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高层争论对俄政策 指俄仍有“帝国冲动”(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13:46 国际在线

  美为何想调整对俄政策

  面对俄罗斯的崛起,美国有很强的不确定感和不适应感,对普京的铁腕政治更是忧心忡忡。英国的《经济学家》周刊在西方被认为与华盛顿的立场非常接近。它的一篇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这也许完全是个杜撰的故事,说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情,驻扎在东德的苏联军人必须参加政治学习班。一些不服从命令的空军军官为躲过这样的学习,纷纷聚在小
餐馆里,这时一名讨人喜欢的克格勃特工就会想方设法劝说他们回去听课。这些军官称这个人为‘俱乐部的头’。他的名字叫弗拉基米尔·普京。2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从克格勃变成总统的人成了另外一个俱乐部的头:由富裕国家组成的八国集团……”

  实际上,美国酝酿调整对俄政策有其现实原因:第一,美国认为俄在国内民主问题上“开倒车”。第二,美认为俄拒绝从格鲁吉亚、摩尔多瓦撤军,对乌克兰打“能源牌”等做法,不仅冲击了美国在欧亚大陆的战略利益,还对其在海外“推进民主”以实现“失败国家”转型的战略构成掣肘。第三,来自国会的巨大压力。今年恰逢国会中期选举,而“民主牌”和“人权牌”历来都是这类选举中议员用以拉抬选情、获取民众支持的有力手段。俄罗斯也难以幸免。

  美国此举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了推动冷战后美对俄总体战略。该战略的最终目标是使俄罗斯在政治上“民主”、外交上融入西方、战略上彻底告别“帝国”传统,成为一个单纯的民族国家。对此,美国内两党的外交精英是有共识的,这也使冷战后的美对俄政策在不断变化中保持着相当大的延续性。而俄罗斯当前的“所作所为”无疑使美国高层感到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因此,他们着力于政策调整,以使俄重新走向“正途”。另一方面,美高层在对俄政策调整上存在分歧,强硬派、接触派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论根据。前者基于现实主义的均势战略思维,并考虑到俄在“帝国时代”、“苏联时代”不断向外扩张的历史传统,以及植根于其民族特性深处的“东正教专制主义文化”,认为俄不可能短时间内实现“国家转型”,其漫漫“民主”之路需要几代人才能实现,因此主张在与俄接触、实现其逐渐变化的同时,重点放在“弱俄”上。通过北约东扩、“颜色革命”等手段在地缘政治上削弱、孤立俄罗斯,并强化俄周边国家的存在,以此抑制俄“帝国冲动”。另一派则从“民主和平论”出发,更强调俄内部政治体制的变迁对其对外行为的决定作用,因此着力于与俄深入接触,通过将其纳入国际“民主”体系,大力支持其国内“民主改革”、扶植“民主代理人”,多管齐下在俄实现“速成民主”。

  美关注度排序中,俄在倒退

  从整体上看,美俄关系的形式、标准、规则和规范都在起变化。美俄关系的未来走向有两种可能性:第一,表面和气,实则冷淡。美国已经不把俄作为冷战时平起平坐的对手看待,美俄关系很可能重新回到伊拉克战争前后的轨道。赖斯当时曾咄咄逼人地宣称要“惩罚法国,忽视德国,原谅俄罗斯”,未来的发展很可能是俄德角色发生互换。但美国也认识到,普京政权是一种政治现实,美不得不与之打交道,应尽量通过表面的合作,力促俄执行与美战略利益吻合的政策路线。从美关闭“美国之音”俄语广播和美大幅削减俄民主基金(从4420万美元减少到3160万美元)等一系列事件中可以看出,俄在美关注的优先次序上正在发生明显的倒退。

  第二,紧张对立,渐行渐远。“如果俄罗斯不能民主化,就是美国的敌人”,美对俄强硬派正是从这一立场出发构建美俄关系的,认为布什政府必须把推进民主置于反恐合作之上;俄民主状况远比吸引它参与合作更为重要;甚至不惜保持与俄一定程度的对抗。由于美俄关系的制度性构建要远远少于双方以往关于建立伙伴关系的宣示,特别是伴随着俄罗斯的重新崛起,两国再次出现“蜜月期”的可能性不大。两国官方言辞要远远好于双边关系的实际状况和特征将会不断深化和巩固。当然,双方出于各自的战略和现实需要,维持合作的框架仍是必须的。(环球时报驻联合国特派记者邹德浩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常喆张继业环球时报记者李宏伟)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