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国对印度慷慨转让核能技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08:44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本报驻印度记者 赵新宇

  关键时刻作出让步 慷慨转让核能技术

  印度媒体认为,该协议表明印美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将帮助印度摆脱“核孤立”地位

  印美就民用核技术合作协议的执行最终达成共识被视为是布什此次访印最大的成果。3日印度主要报纸以《我们创造了历史》、《一笔大交易、非常大的交易》等为题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个消息。印度媒体普遍认为,印美真正结束了过去的对峙乃至“冷淡”期,结成了新的战略伙伴关系。

  双方分歧:如何区分民用和军用核设施

  1974年印度在博克兰地区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1998年5月,印度在48小时内进行了5次核试验,印度已经实际上成为核武器国,此举最终招致美国和西方国家对印度的制裁,封锁印度的核燃料进口渠道。

  此次为了解除印度核试验以来美方设下的不与印度分享民用核能技术的限制,美、印双方进行了长达8个月密集磋商。

  去年7月18日,访问美国的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与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印美联合声明》,其内容包括印美展开民用核技术合作。根据联合声明,印度必须区分军用和民用核设施、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民用核设施的监督,签署核监督附加议定书、继续承诺不进行核试验,不向其他国家转让、扩散核技术。

  此后长达7个多月的时间里双方展开谈判,到今年年初,随着布什访印日期的临近,双方在谈判中的问题大部分都得到了解决,但在核心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

  首先印度到底如何区分军用和民用核设施,特别是其中的快中子增殖反应堆。这是印度自行研制的反应堆,由于印度铀资源匮乏,钚则成为印度核技术的主要原料。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可以将钚快速提纯,用作核武器的原料。该系统目前虽与民用核电设施相连,但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根据印度“保持最低限度核威慑”的战略,印度核技术科学家普遍反对将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置于民用清单下,而美国则要求必须将之归类为民用技术,接受国际监督。

  其次,印度置于民用核项目清单下的核设施是永久性的,还是可以随意调换。美国要求印度的民用核设施一旦列入接受国际监督的清单,就必须永久置于该清单内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而印度希望在这个问题上能够享有同美、俄、英、法、中五大核国家一样的待遇,可以随时撤出受监督的反应堆。否则,印度要求美国在其法律上注明,将永久性地向印度提供核燃料。

  争论激烈,最后一小时揭晓

  由于事关印度的核战略利益,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2月27日在议会发表讲话时说,印美关于民用核技术合作协议执行问题的谈判正处于“微妙阶段”,辛格明确表示,印度最多可以将65%的核设施置于国际监督之下,但印度不能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的监督。

  就在布什到访前一天,美国方面的谈判代表、美国助理国务卿伯恩斯对媒体表示还有不乐观成分,他不能确定两国能否在布什访印期间达成共识,一切都有待观察。

  3月1日,布什抵达新德里时,两国谈判代表仍在僵持不下。为最终能在布什与辛格的会谈前落实协议,两国代表点灯熬油进行了彻夜磋商,直到3月2日上午10点30分,印美终于达成共识。

  从目前透露出的有关该协议的具体内容看,美国在最后关头做出了较大让步,基本接受了印度总理辛格2月27日在议会讲话时所设定的底线。即印度同意将65%的核反应堆即22个核反应堆中的14个置于民用核设施之下,永久性接受国际监督,并且关键的“快中子增殖反应堆”不列入受检查清单。

  美国则承诺向印度的民用核反应堆永久提供核燃料。印度在2014年前最后完成核设施的分离计划。

  最终实施核能协议还得过两关

  分析人士指出,该协议是美国对于自己提出的“全面安全保障”核规定的重大修改。而印度的“核大国”地位也可以在不签署《禁止核武器扩散条约》情况下得到认可,并能获得先进民用核技术。正如印度总理辛格在布什到访时所说,印美核能协议的执行将是布什为印度摆脱“核孤立”做出的最大贡献。

  不过,要最终实施印美民用核技术合作协议,布什政府还有两项工作需要完成。首先,必须说服美国国会修改有关防止核武器扩散的国内法律,允许向未签署核不扩散条约、但事实上已取得核武器的印度出口核燃料和核技术。其次,要修改美国发起成立的“核供应国集团”的规定,给予只有部分核设施接受国际监督的印度“特别待遇”。因为根据“核供应国国集团”规定,任何国家要从该组织成员获得民用核能合作,就必须将所有核设施置于国际社会监督之下。此外,印美还需要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磋商,单独为印度制定一份特殊的、不同于其他不扩散条约缔约国的国际监督措施。

  舆论指出,布什政府积极谋求在核合作上与印度取得突破不但有战略价值也有经济效益。美《时代》周刊指出,印度被美国视为“天然盟友”,中国的崛起是美国急切拉拢印度的重要诱因。而承认印度的“核地位”是最能满足印度外交和战略利益的办法。此外,美本土民用核能工业生产能力过剩,迫切需要开辟一个民用核能市场,而能源匮乏正是印度经济能否保持增长的主要障碍,发展核能已经成为印度的迫切需求。

  美国外交大让步的背后

  本报特约评论员 傅小强

  用核协议“捆绑”印度,美国的做法可能埋下后患

  现在,美国基本照单全收接受了印度的底线,并没有坚持让印提供什么“可信、透明、经得起考验”的分离方案,并且军、民分离计划也要迟至2014年才能最后完成。这种让步在美国外交谈判史中极其罕见,其急于用核协议“捆绑”印度的心态昭然若揭。这种不计后果的做法,可能为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埋下无穷后患。

  首先,美国以牺牲国际核不扩散机制为代价来拉拢一个潜在盟友,“因私废公”的做法严重冲击现有的不扩散体制。

  按照《禁止核武器扩散条约》,印度并非该条约签字国,按理美国绝不应也不能供应核能技术给印度,况且美国本国的法律也禁止向印度这样私下研制核武器的国家提供民用核技术。如今,美国认为印度可以作为例外得到美国的核技术,这不禁让人怀疑国际条约对美国究竟有什么约束力?事实上,在美国看来,核扩散有好、坏之分。像印度这样的“民主国家”和可以成为美国全球伙伴的国家输出核技术,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甚至可以为这样“好的”核扩散抛弃30年来坚持的不扩散原则;而伊朗、朝鲜这样的国家发展核计划,会严重挑战美国的战略利益,如此“坏的”核扩散是绝对不能容忍的。美国衡量核扩散的最终标准实际上就是自己的利益,只要符合美国的利益,它就可以游说国会修改国内法与印度搞核合作,进而动员“核供应国集团”向印度出售民用核技术。这种做法无疑使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效力大打折扣。

  其次,美印核协议可能造成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进一步对立。

  在巴基斯坦和伊朗等伊斯兰国家,人们认为,美国对伊斯兰世界获取核技术有偏见,好像穆斯林国家天生就不应该拥有核技术,因为这对美国太危险了。美国对已成为“反恐前线”的朋友巴基斯坦尚不信任,国务卿赖斯就公开称不可能与巴基斯坦进行核合作,对伊朗则更只剩下打压了。美印核协议使伊斯兰世界看到,美国对伊朗核计划的坚决态度根本不是什么全球核不扩散原则,而是美国对穆斯林国家的天然偏见。美印核协议,可能只会进一步加深横亘在西方和伊斯兰世界之间的文明冲突鸿沟,完全无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再次,美印核协议可能引发南亚新一轮核军备竞赛,对地区安全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在美印达成核技术合作的协议后,巴基斯坦外交部立刻发表声明称:“该协议是核供应国集团方针的重大调整。巴基斯坦也有同样的要求,希望获得国际合作。”美印核合作使巴基斯坦的不安全感增加,巴必然加大投入发展自己的核计划,南亚有可能因此陷入新一轮核军备竞赛。

  其实,美印核协议对印度也未必是福。

  民用核技术合作已成为今后推动美印政治和战略互动的杠杆,同时也是美国对印度下的“套”。美印核协议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印度使用上美国技术,其自主开发能力必然相对降低,说不定美国还会辅之以各种技术保障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印度的手脚。此外,美印核合作还会削弱印度参与亚洲区域合作的能力,如今后推动“伊巴印”油气管线时就不得不考虑美国态度,在参与“上海合作组织”和推动中俄印合作时也不得不考虑这是否会影响美印战略关系。(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世界新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