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国话题无处不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05:28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访问美国的消息,连日来不断见诸此间媒体报道中,受到美国各方的普遍关注。从1979年邓小平访美到今天胡主席访美,翻阅美国媒体的报道,不同时代中美关系的特征跃然纸上。

  27年前赞叹之中抱着怀疑

  1979年中美建交后不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应邀到白宫作客,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访问华盛顿的中国国家领导人。由于缺乏了解,在美国人的眼里,中国是一个充满神秘的东方大国。美国媒体当时用“长时间地与世隔绝”、“原始的经济发展水平”、“一个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的国度”来描述中国。对当时“破旧、贫困和落后的”中国提出在2000年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雄心,美国人虽表赞叹,但对中国能否实现这一理想却抱有一定的怀疑。

  美国媒体报道中还有这样一条消息:美国一家石油公司同意向中国购买360万桶原油。报道指出,中国当时之所以向美出口石油是为了赚取足够的外汇来帮助“四个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1979年1月出版的《时代》周刊在评论中美建交时说:“即使北京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和华盛顿和莫斯科一样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首都,(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了潜在的有利可图的贸易之路和世界政治的新视角。”

  27年后时时面对“中国因素”

  27年后的今天,美国媒体是如何报道和看待中国的?

  《华盛顿邮报》4月15日刊登了题为《中美争夺更多石油可能导致外交摩擦》的文章。该文指出,由于全球石油资源有限,这可能导致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美国与增长最快的能源消费国中国之间的关系出现紧张。同一天,《洛杉矶时报》刊登了一篇名为《美国观察中国在拉美的行动》的文章。该报道说,中美官员在北京就中国在拉美的活动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对话,内容涵盖了政治和经济各项议题。与会的美国高级官员说,这“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大国和世界级的石油与其他资源消费国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以上只是美国人对中国所作的评论的“冰山一角”。如今,翻开美国的报纸,打开美国政府网站,参加美国智库的研讨会,耳目所及之处,有关中国的内容几乎无处不在。不管美国媒体、学者、官员对中国肯定也好,怀疑也好,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美国日益感受到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由此产生的影响力。正如美国寻常百姓家离不开“中国制造”的产品一样,美国的决策者们在思考美国对外战略及国内政治时避免不了要时时面对“中国因素”。

  (中国青年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