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孤独的父母,赴美探亲的老人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15:22 金羊网-羊城晚报

  若不是因为芝加哥是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总部,许多中国人可能不会来到这里。对一句英语都不会的中国人,来到这里往往是探亲结束在此转机返回中国或刚刚入境等待转到其他城市。

  如果一切顺利,这些在芝加哥中转的探亲老人们总能跟着会讲英文的中国人找到他们的登机口。但是,当航班突然被取消的时候,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陷入莫名的恐慌。今年3月
6日,当联航芝加哥至北京的851航班宣告改至次日飞行之后,一群中国老人顿时手足无措。在飞机上滞留将近7个小时之后,有一位老人甚至以为已经到了北京。

  当我排队领取联航提供的旅馆登记卡时,我发现身后紧跟着数位慌张的中国老人。虽然他们身在芝加哥,我似乎已经看到了他们的家乡:川北的大山,内蒙的草原。联航工作人员问我:“Areyou together(你们是一块儿的)?”我不假思索地说:“是。”于是,我成了几位中国老人的临时队长。

  但我想写的不是他们在芝加哥机场的孤独无助,在那一刻,我想到的是他们在美国生活的全景。他们中大多数人第一次坐飞机,就坐上了国际航班;他们不懂英语,到了机场他们最怕航班改期,因为他们身上往往连打电话的美元都没有准备;他们为看到了孩子、第三代而满足,他们也为这恐怕是最后一次国际旅行而松口气。

  因为来探亲的中国老人多了,而他们的孩子又常常没有空闲带他们去美国旅游,专门做探亲老人生意的中文旅行服务社应运而生。在拉斯维加斯、华盛顿和尼亚加拉大瀑布等景点,不难在停车场看到写着中文的旅游大巴,车上的乘客多是探亲的中国老人。经常,这趟旅行标致着他们的在美生活即将结束。

  这是一种孤独、满意、充实、空虚的在美生活。一位姓张的老人和他老伴去北卡州夏洛特探望儿子,除了给儿子看护小孙儿,他们还在儿子屋旁的空地上开辟出一片菜园,种菜摘果成了填补空虚的好渠道。因为他们的到来,张的儿子买了个接收卫星电视的小耳朵,让父母可看到央视、凤凰和亚视等中国频道以解思乡情。他们去中餐馆总要抱回一大摞免费中文报纸。两位老人会把报纸上的所有文章细读一遍,甚至两遍。

  有些老人来美后一手将第三代带到能走路,能将乡音传给第三代,也能培养很深的感情。有些老人是在第三代快上幼儿园的时候才来美国探亲,老人和孩子之间显然有隔膜。我已过世的朋友、新华社摄影记者王岩在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进修的时候,曾拍过一组照片,讲述的是祖孙因言语不通而产生的隔膜。

  去美国探过亲的老人,有的不想重返美国。并非他们不想孩子,并非他们不想孙辈,但没有老友,没有乡音,美国实在不是他们的乐园。在弗吉尼亚居住了两年的一位李姓老人,超过了居留期,恐怕会影响他们的下次来美。但李姓老人打算很明确,反正以后他和老伴再也不想来美国了,就干脆超期,把孙儿带大了再走。

  有一位姓顾的朋友,其岳父来美国探亲,最喜欢中国学生去他女婿家作客。有一次我去顾的家中参加一个派对,见到了顾的岳父。老人把持了当晚的“话语权”,滔滔不绝讲中国新闻,也让我讲我所知的陈年旧事。第二天,顾对我说:“我岳父见了你们太兴奋。他好久没说这么多话了。”

  还有的老人居然还在美国找到了工作,也算老有所为。北卡州有一位研究员姓权,他岳父到美国后凭借自己的电工技术,居然在当地找到了一份工作。雇主为他岳父办理了工作签证。他岳父不必开口,只需默默干活。

  在我学校旁边的法学院大楼前,大清早总有几个中国老人在那里打太极拳、舞剑。东方人的健身法则与西方法学院的庄严配在一起怎么看都别扭。但我为老人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境界而欣慰。这是他们排遣孤独的方式。

  探亲的老人们回到中国以后,常常会向邻里乡亲复述他们记忆中的美国,带着些许自豪,些许夸张,些许片面,许多不解。但他们无法逾越那种说不清的孤独。一个事实上异常繁忙的国家,一个异常喧闹的社会,在他们的印象中却化为一种寂寞。姓张的老人在跟老友闲聊时总是以这样的口气结束他的美国评论:没人讲话,无聊得很!(吴伟农美国)

  

孤独的父母,赴美探亲的老人们

  上图:在美国照顾孙儿的中国老人

  (含辛/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