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让汽车买得起也养得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09:38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让汽车买得起也养得起

  在今年两会上,关于汽车消费的话题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关注。新华社发(资料图片)

  “买得起,养不起”是老百姓对目前汽车消费最直白简单的说法。如何让更多的百
姓拥有自己的私家车?买车、行车还有哪些不便?如何让汽车消费继续“领跑”消费增长?在今年两会上,关于汽车消费的话题也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关注。

  购车款中税费达35%

  行车收费名目繁多

  [现状]一辆新车从购买到行驶,究竟要花多少钱?“车辆购置税、增值税、消费税、牌照费、城建税、增容税……花10多万元把车开回家,起码要交一两万元的税费。”王晶代表说。

  商务部有关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消费者在购买新车时,需要缴纳17%的增值税、3%~8%的消费税、10%的购置税以及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一些地区还征收超过10%的增容税,其中购置税和增容税税率比国外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消费者购车所付价款中,各种税费占35%左右。

  据不完全调查,国内仅公路收费一项就有高速公路费、养路费、通行费、客运附加费、运输管理费、公路绿化费等几十种,影响汽车消费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借鉴]与此相反,欧美发达国家对汽车主要征收增值税、消费税和购置税,增值税在20%左右,消费税在5%左右,美、日购置税率在5%左右,德、意、法不征购置税。但是,为抑制能源过度消耗,车辆使用环节税负较重,税种以燃油税为主,英国、德国、法国的燃油税率分别为240%、260%和300%。

  [建议]部分代表委员认为,对比来看,我国目前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汽车税费制度。应当取消环保型小轿车的消费税,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种公路收费,降低小轿车购买和行驶成本。同时,对高耗能、高排放的轿车征收较高额度的消费税。储亚平委员认为,应加快燃油税改革进度,鼓励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信贷消费还不完善

  汽车消费后继乏力

  [现状]调查显示,2004年我国通过贷款购车的比例仅为5%,去年这一比例也没有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即便有的经销商提供一站式服务,贷款人仍需准备个人身份证、户口簿、住房证明等至少七八份文件,填写10份以上的各种表格,并且还需要为公证、经销商的信贷服务和还贷风险支付额外费用。”皮黔生代表说。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汽车抵押登记和汽车产权证制度,购车抵押登记很难操作。在此情况下,消费者只有选择用自有住房作抵押,支付高额的评估费。不仅如此,获得汽车消费贷款,至少需要经过经销商、银行、保险公司、公安局车管所、交管局以及公证机构等多个环节,令人望而却步。

  [借鉴]据了解,在美、日、德等国,通过贷款购车的一般在70%以上,其中美国达到85%。消费者既可以从商业银行、商业保险机构、汽车银行、信用金库和政府特许的企业获得汽车消费贷款,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在汽车购买、维修、车检、保养、购置辅助用品和学习驾驶等各个环节申请贷款。为保障还款,发达国家的汽车信贷风险管理模式是信用评估加车辆产权抵押,即对购车人做标准化信用评估,再辅之以借款人所购车辆的产权作抵押。

  [建议]商务部有关报告建议,当前国家应加强消费信贷征信机构建设,推动建立权威的消费征信机制,并且加强汽车抵押登记管理,实行汽车产权证制度,规范汽车抵押登记。同时应大力发展汽车金融,鼓励汽车制造企业建立汽车金融公司,为消费者提供汽车消费贷款。

  二手车不红火 大市场小作为

  [现状]“我国二手车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市场规范和管理、市场经营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李星委员认为。交易方式落后、交易行为不规范、鉴定评估随意性大、缺乏完善的市场信息网络系统……二手车市场环境的诸多不完善,直接影响了我国二手车的交易量。

  一些地方行政部门还自行出台了各种政策,导致政出多门,交易手续烦琐,一辆二手车要完成交易和转移登记手续需要10多道程序,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

  [借鉴]数据表明,在美、德、日等国,二手车的销售分别是新车销售的3.5倍、2倍和1.5倍。关键是政府鼓励多种企业参与二手车流通,制定二手车检验、修理、评估公开标准,实施专业评估师认定制度,建立产品责任咨询中心,允许分期付款等措施,有效地推动了二手车市场的发展。

  [建议]2005年10月1日起,我国《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开始正式实施,其最重大的变化在于打破垄断格局,引入竞争机制,实现经营主体多样化,同时简化了二手车交易程序。部分代表委员建议,除降低“门槛”鼓励二手车交易外,还应该实施二手车评估考试和注册登记制度,促进二手车评估专业化。同时,将分期付款和购车信贷等新车消费政策平等地适用于二手车市场,以培育二手车的消费群体。

  据新华社北京3月13日专电 记者 肖敏 李舒 宋常青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