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外国记者看上海:层次丰满的神奇画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09:09 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中国,上海是一个类似于“美国梦”的“中国梦”,一个已经实现的梦。上海的发展几乎使其成了“飞速发展”的同义词,今日的上海,正是中国希望向世界展示的“中 国梦”。墨西哥《千年报》日前刊登一篇题为《上海:不同速度的城市》的署名文章,解读了上海这幅层次丰满的神奇画卷:

  上海气候潮湿而炎热,这是因为海洋的影响。实际上,这个城市距离海边还有一段
距离。上海的港口建在把上海老城与东部新城连接起来的黄浦江上,各种货物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在港口吞吐,构成吸引在黄浦江西岸散步的人们驻足观看的一幅神奇画卷。

  伫立江边,今天上海的两种不同城市面貌呈现眼前,这是反映了两个经济繁荣时期的两种城市风格。在浦西,建于20世纪上半叶的酒店、银行大楼中很多都是精美的“装饰艺术风格”,它们是新中国成立前上海的辉煌写照,历史上,西方国家就是在这里叩开了泱泱“中华帝国”的大门。

  在江对岸的浦东,十几年前仍种着供应上海的庄稼和蔬菜,而现在已成为新辟的金融区和开发区,混凝土建筑在这里拔地而起。浦东是一个集工业、商业、金融业和服务业于一身的“扩展区”,同样也拥有著名的酒店、豪华的住宅和优秀的高等教育中心。高度在全世界数一数二的一些建筑物赋予了浦东超级现代化的形象。

  上海几乎就是“飞速发展”的同义词。摩天大楼在这里比肩接踵,人流车流在这里滚滚如潮,夜色在这里灯火辉煌。在滚滚的人流中,既有“新富人”,也有“新穷人”;既有企业职员,也有政府公务员,更有在脚手架上爬上爬下劳动的工人。像上海这样的城市,正是年轻的新中国希望展示给世界看的。

  但是,上海也有许多并不成功、并不光彩,甚至让人感到痛心的侧面。 在老上海历史上的“租界区”,人们的居住条件明显差很多,各种社会服务缺乏,但这里却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眼中的“宝地”,他们准备用新开发的住宅区取代这里殖民时期的建筑遗存。

  在上海传统的“弄堂”区,贫困人口集中,居住着为“新富人”提供服务的劳动者阶层,他们居住条件差,卫生设备缺乏,似乎已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这成了反映这个国家巨大贫富差距和对比的一面镜子。(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