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日本因对美日关系不安有意散布悲观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14:30 温州新闻网

  日本的“独角戏”越演越兴奋

  3月12日的日本如同在上演一出大戏。剧情是这样的:去年10月,美日就驻日美军调整达成协议,按计划,美军的一部分航母舰载机将从神奈川县的厚木基地迁往岩国基地。岩国市居民因饱受美军战机的“折磨”,拒绝高额赔偿、强烈反对。在投诉无门的情况下,岩国市居民于12日举行全民投票,首次以自己的方式“决定”美军去留。当地人成了这出戏的
主角,因为一旦开此先例,美日军事同盟将面临“社会枷锁”。当天,日本几乎所有媒体都用最重要的版面、最好的时段追踪报道此事。对此,日本政府可谓“据理力争、寸步不让”。首相小泉纯一郎表示,美军如果在某地减少就必然向其他地方转移,必须在整体上考虑维持(美军的军事)抑制力和减轻基地负担。由于3月20日岩国市将与周边地区合并,所以日本官房长官安倍晋三说:“再过几天岩国市就消失了,为什么还要花几千万日元搞全民投票?”与小泉和安倍相比,日本外相麻生太郎显得更“务实”,他跑到岩国市所在的山口县面见县知事等地方官员,要求他们理解中央的处境。之后,麻生还特意访问了美军驻扎的岩国基地,以表明日本政府的立场。在众多努力没有成效的情况下,日本防卫厅长官额贺福志郎强硬地指出,“不能做的事就不要去做”,居民投票的结果没有意义,调整计划不会更改。就在日本政府与地方百姓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这出戏的另一个主角———美国,却保持了沉默。《产经新闻》等日本媒体也纷纷站出来批评岩国市居民“不懂事”。

  实际上,日本媒体早就开始呼吁民众认清形势。从3月5日起,日本发行量最大的《读卖新闻》在其头版一连3天刊登连载文章《摩擦的日美同盟》。文章将日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一一列出,称日本对日美军事合作缺乏主动性,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在东亚陷入孤立引起美国担心,日本汽车在美国销量大增,美国对日贸易赤字扩大和日美牛肉贸易争端都可能使两国关系出现更大摩擦。《读卖新闻》的观点是,在日美关系上,日本应该更主动。除了以上这些大事,日本媒体也很关心“人事”。不久前,美国国安会亚太部门资深主任格林辞职进入学术界,这在美国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由于格林是日本公认的美国“知日派”代表,在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和前助理国务卿凯利等“知日派”相继离职后,格林的辞职触动了日本媒体的敏感神经。一时间,各报都惊呼日美沟通渠道将越变越窄。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基地风波”还是“日美关系悲观论”,看起来角色众多,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日本。日本始终在演“独角戏”。

  有些人需要一种“不安感”

  对于日美关系,日本老百姓通过媒体看到的是军事基地调整受阻、美国不支持日本的“争常”新方案、小泉将于今年9月离职、自卫队不久将撤离伊拉克。这给人的印象是日美关系中的共同利益和人脉似乎越来越弱。但据记者观察,情况并非如此。日美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不断加强,两国政府、国会和民间交往已形成机制,民众间存在整体认同。就连表面上“落后”的军事合作也赶了上来。那么,日本为什么仍对两国关系感到不安呢?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配合美日加强军事同盟。下个月,美国将发表调整驻日美军的最终报告,这份报告包括两国详细、完整的军事合作计划,将从战略上强化美日在全球范围内的同盟关系。因此,美国方面急需听到加强美日关系的呼声,日本媒体恰恰能制造这种呼声。

  第二,迎合美国的“不安”。美国的总统国情咨文和《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清晰地表明,中印等“处在战略十字路口”的大国令美国不安,这无疑给了日本一个新机会。此前,日本抓住反恐议题,通过向伊拉克派兵、捐钱使日美关系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在反恐议题降温,美国重新审视“大国威胁”的时候,日本希望美国能培养它这个“稳定的大国”去平衡那些“不稳定的大国”,进而控制地区局势。这样既可以解决日本自身的安全担忧,也可以借美国之力抬升自己。

  第三,进不了多边机制,就得抱定单边主义。在近代史上,亚洲始终受世界秩序的影响。目前,中印等大国通过进入世界体系,为各国所接受,在亚洲多边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日本在历史等问题上的不当言行使其在多边机制中的发言权不断减弱,要成为“亚洲共主”,日本只能依靠美国的单边主义。正是这种“将国之兴衰系于美”的心态,使日本政界不断强调要加强日美关系。

  第四,也是防范美国的需要。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不通知日本的情况下突然与中国拉近关系,这被日本称为“越顶外交”,当时的日本也是惊呼声一片。但实际上,日本早已背着美国秘密安排了“鸭子浮水工作小组”蹲守在香港静观中国变化,这为日本迅速从美国“越顶”的被动中扭转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仍有很多日本学者在问,“能够把日本民族的未来命运托付给美国人吗?”对此,有人分析称,两个人抱得越紧,对方施展拳脚的余地就越小。

  通过回顾结盟史展望未来

  在日本国内,不少人对日美同盟感到不安。为此,一些学者试图通过日本的结盟史解释日美同盟的重要性。外交评论家冈崎久彦指出,日本从20世纪初参与国际政治以来,有两个阶段得到了快速发展。一个是20世纪初,实行“大政民主”的30年;另一个是冷战中的半个世纪。前者日本处于日英同盟时期,当时日本和英国的关系非常密切。英国海军世界无敌,日本借此打开了世界能源之门,打入了世界市场。冷战中,日本则处于日美同盟时期。美国的保护伞成就了日本的经济奇迹。因此,冈崎久彦得出结论,日本是岛国,只有与支配海洋的英美结盟,日本才能安全发展。现在,美国最理想的状态是,隔着大西洋与英国,隔着太平洋与日本建立牢固同盟,以势力均衡应对“旧大陆”。100年来的历史验证了这一点。

  历史证明,在结盟过程中,日本往往是被动地获取利益。现实同样如此,对于日美同盟,日本并没有明确的规划,日方更喜欢美国提出的“阿米蒂奇报告”。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曾主持制定了一个研究报告,题为《美国与日本:迈向成熟的伙伴关系》,该报告为强化美日关系设计了蓝图。有美国学者随之提出了“五步走”战略。首先,鼓励日本在安全战略上发挥更大作用,让其认识到有必要行使集体自卫权。其次,强调美日同盟的作用不仅是地区性的还是全球性的。第三,美日逐步将双方的作用、使命及作战部队进行对接,实现共同指挥与控制。第四,日本应当加入太平洋军事联盟,得到强化的美日同盟将成为这一军事联盟的轴心。第五,美日安全联盟必须在军事技术和系统方面朝“通用化”方向发展。按照这种规划,美日已在深化第三阶段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在驻日美军整编方案中,越来越多的基地供美日共同使用,而最近的美日联合演习也不再采用双方互相对抗的形式,变成了美军与自卫队共同对抗第三国军队。与此同时,第四阶段合作也有展开的迹象。3月17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将在澳大利亚会见日澳两国官员,会晤的核心议题是地区安全和中国崛起。

  “从美主义”害了日本

  虽然与美结盟是日本的历史和现实选择,但一味奉行“从美主义”,日本的日子并不好过。事实证明,世界上与美国保持盟友或准盟友关系的国家,并非一味取悦美国,只有坚持自己的立场,同美国保持平衡才是上策。印度经过多年周旋,终于同美国达成了核能合作协议。这标志着美国默认了印度的核大国地位。同样,韩国是美国盟友中“离心倾向最明显”的一个。美国却有意支持素来坚持捍卫韩国利益的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竞选联合国秘书长。可见,印度、韩国的自主外交政策不仅为自己赢得了现实利益,更引起了美国的重视。印度、韩国的外交牌可谓越打越多,而日本手中的牌则越来越少。在日本国内,同样存在反思的声音。森田实等著名政治评论家指出,日本的亲美政策愈演愈烈“是由于小泉、安倍、麻生等一伙‘从美主义者’执日本政治之牛耳,并获得历来亲美的官僚、大企业集团和主流媒体的支持……这样的政治家,是好战的政治家,是破坏日本的政治家,是为美国利益花费日本财富的政治家,绝对不是为日本老百姓谋利益的政治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