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日“利刃”演习模拟“中国进攻日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09:11 宁夏日报

  

美日“利刃”演习模拟“中国进攻日本”

  日本陆上自卫队的UH-1J通用直升机。(资料照片)

  2月23日,美日开始联合举行代号为“利刃2006”的图上作业演习,用计算机模拟战场实况,训练美日军队的联合作战的能力。2月28日,日本《产经新闻》独家曝光了“利刃
2006”的演习实质内容,竟然是假想中国“进攻”日本!

  “利刃”是美日联合军演层级最高的“司令部指挥所演习”。本次演习从2月23日开始到3月3日结束。参演兵力达到4600人。

  所谓的“司令部指挥所演习”是一种耗资巨大的计算机模拟演习。参演双方假设遭遇某种灾难,由指挥部通过计算机模拟向军队下达指令,主要目的是训练高级将领的指挥能力以及军官的执行能力。

  按照以往“利刃”演习的惯例,美日军方会假设种种情形,在计算机系统上模拟操练。通常这些虚拟情节最能反映军演的真实目的。2月28日,日本的《产经新闻》曝光了“利刃2006”的模拟作战情节,其中中国和朝鲜赫然成了“敌国”,是美日导弹的“最终袭击目标”。

  三邻国一个不落

  据《产经新闻》披露,在本次“利刃”演习中,三大假想方案触目惊心:

  假想一:“橙国”中国海陆空夹攻日本

  据《产经新闻》报道,在横田空军基地指挥中心,数台电脑屏幕上展示着“利刃”演习的作战图、情报和部队调配示意图。在这些地图上,所有的国家都被标注了不同的颜色。据演习内部人士透露,日本是“黑色”,美国是“绿色”,而朝鲜和中国则是“紫色”和“橙色”,因此又被简称为“紫国”和“橙国”。

  根据安排,“橙国”几乎卷入了所有的模拟进攻,成了日美的假想敌。日美假设中国民间人士登上了有争议的钓鱼岛或其他岛屿。此时日美演练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向首相官邸通报,如何最快派出海上保安厅的警察出面监视阻止。

  日美假设中日矛盾进一步升级,中国海军在争议岛屿附近出没,日本防卫厅在确认中国“侵犯日本领海权”后,马上派出海上自卫队进行拦截,并调动日美驻守在附近的舰艇、飞机和部队一起出动。

  日美还假设如果“橙国”攻入岛屿,日本将派出驻守在西南诸岛的西部方面队进行“夺岛作战”。此外日美两军假设中国飞机侵入日本领空,日本将从那霸基地和宫古岛市的下地岛派出数架F15战斗机前去拦截。

  假想二:“紫国”朝鲜给导弹添燃料

  朝鲜在“利刃2006”中代号“紫国”。日美假设美国得到可靠情报,朝鲜正在给弹道导弹添加燃料。美日将马上联合作出反应。日本宣布国家进入警戒状态,启动导弹防御系统,派日美空军和海上自卫队的“宙斯”舰在日本海整日巡逻。日美希望通过这个模拟演习,使日美两军共同监视的合作体制得到巩固。

  假想三:“茶国”韩国政坛动荡

  日美认为,韩国地处敏感的朝鲜半岛,可能突然与朝鲜关系恶化。因此日美把韩国标为“茶国”,假设韩国政坛动荡,在韩的日本人受到威胁。日本空中自卫队马上用运输机把在韩日本人运回国。防卫厅有关人士说,此情节主要是训练日本海陆空自卫队处理危机和联络的能力。

  日本为何曝光计划

  这份曝光的“利刃2006”作战图公然把中国列为“敌国”进行打击,使日美同盟的根本目的显露无疑———共同对付中国。

  日美为了实现各自的目的,卖力炒作中国威胁论。日本政府虽然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承认,却处处用行动体现出来。日本防卫厅制定的《二零零五年防卫警备计划》中,明确把中国和朝鲜贴上“威胁对象国”的标签,并衡量中国攻击日本的可能性为“小”,而朝鲜为“很有可能”。日本防卫厅甚至在2月15日口头通知空中自卫队,“中国严重威胁冲绳自卫队”。

  美国更是认定中国的崛起将使美国在“台海局势”上失去主动权,并对美军和其他盟国构成威胁。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到处散播说,中国对世界构成威胁。他在参议院作证时说,中国舰队在10年内将超过美国。6月拉姆斯菲尔德在新加坡号召亚洲国家警惕中国军事扩张。7月美国国防部发表了《中国军力报告》,从军事、经济、资源等多方面分析中国如何威胁世界。

  日美共同炒作“中国威胁论”目的就是遏制中国的发展,尤其在军事上打击中国。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的分析文章指出,日本防卫厅虽否认“中国威胁论”,可是,从这次军演的布局中却可清楚了解,不管是导弹防御系统或者是海上警备行动,都显示了日美两国要死盯的就是中国和朝鲜。(据《中国青年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