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贸易摩擦不断发生 中美经贸关系还需要长期磨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10:45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中美经贸关系长期以来在中美关系中发挥着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但过去两年尤其是2005年,中美政治关系相对稳定,经贸争端却不断发生。

  几乎每一次中美经贸争端都是由美方挑起的。如果观摩美国国会的相关听证会,那些议员们的慷慨陈词会让你觉得美国受了天大的委屈。可事实是,中国现在是美第三大贸易伙伴,近几年一直是美国出口增速最快的市场,美国对华出口的增速比它对世界其他地区的
出口增速高5倍。短短5年间,中国已从美第九大出口市场跃升为美第四大出口市场,一年一个台阶。目前,中国是美国大豆和棉花的世界最大买主,是美国民用飞行器的世界第二大买主。美国人的受害者心态从何而来?

  第一,在许多美国人看来,中国今天的对美贸易成绩,一半是因为好运气,搭上了全球化这班车,成了世界制造业加工装配基地,另一半是因为不按规矩出牌。但不可能只有中国从全球化中获益,况且中国也和其他国家一样受到全球化负面影响的冲击。中国经济也已全面融入全球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按规则办事。但是,不管这些看法有多荒谬,美国仍有不少人会选择相信它们。那些认定是中国产品让自己失业或可能会让自己失业的人和他们的工会,那些害怕中国企业竞争的企业,那些看中国不顺眼的宗教或者政治团体,那些需要选票的议员,就是不相信美国居然会在自己定好的经济竞争规则下输给中国。

  第二,对中国技术实力增长的疑惧。尽管学者们强调中国生产的主要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技术品的出口并未摆脱组装贴牌的窠臼,但“中国产品全面压倒美国产品”的阴影却在美国人心中挥之不去,“将来我们还能出口什么”之类的疑问不时见诸报端。在这样的情绪中,不少美国人总觉得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吃了亏,中国将来会在世界市场上将美国挤得没有容身之地。这种感觉再放大,就是“中国威胁论”的经济版。

  第三,全球化冲击下的焦虑感集中到中国身上。美国曾是全球化的积极倡导者,但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来自国外的竞争和影响开始出现在普通美国人生活的几乎每一个方面。这不仅意味着就业机会竞争的加强,甚至意味着原来生活方式的调整。在上世纪90年代,也就是美国经济的繁荣年代,这种调整似乎还是生活品质提高、向上一级社会阶层攀升的路径,而今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经济结构的调整,加上恐怖袭击和移民带来的社会问题,对许多人来说全球化带来的只剩下了无尽的焦虑。而中国这个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则成了这种怨气最自然而然的发泄对象。

  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单一国别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三大技术进口来源地。因此,我们在中美经贸关系问题上也要做到稳定压倒一切。然而,我们从美国人的受害者心态可以看出,目前的经贸争端体现的不仅仅是短期的和具体的问题,它们还带着美国长期的疑虑。我们不必担心如此深入和紧密的经贸交往会失控,但不能不为长期的磨合做好准备,因为美国人调整其受害者心态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王荣军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经济室副主任。)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