸经历。小泉的误区在于他以为可以在参拜靖国神社的同时,维持与中国的“正常交往”,结果破坏了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基础,把中日关系弄成今天这个样子。

  中日友好关系的大局是对华友好派赖以生存的基础。对华友好派一直依存于这个大局,推动中日友好事业。这至少可理解为三点:第一,“反省历史,永不再战”是中日两国人民超越分歧的最高共识。第二,“独立自主,反对霸权”是中日两国人民维护和平、深化友好关系的政治背景。第三,“互利共赢,面向未来”是中日两国人民维护和发展现实利益的最佳选择。把握这个大局,既可以团结对华友好派,寻找到与对华友好派的共同基点,也可以使对华友好派明辨方向,明确敌友,建立信心,纵横有度。(作者是日本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来源:环球时报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