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卖爵丑闻缠上英工党(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2日03:25 山西晚报

  英国执政党工党近日曝光了一起“贷款换爵位”的经济丑闻,几名被工党提名为上院议员候选人的富商,去年议会选举前向工党提供了价值数百万英镑的“秘密贷款”。据悉,这起丑闻与首相布莱尔有直接联系。这起丑闻已经对布莱尔的威信造成了很大冲击,布莱尔目前的支持率降到了执政12年来的最低点。

  英国上议院

  英国是首创议会制的国家。英国的国会为两院制,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

  构成上议院又称贵族院,有725名议员,主要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的重要人物组成。上院议员不由选举产生。

  上院贵族可分4类:一类是宗教贵族。这些贵族都是由于他们担任大主教或主教职务才享有贵族院议席。第二类是世袭贵族。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世袭贵族和女贵族。第三类是终身贵族。由首相提名、英王册封的终身贵族(无法将贵族头衔传给后代)和女贵族。第四类是上诉院贵族。他们由首相提名,英王任命,主要履行上院司法职能。

  作用上议院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它所作的判决对下级法院具有约束力。议长由大法官兼任。和下议院相比,上议院的权力相对有限,保留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司法权,有权审查下议院通过的法案,并通过必要的修正案,还可以要求推迟它不赞成的立法。

  英国政府一般都会接受上议院提出的修正案。上议院也是英国最高申诉司法机构,但是事实上只有极少部分上议院议员(法律议员)拥有司法仲裁权。

  上议院并不制衡首相及其政府。下议院可迫使首相辞职,或通过不信任案以召开选举。

  英“金钱封爵”是“潜规则”

  如今的上院虽然权力有限,但它保留着历史遗留下来的权威地位,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虽然表面上英国各政党都可以提名上院议员人选,但实际上首相才是真正的决定者。

  就在英国媒体对布莱尔“卖官”丑闻穷追猛打的时候,英国政坛上的两大反对党却一反常态,没有对工党步步紧逼。究其原因,主要是“金钱封爵”这种做法在英国各政党中普遍存在。

  保守党承认,他们过去也曾经受惠于政治捐款,而有些捐助人目前已经成为议员。尽管自由民主党领导人坎贝尔辩称,那些提供过大宗贷款的人从未被纳入过自民党的封爵提名,但是他却不否认该党在去年大选前夕接受过秘密贷款。

  为了减少争议,也为摆脱政党的资金困境,保守党提议减少竞选活动开支,将捐款数目控制在5万英镑以下,同时改革上议院对议员的任命,使经选举产生的议员人数超过总数的一半。

  事件回放

  富商用“现金换头衔”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3月19日报道,一名工党内部的消息人士透露,至少有两份提名文件是由首相府的政府关系负责人露丝·特纳经手办理的,被提名的两名富商都向工党提供了商业贷款。

  特纳是布莱尔的亲信之一,最新曝光的这一消息表明了她在这起丑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也更促使人们将怀疑的矛头直指首相布莱尔。根据英国政党财政规则,任何人向政党捐款超过5000英镑,有关政党必须公开捐款人的身份,但按商业利率获得的贷款则不同,不管数额多少,放贷人的身份都不需要公开。

  舆论认为,工党的某些高层利用这一漏洞,提名放贷富商担任上院议员,这就是用“金钱换爵位”。

  据披露,工党提名的上院议员候选人中,有3个人为工党提供的贷款总额超过了400万英镑。事情被曝光后,他们的提名已经被委员会否决。还有一个被提名人也向工党提供了25万英镑的捐款,他的资格仍悬而未决。另外,工党在3月17日承认,该党在去年议会选举前共收取了近1400万英镑的“秘密贷款”。

  许多工党党员都对此事感到震惊,工党财务总监杰克·德罗米3月15日非常气愤地表示,他一直被蒙在鼓里。工党另外两名高层人物———副首相约翰·普雷斯科特和财政大臣布朗,也声称对贷款一事毫不知情。所有这些似乎都显示,真正清楚贷款来路的只有布莱尔和少数几个工党核心成员。

  布莱尔在3月16日曾否认工党的提名与贷款“挂钩”,他认为这几个人获得提名是因为他们对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不过,这种说法实在有些缺乏说服力。据悉,大部分英国民众都不相信这一说法。目前,布莱尔的个人支持率仅为36%,这是他上台执政以来的最低点。74%的受访者认为布莱尔政府与丑闻缠身的梅杰政府一样腐败,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卖爵丑闻缠上英工党(图)

  

卖爵丑闻缠上英工党(图)

  工党内讧

  布朗被指为“深喉”

  尽管英媒体对布莱尔“卖官”丑闻进行了长时间的“狂轰滥炸”,但是到目前为止,媒体对“卖官”丑闻曝光内幕,以及谁是幕后泄密的“深喉”,仍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

  英国《独立报》认为,这次丑闻的曝光是由首相布莱尔与财政大臣布朗的不和导致。报道暗示布朗的支持者向媒体“煽风点火”,希望借此逼布莱尔下台。而为了消除“卖官”丑闻对英国政坛的巨大冲击,英议会下院已经发起一场“廉政风暴”。议会中的3大政党也在“一定要让政治变得干净起来”的旗号下,均承诺要改变现行的财政规则、公开所有的资金来源,并呼吁改革贵族院的提名制度。

  布莱尔遭遇逼宫

  “卖官”丑闻曝光之初,外界一度认为工党高层都卷入了这一事件,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工党的财务总监和财政大臣相继宣称自己毫不知情。这无异于表明布莱尔是“卖官”事件的总导演。

  左倾《卫报》发表社论,首次要求布莱尔下台。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周刊在封面刊登布莱尔摇摇欲坠的画像,并以《布莱尔的最后日子》为标题,指出“如果英国首相还没想要下台,那他应有此打算。”

  据报道,英国国家执行委员会和工党议员们正在讨论是否尽快结束布莱尔的首相任期,提前进行权力交接。一些工党议员正在征集签名,要求布莱尔对于“卖官”事件立即给予答复,其中包括为什么工党官员们没有被告知相关情况。

  一片哗然

  英警方调查布莱尔

  英国警方3月22日开始对布莱尔售卖上议院议席的指控展开调查。

  伦敦警局3月21日说,该局接到对工党违犯1925年滥权提名荣衔人选法令的3起投诉案。

  该局透露,少数党苏格兰民族党议员麦克尼尔是其中一名投诉者,但该局没有透露另两人的姓名。该局又说,3名投诉者都没有把布莱尔或工党其他要员列为投诉对象。

  布莱尔为减轻政治损伤,公布了贷款人的姓名,并呼吁反对党保守党也照办,但被保守党拒绝。

  布莱尔政府也表示,政府将设法修改法律,堵塞让政党保持贷款秘密的法律漏洞。

  富翁反悔要求还钱

  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英国工党“贷款换爵位”丑闻3月22日又添新猛料:向工党提供贷款的几名富豪要求工党还钱,而且要连本带利。

  3月22日,又有3名富豪上了“黑名单”。有意思的是,这3名富豪公开要求工党返还贷款。帕特尔还设定期限,要求工党在8月以前还清贷款;埃文斯则要求连本带利一并还清。英国《每日电讯报》说,此前已经有至少5名富豪要求工党还钱,涉及金额达到650万英镑。如果8人还要收取6.5%年息的话,工党光是每年支付这些利息就高达65万英镑。工党目前有2300万英镑的债务,原本希望去年获得的政治贷款不用偿还。但丑闻曝光后,工党陷入全面财务危机,党务主管对外表示,为了避免破产,工党计划近期出售价值600万英镑的工党总部大楼。

  英国执政党工党3月17日正式承认,一些富翁向工党提供从25万英镑到230万英镑不等的“贷款”。不过,工党虽然提名一些贷款人为上议员,却遭到上院任命委员会否决。那些掏腰包的富翁不仅没有获得爵位,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首相人选被拉下水

  英国媒体3月24日披露,在工党近期曝出的“秘密贷款”丑闻中,一名已经因丑闻辞职的公司总裁去年曾向工党提供100万英镑贷款,不久后,这名总裁便成为英国政府一项青少年发展项目的主席。这一发展项目由财政大臣戈登·布朗负责并得到他的大力推动。

  《泰晤士报》说,这是被公认为下一届首相热门人选的戈登·布朗第一次被发现与“秘密贷款”丑闻“有染”。

  就在前一天,英国广播公司(BBC)在采访中曾询问布朗是否得知这笔贷款。布朗非常坚定地予以否认。“在作为财政大臣处理的商业事务和政治捐款之间,我保持着非常清晰的界线。”布朗说,“我自己从来没有在任何时候牵涉到这一政治捐款事件中。”

  曝光债主成牺牲品

  虽然“秘密贷款”丑闻对身为“债务人”的工党打击不小,但丑闻曝光以来的第一例辞职事件却来自于向布朗提供贷款的“债主”之一capita公司。

  英媒体3月21日刊登了12名卷入丑闻的富豪照片,奥尔德里奇也在其中。虽然他并没有获得议会上院议员的提名,但这一事件给他及其公司带来了负面影响。3月23日,奥尔德里奇宣布辞去capita公司总裁职务,从而成为因“秘密贷款”丑闻辞职的第一人。

  根据公司去年12月公布的财务报告,capita去年全年的营业额达到14亿英镑。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营业额中53%都来自政府掌管的公共项目合同。《泰晤士报》说,自工党上台以来,这家公司获得的公共项目合同达到几十亿英镑,这些合同也使capita的市值从奥尔德里奇创立公司初期的几百万英镑飙升到目前的29亿英镑。

  奥尔德里奇宣布辞职后,capita公司股价当天即下跌近4个百分点。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白云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