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法国“经济爱国主义”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09:32 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在其它发达国家正忙于促进企业自由竞争之时,法国却反其道而行之,多次做出轰动经济界的重大举措,以保护本国大型和重点企业,从而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法国政府称之为“经济爱国主义”行动。

  政府出手保护“国宝”

  近几年来,法国几件重大经济事件凸显了法国的“经济爱国主义”。去年7月,美国百事可乐公司有意对法国达能食品公司实施恶意收购。法国政府随即出台一项旨在保护国内“战略行业”的政令,防止国内重要企业被外国公司收购。

  今年1月,世界第一大钢铁企业米塔尔公司提出收购世界第二大的阿赛洛公司。阿 赛洛公司是由法国、卢森堡和西班牙三国企业联合组成,法国财政部长布雷东公开表示法将以“经济爱国主义”来帮助阿赛洛公司抵抗前者。法、卢、西三国层层设障,收购案至今未决。

  今年2月,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宣布对法国苏伊士公司实施兼并。对此,法国政府 不顾意方强烈反对,强令法国燃气公司与苏伊士公司合并,目的就是让意国家电力公 司因无力吞并这艘“能源航母”而自动放弃并购。

  许多人不解,在全球化鼓励自由竞争的今天,为何法国政府做法却截然相反,还美其名曰“经济爱国主义”?

  “经济爱国主义”并不是什么新鲜用词,它的实质是适当的“经济保护主义”。法国每到经济不景气时,就会提倡“经济爱国主义”,大力扶植重点企业,保护本国企业,待经济好转后,再放手让它们一搏。如今法国重提“经济爱国主义”也是出于 同样原因。

  法国与美国的市场经济有很大的不同。法国非常注重社会安定和就业。而法国知 名大企业又是法国吸引就业的主力,法国左右两派政党不管谁执政,是否降低企业国有化成分都成为其执政的敏感区,都不会轻易拿大企业开刀。因此尽管法国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也有竞争力,但在市场上的自由竞争并非如美国企业那样彻底。当 然,依靠政 府支持,法国也诞生了一批发展迅猛的知名企业。法国电力公司、萨诺菲制药公司等众多世界著名大公司被法国当作了“国宝”。

  但法国的国家实力有限,一旦这些“国宝”级企业出现重大问题或被外资兼并, 法国多年经营的工业声誉便不复存在,经济安全就无从谈起。更何况经济不景气造成高失业率,法国政府就更加不能对大企业撒手不管。

  自由竞争未必最佳

  从全球看,即使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韩国和印度,都或明或暗地在经济政 策中实施有限的“经济爱国主义”,这种理念已经非常普遍。

  事实上,法国对资本主义竞争一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自由竞争只是一种手段,而非金科玉律。如果有必要,恰到好处的垄断和保护本国企业有时带来的竞争力反而更强。经过2003年法国政府大力拯救的阿尔斯通公司,时至今日已成功扭亏为盈,它也因此成为法国政府成功实施“经济爱国主义”政策的榜样。

  法国电力公司有关高层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适当的“经济爱国主义”对维护 国家利益有重要意义。一些人认为自由竞争势必降低电价,这一理论的实践结果却是成败参半。一些国家的电价下降,另一些国家则没有。不仅如此,电力工业还遭遇了几次挫折。美国安然公司轰然“倒地”,凸显了追逐短期利润的经营模式触发的商业 道德的深刻危机;新自由主义为打破垄断,将电力系统分割成互相竞争的行业并听任市场主宰的做法也面临严峻考验: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电力危机,英国能源公司的破产,美国、欧洲2004年的大规模停电事故……许多事实表明打破“一体化”的做法是相当脆弱的。他解释说,因为电力系统的整体安全需要电力企业找出一种发电和配电的相 互补偿方式来保证,而输电则是自然垄断(除非让不同公司重复建设网路)。

  事实证明,将电力价值链分割为发、配、售三截未必是可持续的做法,相反可能会给链条两端造成危害。在英国,发电公司由于彻底受制于配电公司而蒙受重大亏损便是一例。他认 为,法国电力公司成为欧洲最大最可靠的电力能源企业,主要是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不是由于完全的自由竞争。

  法国《费加罗报》曾指出,英国的铁路企业私有化后,事故频发,成为英国政府 一大心病。因此不能迷信自由主义,人们还需要根据国情来决策。

  具体实施手法多样

  “经济爱国主义”,除了有保护主义内涵外,更是“国家民族主义”在经济上的体现。法国认为适当的“经济爱国主义”可以保存企业元气,提高经济自主性。这也是法国常置欧盟委员会或者世贸组织的指责于不顾,屡屡支持大企业的原因。其具体实施手法有很多: 提高国有股和职工股,抵御恶意收购。法国总理德维尔潘今年2月指出,为防止其他重要企业被外资收购,国有的法国信托投资银行今后应进一步提高在法国重要企业的控股率,他还责令财政部长与该银行着重研究这一问题。而法国信托投资银行是法国许多大企业的大股东。德维尔潘还认为,让职工在所在企业广泛入股将使法国企业 抵御外来收购威胁的能力大大增强。

  让企业强强联合,让对手知难而退。法国一直认为,在能源供应方面的独立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避免苏伊士公司被意大利公司兼并,法国几天内迅速让法国燃气公司和苏伊士公司合并,使对手再无能力下手。此外,法国的分析机构指出,这桩合并交易的另一好处是使法国两大能源企业实现了优势互补。据称,合并后两家企业 一年可节约5亿欧元开支。

  政府主导,救企业于危难之中。2003年,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濒临破产。法政府甚至不顾欧盟对其干涉市场行为的指责,向企业注入大笔资金,还积极为该公司挑选新的“婆家”,让有实力的合作伙伴优化其资产,并且游说银行,为该公司争取贷款。

  法国政府经过与欧盟委员会长达数周的谈判,讨到了优惠政策,使该公司有4年时间来决定与哪家外国公司合作,在此期间,法国政府仍然可为该企业作主。如今,阿尔斯通公司已经起死回生。

  出台针对恶意收购的法律。法国政府今年2月迅速出台法案,法案允许法国企业在 外资对手恶意收购它之前,或之中,快速抛出认购股份,这样就可以加强该企业的资本实力,抬高身价,从而加大恶意收购者的收购成本,最终使其望而却步。这一法律草案尤其鼓励国内企业吸收职工入股,并对免费向职工发放股票的企业提供财政支持。

  让企业优势互补,增强行业竞争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航空工业所占全球 市场份额的总和不到10%。当时仅仅为保护弱小航空制造业不被美国挤垮,法、德、西、英四国政府打造了空中客车公司,以发挥各自所长。2003年空客作为欧洲航空业的象征竟然超过了波音。如今,美国一再指责欧洲(主要是法国)大幅补贴空客公司。而从 另一角度看,这一指责却正好证明法国乃至欧洲适当的“经济爱国主义”可以保护和发展本国产业。 (记者杨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