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哥德堡”号中国之旅·飘过三大洋的风帆(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04:56 山西晚报

  在大洋上人们更容易看出地球是圆的。如果一艘帆船向你驶来,你会首先望见海平线上出现了几叶小白帆,然后渐渐地她的船体才升上来,出现在你的望远镜中。

  在21世纪的今天,“哥德堡”号在大洋上实在是太特立独行了,实际上,“哥德堡”号百分之九十的精气神都来自她的风帆,特别是顺风时,所有的帆都兜满了风,行驶在大海上确实是又漂亮又浪漫。其实,“哥德堡”号的风帆也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哥德堡”号中国之旅·飘过三大洋的风帆(图)

  “哥德堡”号的几位船员在收帆

  A风帆的浪漫与沉重

  在21世纪的今天,“哥德堡”号在大洋上实在是太特立独行了,因此几乎每艘望见她的大轮船都要靠上前去看个究竟,然后按几下汽笛打个招呼再离开。去年10月份当我们航行在北海海域时,一艘数万吨的集装箱船竟凑到了离我们只有百米左右的距离,哥德堡号上的船员不禁说,太夸张了吧。

  实际上,“哥德堡”号百分之九十的精气神都来自她的风帆,特别是顺风时,所有的帆都兜满了风,行驶在大海上确实是又漂亮又浪漫。

  但是,如果我们靠近“哥德堡”号,就会发现想象中的浪漫少了许多。除非遇到非常情况或在进出海港时,“哥德堡”号的全部动力都来自风帆,因此,摆弄风帆也自然就成了“哥德堡”号上的主要工作。大洋上的风向和风速变幻无常,当班的水手们会不断得到船长的命令去改变每一面帆的角度和受风面积。

  早在所有见习船员上船以前,他们就被告知,他们的衣服蹭上油污不可避免,因为船上的每一面帆都连着数不清的缆绳和绳梯,而大部分的绳子为了减少磨损都涂上了焦油,所以在午饭后的集中例会时,你就会发现,衣服上没有油污的水手几乎没有。

  靠风帆航行,大家当然都希望风永远从船尾吹来,但这样的好事不多,实际上,即便是遇上90度的舷侧风甚至侧逆风,一艘帆船都能经过调整帆的角度来加以利用,但如果遇上180度的逆风或是完全无风,那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去年12月份当“哥德堡”号行驶在赤道附近时,一帆顺风常常会突然无缘无故地停下来,搞得船长很无奈。有一天夜里,我因为酷热睡不着觉,走上甲板后才发现海上基本无风,偶尔还有一股股从船头吹来的风推起风帆拍打在桅杆上,加上厚厚的云层遮挡住了星星和月亮,此情此景竟使我突然想起《聊斋》中一个漂亮的女鬼在坟地里吟诵的半句诗来:“玄夜凄风却倒吹”。

  当然,还有比逆风或无风更可怕的,那就是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从瑞典起航后最突然的一次暴风雨出现在去年12月17日,当时“哥德堡”号正航行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早晨八点左右,忽然一片乌云迅速地压了过来,热带海域的暴雨来得非常快,船长马上走上小平台亲自指挥应急行动。当班水手长丽莎带领手下的十几个船员迅速将所有的缆绳拉紧,并收起几面大帆。突然,船头牙樯上的半面帆刹那间变成了一匹妄图挣脱缰绳的烈马,疯狂地翻动起来,原来,一根缆绳被狂风拉断了。此时,在牙樯上的横桁上还有几个船员在工作,上下翻动的帆布几乎随时要把他们掀到海里。据事后我们采访在横桁上的船员,他们说,当时紧张得都想不到“危险”这个概念了,只有集中精力抓紧一切能抓紧的东西以免摔下去或被打到。好在丽莎当即指导甲板上的船员通过收缆绳把这片失控的帆缠绕在横桁上,大家齐心协力,很快解除了险情。

  虽然这次险情出于意外,但无疑又给所有船员上了一课,以后,每当一片乌云压上来,姑娘小伙儿们二话不说,哪怕是刚刚交过班,也马上回到甲板上听凭船长调遣。人多力量大,尽管乌云从冒出海平线到光临“哥德堡”号上空往往只有十分钟左右,但训练有素的水手们已经足以做好一切迎击暴风雨的准备工作了。

  

“哥德堡”号中国之旅·飘过三大洋的风帆(图)

  老帆匠教船员如何织帆

  B 老帆匠的织帆故事

  “哥德堡”号上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帆匠,他是英国人,名叫菲利普·罗斯泰勒。老菲利普1942年出生在英国普利茅斯附近的一个普通英国家庭,纳粹德国飞机的轰炸是他初生啼哭的伴奏。出于对海洋的热爱,17岁那年,他只身来到北海岸边加入了一个捕鱼公司,又经过几年惊涛骇浪的洗礼后,他决定单干,于是,他在澳大利亚先后打造了两条十几米长的小帆船,往返于大西洋的东西两岸。就这样,菲利普在太平洋上漂荡了许多年,直到五十六岁那年,他才卖掉最后一条小帆船,寄希望能全力投身于织帆的行当。他说,能在一艘航船上织帆,是最惬意的一件事情,因为他可以一边在阳光下织着帆,一边回想人生中的风浪。结果,老菲利普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东亚贸易公司。

  几百年来,英国的帆布一直在欧洲非常有名,因为苏格兰盛产优质亚麻,而英国的纺织业也盛极一时,撑着英国风帆和米字旗的帆船队曾纵横三大洋而不见敌手。但随着“日不落帝国”的衰落和帆船退出历史舞台,英国帆布的销路也一落千丈。由于300年前的瑞典东亚贸易公司从英国购买帆布,上世纪末成立的东亚贸易公司也决定从英国购进最好的帆布。

  外行们也许想不到,同一艘帆船上的帆布薄厚也是不一样的。“哥德堡”号挂在桅杆顶部的几面风帆由于面积相对较小,而且突遇狂风时需要紧急收起,因此采用了相对较薄的帆布,学名“皇家海军6号”帆布;而其他位置较为靠下的风帆由于面积很大,受力很强,必须采用相对较厚的帆布,学名“皇家海军1号”帆布。

  帆布原料买来了,下面东亚公司要做的就是把它们缝合成大小不一的风帆,风帆的大小是完全按照300年前的尺寸确定的。“哥德堡”号所有风帆加起来有两千平方米,几乎有半个足球场大小。另外,所有的中帆和下帆都需要制作两张以资备用,所以数以千计的志愿者忙碌了六年多,直到“哥德堡”号去年秋天离开瑞典后一个月,才把最后备用的那几张帆完成了。有人统计了一下,全部风帆共缝了86000针,这是无数双手一针一针地缝出来的。

  

“哥德堡”号中国之旅·飘过三大洋的风帆(图)

  C 千秋功过说风帆

  目前世界上赛船用的帆都改用更轻便也更结实的尼龙帆了,“哥德堡”号之所以延用300年前的帆布,有人说,是因为这种帆会在强风下及时破碎,就像电路中的保险丝一样,从而不至出现船只倾覆的惨剧。真是这样吗?请教了老帆匠菲利普,他为我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海难故事。

  1957年,三千吨的四桅德国帆船帕米尔号在北大西洋遇风暴不幸沉没。这是一条运粮船,85名船员中只有5人生还。事后,人们在调查失事原因时得知,当时这艘大帆船装载了大量粮食,这些粮食并没有装在麻袋里,而是以颗粒状全部倾注在船舱中。当突如其来的狂风通过风帆将整个船体扯向一边时,舱里的粮食也随之倾向一边,于是整艘船的重心渐渐偏移而不能挽回,直至完全倾覆。因此,这场惨剧与其说是风帆为祸,不如说是未经装袋固定的粮食酿下的。

  老帆匠菲利普和工程师比亚尔都认为,新“哥德堡”号采用三百年前的帆布,初衷并非是拿它当保险丝用,而是要原原本本地复制老“哥德堡”号,当然,一旦不可料及的风暴袭来,风帆和木制的桅杆可以成为双保险,强风可以在瞬时撕破风帆并击断桅杆,从而使船体不至倾覆。当然这种情况是大家都不希望发生的。

  自“哥德堡”号去年10月起航以来,船长冈那尔每天都调动他所有的经验和智慧,根据每时每刻的天气状况不断调整航向和航速,使我们避过了许多急流险滩。但这同时也是以船员的汗水为代价的。有一回,面对一片压顶而来的乌云,广大船员汗流浃背地完成了船长降帆的指令,恰逢一艘大型集装箱船安然从不远处驶过,许多船员叹道,还是他们从容啊。

  比起现代化的内燃机远洋轮来,帆船航海的机动性和安全性的确差了很多,但帆船毕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段落,而且它们采用的是洁净的能源———风能,这在大气和海洋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尤显可贵。

  或许有一天,经过改良的远洋帆船能重获人们的青睐,到那时,无数艘大帆船同时航行海上,大家彼此相遇也就不会大惊小怪了。

  邓武 文/图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白云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