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前进党主导以色列政局 巴以和平进程陷入僵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10:50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2006年3月29日凌晨,以色列大选初步结果显示,由总理沙龙创建、代总理奥尔默特领导的中间党派—“前进党”获胜,赢得28个议席(议会共120席);工党20席,位居第二;宗教党沙斯党获得13席,跃居第三大党;以色列-我们的家园党居第四,得12席;利库德集团遭受重创,仅得11席。此次选举结果表明,以色列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前进党获得议会第一大党地位,打破了长期主导以政坛的工党和利库德集团两党轮流主政的传统格局,新一轮重新分化组合不可避免。前进党奉行的单方面撤离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
并划定以巴边界的政策,及其与哈马斯政权的格格不入,将导致巴以和平进程陷入僵局。

  此次选举的投票率仅为63.2%,创历史新低。因缺乏具有足够政治魅力的领导人和具有新意的政治纲领,选民参选积极性不高。许多人在投票时犹豫不决,或者干脆放弃。按照以色列选举法,总统将授权获胜政党的领袖在21天(可延长21天)内组成新政府。奥尔默特在大选前便声称,只接受支持单边撤离计划的政党加入执政联盟。因沙斯党和犹太教圣经联盟党一向在领土问题上持较为灵活态度,加上两党分获13席和6席,在议会中的“份量”不轻,预计这两大宗教党将成为前进党的首选联盟对象。

  这是一次典型的“没有悬念的选举”。自去年11月沙龙退出利库德集团,另立“前进党”后,该党支持率一路领先,并最终赢得大选。该党获胜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沙龙为“前进党”赚得“人气”。沙龙是以色列人心目中的“英雄”。他出任总理以来,采取的修建“隔离墙”、以及对巴激进组织领导人实施“定点清除”等措施,使以色列人的安全状况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沙龙坚持奉行单方面撤出加沙和部分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以保障以色列人安全、维护以色列国的“犹太性”的政策,得到大多数以色列人的认可。因此,由他创建的“前进党”得到大多数以色列人的拥护和支持。在今年1月初,沙龙严重中风并离开政坛后,民众对前进党的支持一度不降反升。

  二是奥尔默特采取的竞选策略得当。首先,尽管代总理奥尔默特在以色列人中的威望远逊于沙龙,但他高举沙龙的旗帜,及时推出了“与巴勒斯坦人实现隔离,划定以巴永久边界”的竞选政策,赢得多数选民的支持。据以《耶路撒冷邮报》统计,52%的以色列人支持继续单边行动计划。其次,在大选前夕,奥尔默特果断采取了攻占“杰里科”监狱,抓捕刺杀前任以内阁部长兹维凶手的军事行动,极大改善了其“软弱”形象,增分不少。

  三是以境内安全局势得到有效控制。大选前,以军加强了警戒,并及时破获了数起蓄谋的暴力袭击活动,从而避免了1996年选举前,因连续发生恐怖爆炸导致选民“转向”的悲剧重演。

  继承沙龙的衣钵,继续推行单边行动计划是前进党的既定政策。奥尔默特已明确表示,要在保留约旦河西岸大的犹太人定居点群、安全战略要地以及具有宗教意义的领土的前提下,对位于约旦河西岸、即将完工的以巴之间的“隔离墙”稍做调整。不仅如此,他还制定了在未来4年内划定以巴边界的目标。据称,该计划已得到美国的认可。这就意味着,以色列很可能会无视巴方要求,单方面决定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领土范围。

  就在以色列举行大选的同时,已通过议会选举成为巴勒斯坦执政党的哈马斯提交的组阁名单也刚刚在巴立法委获得通过。奥尔默特已为与哈马斯政权接触设立三个前提条件:承认以色列、放弃暴力、以及接受以巴签署的和平协议。但成立伊始的哈马斯政权不但拒绝接受以色列的上述条件,而且针锋相对地对以政府提出“要求”。出任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新总理的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明确表示,任何统治以色列的政党都应该勇敢承认巴勒斯坦人民建立独立的、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的权利,释放在以关押的巴勒斯坦囚犯,承认巴难民回归权。同时,他还断然拒绝奥尔默特提出的划定边界计划。

  显然,以、巴双方的新政府领导人各执一词,成了“聋子的对话”。因此,近期内巴以双方不可能恢复谈判,更不用说通过谈判解决巴最终地位等重大问题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巴以和平进程的主导权仍掌握在以色列手中。以将继续与美国配合,围堵、打压哈马斯政权,迫其就范。据报道,在哈马斯组阁之际,美国已决定停止向巴方提供援助。哈马斯政府宣誓就职后,美国又进一步明确表示不会与其接触。而哈马斯的政策调整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势必要经历一番周折。因此,以巴关系将进入一个僵持与磨合期。(陈双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来源:中国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