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非洲记者:精彩中国令人兴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13:55 半月谈

  本刊记者 赵利根

  在中国找到家的感觉

  “当我第一次去一个国家后,也许因为她的景色秀美而愿意去第二次,但是对中国来说,我愿意一直呆下去。”

  3月20日,刚刚参观完合肥和青岛后回到北京的哈利玛·姆秋卡这样深情地告诉半月谈记者。姆秋卡是坦桑尼亚广播公司助理制片人。受中国外交部邀请,姆秋卡第一次来到中国。和她同行的,有来自非洲23个国家的41名资深记者和新闻官员。他们都来参加外交部主办的第三期非洲记者研修班。

  此前,姆秋卡通过观看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转播的中国

中央电视台节目了解中国。

  “中国人真的很好,他们总是不声不响地为我们做很多。”姆秋卡讲述了在华培训期间一件令她很感动的事情:

  3月18日是我39岁生日,那一天,陪同的外交部官员给我送了一个大

蛋糕,和其他记者一起给我庆祝生日。那天晚上,我进入宾馆房间时,发现房里多了一束特别漂亮的鲜花。我并没有过多在意。到了第二天,一位同行看到花后大为赞赏,问我漂亮的鲜花哪里来的?我这才意识到,鲜花是他们特别为我挑选的。

  “这真是一个人性化的安排。”姆秋卡说。

  为了帮助非洲客人深入中国基层,外交部安排他们去合肥和青岛,考察居民小区、农村、养老院,还有江淮汽车公司和青岛港。

  麦克思·哈马塔是纳米比亚《南部时报》副主编。作为记者,哈马塔去过世界上很多地方,也曾在英国和德国学习,但这次接触到的普通中国人,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中国人特别热情友好,很有理性,对他们来说,物质条件不是最重要的。

  在参观安徽外经集团建设的金孔雀度假基地时,主人特别安排集团的非洲员工为记者们跳非洲草秆舞,节奏欢快的舞蹈让客人倍感亲切,仿佛在中国找到了“非洲感觉”。

  肯尼亚《星期天民族报》的执行副主编约翰·卡库杜·阿干达1993年曾应新华社之邀来过中国,对那次访问印象最深的是北京严重的空气污染。“很多人都咳嗽,我还买了止咳药,”阿干达说,“但这一次,我们都没有咳嗽,北京的空气质量在转好。”

  如果只用一个词,您怎样形容这次中国之行?接受采访的非洲记者们异口同声:“wonderful”(很好)。阿干达更是一连说出三个词:wonderful、exciting(令人兴奋的)、full of lessons(很受教育)。

  回到非洲传播真实中国

  从抵达中国第一天起,哈利玛·姆秋卡就坚持写日记,每天一篇。她说:“我将在一家报纸的旅游栏目向大家介绍中国,并把中国见闻做成节目在电台播出。”

  姆秋卡对中国的农村建设印象深刻:“我去了安徽的一个村庄,在那里住了一晚,见识了那里普通村民的生活。对我来说,那是一种更好的生活。这种美好生活不仅得益于政府,也是当地人努力的结果,他们非常勤劳。”

  “回国后,我将告诉我的读者,中国是一个进步的、良好的国家,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样本。”在半月谈记者面前,麦克思·哈马塔显得有点激动。

  哈马塔说,非洲人受西方媒体影响较深。在西方媒体的宣传中,中国往往被描绘成一个不合潮流的国家、一个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国家、一个不尊重法律的国家。但是,我们在这里看到,中国正在尽一切努力推动发展。对许多国家来说,发展意味着高楼大厦,但对中国来说,发展意味着减少贫困和建立良好的社会福利体系。

  阿干达也深有同感。“只有亲身到了这里,才发现完全不一样。”他介绍说,当中国发生洪灾之类的灾难并有人死亡时,西方媒体就大加渲染。今年初肯尼亚就有报道说中国成千上万人坐不上火车,让人觉得中国是一个极不发达、没有现代化的国家。

  有20多年从业经验的“老记”阿干达喜欢拿肯尼亚与中国做比较:中国的政府部门有远见,愿意兴建一些大工程,比如修路,肯尼亚虽然也有五年计划,但没有高速路,缺乏饮用水设施。

  “西方总是告诉我们,政府应该撤出一切,让私人企业来做,而我们从中国学到的是,有些事情如果让私人企业来做,是无法做到最好的,还是应该由政府来做。”

  非洲记者旁听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外交部发言人秦刚的“聪明睿智”让阿干达很感慨,“中国政府能够吸引有能力的人才进入政府服务,我所遇到的中国官员,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在我们国家,政府无法支付足够的报酬,有才能的人都到私营部门去了,政府工作因此做不好。”

  据培训主办方外交部的官员介绍,除了在各地考察之外,他们还请来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李强民、国台办发言人李维一、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李希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侯永志为非洲记者介绍相关情况。

  非洲期待与中国更多合作

  哈马塔的祖国纳米比亚1990年才获得独立,但哈马塔认为中国与纳米比亚的友好关系很早就开始了,“在我们掀起民族解放运动时,中国就是我们的朋友,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现在。”

  50多年来,中国积极支持非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并在自己还不富裕的情况下对非洲给予力所能及的无私援助。非洲记者对此很认同,他们期待的是中非能有更多合作。

  肯尼亚记者阿干达一口气给半月谈记者列出了4个合作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制药、水利和农业机械。

  阿干达说,中国的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各地建的养老院不错,肯尼亚可以模仿。疟疾是困扰非洲国家的一个大问题,肯尼亚每年都有大量的大人和小孩死于该病,中国有很好的抗疟药,双方在制药方面进行合作可以救很多人。

  虽然肯尼亚每年3~5月有大量的降雨,但缺乏收集设施,雨水白白流走,肯尼亚有很多人缺少饮用水,中国在收集雨水方面有很多经验,可以提供帮助。

  阿干达很看好中国农村的小型农机具和农用车,“在肯尼亚,我们只有国外生产的大型农业机械,没有多少人买得起,我们需要小机械,一个人就能操作,我们也需要轻型卡车。我们参观了江淮汽车,他们生产的农用车比日本、韩国车便宜很多。我知道江淮汽车在国外设有工厂,但在东非没有,也许他们可以考虑在东非设厂。”

  坦桑尼亚目前还是一个农业国家,姆秋卡认为,农业是中坦合作最具增长点的产业。“中国可以培训坦桑尼亚农民如何种地,坦桑尼亚有土地,有人力,也许最缺的就是中国的农业知识。”

  在哈马塔看来,新生的纳米比亚有很多方面都需要中国帮助,“纳米比亚可以向中国学习很多东西,经济、文化、政治等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