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点:布什“闪电”造访阿富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16:53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纽约时报》(3月2日) 布什“闪电”造访阿富汗 美国的第一夫人和副总统都曾去过阿富汗,但布什总统却从来没有。于是,在此次出访印度途中,布什出人意料地在阿富汗停留了5个小时,并与卡尔扎伊共同举行了新闻发布
这是自1959年艾森豪威尔以来第一位美国总统踏上阿富汗的领土,而且还是在出访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途中,而且还举行了公开的新闻发布会。白宫官员为此次秘密访问准备了两个月,并以安全为由一直保密。 在新闻发布会上,布什没有直接回答关于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暴力事件增加的问题,只是表示他将会在晚些时候与巴基斯坦总统会晤时磋商此事。在印度核能合作协议的问题上布什也相当低调,他说民用核能合作协议对印度的帮助是巨大的。 《金融时报》(3月2日) 新保守派的悲剧 伊拉克的情况在美国占领之下继续恶化,当前的问题在于它能否避免全面的内战爆发。布什政府决策层并没有给出这场灾难究竟如何按照自己的方式展现开来的答案。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其《十字路口的美国》中认为,美国之所以犯了“进驻伊拉克却没有作战后的充分准备”的错误,是因为一小群“新保守派”的有缺陷的外交政策考虑。 “新保守派”如今变得如此含义丰富。有些欧洲人将它视为对伊战争支持者的同义词。最有影响力的“新保守派”是强硬的威尔逊主义者,他们否认现实主义观念,认为美国应该向世界提供道德上的领导,传播自由和民主的理念,必要时可使用武力。 但是现在新保守派犯了在劫难逃的错误。之前他们劝说美国总统和国防部长,一旦美国军队完成使命,伊拉克人会拥抱着与他们的占领者告别。为赢得这场高潮的战争,新保守派们连自己是谁都忘了。现在,新保守派的悲剧也成了我们的悲剧了。 《时代》周刊(2月13日) 白手起家的印度“财神” 如果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请你到世界最贵的住宅、伦敦“肯辛顿花园宫殿”赴宴,谁会不愿意呢?1月13日,当盖伊·多莱得到拉克什米·米塔尔的邀请时,他一定是这么想的。63岁的多莱是欧洲最大钢铁企业阿塞洛公司的CEO,而55岁的印度人米塔尔则是全球产量最大的钢铁公司“米塔尔钢铁公司”的董事长。 两人相识已久,所以多莱认为这只是场普通的应酬。然而当饮干一杯开胃酒后,米塔尔突然对他说出这么一句话,“为什么不将我们两家公司合并呢?”多莱震惊了。后来到了1月26日,多莱接到了米塔尔的电话:“米塔尔公司将在明天正式宣布,向阿塞洛公司提出226亿美元的收购要约。”多莱再次震惊了。 钢铁连接着整个欧洲的神经。总部设在卢森堡的阿塞洛公司是在2000年合并了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和西班牙的钢铁企业后成立的,而现在一位印度人要收购它,这使得西欧各国政府和民众情绪激荡。然而米塔尔执意在欧洲人面前证明他是印度的英雄。 米塔尔公司是家族公司,米塔尔之子、29岁的阿迪亚米托是公司CEO兼总裁,其女24岁的瓦尼莎是董事。假设收购顺利完成,目前米塔尔家族88%的股份将降低到50%多,仍拥有控股权。 “米塔尔”是印度财神的名字。但这位“财神”完全是白手起家。据过去的邻居说,他在印度西部拉贾斯坦邦一个名为Sadulpur的小镇长大,那里沙丘遍布、荆棘丛生。20多口人的家庭挤在他祖父盖的一座宅院里。但他们属于印度以商业和金融天赋闻名的马瓦里阶层,这一天赋很快显现出来。他们后来举家迁往加尔各答,其父莫汉成为一家钢铁公司的股东。1969年米塔尔在印度圣泽维尔大学获得商业学位后加入其父的公司,后又自立门户。1994年他开始在印尼、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经营海外业务,从此和家人分道扬镳,在国际上大展宏图。其家族其他人则致力于印度国内的钢铁业。 过去5年里米塔尔收购了约20家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罗马尼亚和乌克兰等国形成了一个钢铁生产网,2004年进军美国,以45亿美元收购美国的“国际钢铁集团”。现在他遍布全球的商业帝国有17.5万员工。去年他重回印度本土,准备在东北部的加尔克汉德邦建立一个新工厂。这些给他带来巨大财富,2004年他从F1掌门人埃克莱斯顿手中购得“肯辛顿花园宫殿”,还给其女瓦尼莎操办了令全球咋舌、耗资5000万美元的奢华婚礼。 为了消除欧洲人的疑虑,最近为此他最近不停地乘坐私人飞机拜访欧洲各国首都,解释他的意图,并许诺不减少给欧洲人的工作岗位。阿塞洛公司85%的股份在股票市场上自由交易,因此各国难以阻止他的收购。虽然还须经过欧盟的反垄断审查,但目前通过的前景看好。如果合并成功,公司将是世界第二大钢铁公司的3倍,拥有世界钢铁市场的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