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伊朗升格为美国最大的威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03:21 现代快报

  当地时间3月16日,布什政府在时隔三年之后首度公布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尽管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文件本身并没有法律效力,但却是美国政府各部和高官在军事、外交、经济和其他领域的政策指南,因此,最新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可被视为布什政府在全球反恐战争打了三年之后,军事、政治和外交等领域的政策是否发生调整,布什政府未来政策走向将是怎样的指向标。

  核心一:重申“先发制人”

  2002年9月,布什总统在其国家安全战略中首度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但布什总统不为所动,而是将其直接运用到萨达姆政权的身上,并扬言要对伊朗、朝鲜和“一切专制的独裁政权、国际恐怖组织”下手。

  在新国家安全报告中,布什总统表示,他对“先发制人”的战略没有其他想法,美国执行“先发制人”的战略“将跟以前一样”:“哪怕敌人袭击我们的时间和地点都不定,我们仍一定会抢在敌人之前向他们实施武力。”

  核心二:推销“美式民主”

  坚定不移地推销美式民主是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的第二个核心。

  在第二任总统就职演讲中,布什总统明确表示,在全世界范围内推销美式民主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根基”,而新国家安全战略重申了这一目标,事实上,新国家安全报告的开篇语便是从布什连任就职演讲稿中挪过来的:“美国的政策就是寻求和支持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民主运动,终极目标是结束全世界的独裁专政。”

  核心三:“第一敌人”伊朗

  打压伊朗是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的第三个核心。

  新国家安全战略的撰写者戴维E·桑格尔宣称,“如果就单个国家来说,伊朗是美国现在和不远将来最大的威胁。如想避免美伊发生冲突的话,那么以美国为首的外交努力务必阻断伊朗的浓缩铀计划”。不过,新国家安全战略非常谨慎地避免了一旦外交努力失败后,美国将采取下一步具体措施。

  美国学者哈德雷和其他政府官员表示,新国家安全战略使用了“冲突”这个字眼是为了避免让外界有美国正在对伊朗进行武力恐吓的印象。

  核心四:中俄成美“新患”

  在上次国家安全战略中几乎没有被提及的中国成了美国的“新挑战”。

  日渐紧张的美俄关系在国家安全战略中更有体现。新国家安全报告对俄罗斯政府“迷失民主之路”深表担忧:“最近的种种趋势说明俄罗斯正在偏离自由与民主之路,俄美两国未来的关系取决于俄罗斯如何调整其政治、外交和国内政策。”

  核心五:反恐要唱“文戏”

  美开始检讨仍在进行的全球反恐怖战争的战术与思想。

  新国家安全战略认为,归纳全球反恐怖战争三年多来的成败,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付恐怖势力光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唱文戏,因为恐怖组织大打攻心战,让全世界范围内同情他们的力量有增无减。因此,在未来的全球反恐怖战争中,美国除了武力对付恐怖分子外,还得求助攻心战,争取国际上不同宗教、民族与文化背景民众的理解与支持。

  核心六:还得“拉帮结派”

  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非常强调加强与盟国的关系,并专门点到了要获得北约和联合国的支持。

  布什总统试图通过加强与盟国和联合国的关系摆脱“孤立”的国际形象,因此,在新的国家安全报告中,出现了“应该抓住全球化机遇,赶上贸易、投资,信息与技术浪潮”的字眼。

  【新闻观察】

  “不变”与“变”

  对比布什新国家安全战略与三年半前国家安全战略,能看到新国家安全战略其实应该是旧国家安全战略的延伸与推展,变的成分并不多。

  比如说不变的是“先发制人”的战略,推销美式民主的决心,反恐怖战争等等。不过,对于布什政府坚持“先发制人”的战略,不少人士持强烈的批评意见,比如说美国战略与国际关系中心的资深顾问乌尔曼告诉记者说:“先发制人固然是一项好用的工具,但它不能解决一切呀,把宝押在这个战略上,迟早会犯大错误。”

  上次国家安全战略的撰写者、美国企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托马斯·多纳利表示,2003年对伊拉克的入侵行动并非“先发制人”的打击,因为那是12年连续低烈度冲突的爆发,是1991年海湾战争的延续。这位专家认为,“先发制人”其实不仅仅是军事打击:“我不认为这次的国家安全战略是全新的,它是上次的延续,只不过具体情况和时间发生了变化。”事实上,美国当今的国家利益没有发生变化,那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也不会有太多的变化。

  至于正在发生的变化,比如说加强与同盟的关系,对反恐怖战争战术进行微调,将中俄视为“心患”,以及伊朗问题的最新出现,这完全是在美国国家利益不变的情况下,所作出的微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布什政府的这次国家安全战略没有丝毫的变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