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通讯:欧洲最大的“中国城”正在布加勒斯特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20:38 新华网

  新华网布加勒斯特4月4日电 通讯:欧洲最大的“中国城”正在布加勒斯特崛起

  新华社记者周荣子

  华商群体登陆罗马尼亚是15年前的事情了。15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刹那,但近万名华商在这一时间内奇迹般地改变了历史,创立了中国和罗马尼亚新的贸易方式和渠道。他们
的经营方式已从摆地摊、做小生意逐渐上升到进入现代化的商场、按照现代化商业要求经营业务。

  1990年前在罗马尼亚定居的中国人,屈指算起来不足五人。据有人回忆,资格最老的一位华侨大家都称为老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俄罗斯沙皇政府招聘来挖战壕的苦力,后转到罗马尼亚。由于远离祖国,他的中国话还保留着上个世纪初期的味道,如他把学校叫“学堂”,把派出所叫“衙门”。老李不幸已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故去。另外有三位中国女士是50-60年代出嫁到罗马尼亚来的。

  目前在罗马尼亚约有7000名中国华侨、华人,绝大多数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陆续来到罗马尼亚的。据悉,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罗马尼亚的华商最多时曾接近2万人。布加勒斯特近郊有一个叫“欧罗巴”的批发市场是他们最初的落脚点。上个世纪90年代末,在“欧罗巴”东侧又建起了“尼罗”批发市场。

  罗马尼亚《真理报》记者曾这样写道:“‘欧罗巴’和‘尼罗’是布加勒斯特的两个‘穷人市场’,露天式的简易售货亭,给人以破烂不堪的印象,但兴隆的商业同市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华商把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带到罗马尼亚,出售的商品档次虽不高,但在价格上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多年来罗马尼亚人开的商店不景气,但“欧罗巴”和“尼罗”两个批发市场几乎每天是人山人海。在这两个市场里不仅有布加勒斯特市民来购物,还有许多来自罗各地的商贩。他们把很多中国商品批转到罗全国各地出售。除此之外,前来购货的人中还有很多人来自保加利亚、乌克兰、前南斯拉夫地区和摩尔多瓦共和国。

  如何改变中国商人在罗马尼亚的形象,提高中国商品的档次?这是一些富有开拓思想的华商精英分子经常考虑的问题。在这方面最为敢闯敢拼的要算郑氏国际集团公司总裁郑思勇先生了。90年代初他刚到罗马尼亚时是靠卖拖鞋起家的,当时他从国内进口大量拖鞋,在“欧罗巴”市场批发、零售,曾一度被戏称为“拖鞋大王”。郑思勇是个勇于思考的人,当他赚了一些钱后,他发现布加勒斯特市区的“潘塔里孟”湖畔有一块堆满了垃圾的场地。1997年他就果断地用低价把这块地买下,并雇人把垃圾运走,然后在这里建起了20座仓库,为华商存储商品服务。不久后他果断地买下了“潘塔里孟”湖畔另外10公顷土地,经过苦心经营,带火了那里的商业和房地产业。从那以后,房地产成了郑思勇的主业。

  现在郑氏集团手下的罗马尼亚员工就有2000多人。如何改变“欧罗巴”及“尼罗”这两个批发市场的简陋面貌,这是郑思勇经常思考的问题。从2003年起,郑思勇先生同罗马尼亚人尼库先生携手在“尼罗”市场东南侧购置了约60公顷的闲置土地,先后建起了5座“红龙”现代化商厦,特别是在2006年2月竣工的“红龙五”巨型商厦已成为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天停放在大厦两侧的汽车就有数百辆,使人看到了这座大厦的气派。此外,那里还有5个大商厦、1个办公大楼、10栋9层的住宅楼以及各种基础设施正在兴建中。为了方便客商的进出,一条连接首都市中心区和红龙区的公路——“红龙路”即将通车。到2007年底,整个工程将竣工,届时一个气势宏伟的“中国城”将呈现在罗马尼亚人面前。它将是欧洲最大的“中国城”,是辐射整个欧洲大陆的中国商品集散地。

  华商用他们辛勤的工作活跃了罗马尼亚市场,而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保持了市场的物价稳定,使广大低收入的群体维持了基本生活,也为罗马尼亚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华商的经营活动还为罗马尼亚进口商、零售商带来丰厚的收入。近几年来,罗马尼亚的华商销售的中国商品在质量、花样上也在不断提高。过去华商主要从罗马尼亚人那里租用摊点或店铺,而现在他们自己投资兴建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这些大型商厦将为罗马尼亚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