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亚洲国家教育现状面面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09:15 金羊网-新快报

  专题编译茵葵

  忘记玩乐时间吧,现在的孩子从小就面对各方面的竞争,本应玩乐的时间都已被无数的课程所代替———补习,学钢琴,学网球,还有做到深夜都做不完的功课。我们是为他们走向成功铺路呢,还是不断地给他们增加过分的压力?

  中国: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在上海,现在很流行“E.M.B.A”课程,人们认为它是孕育中国未来商界领导人的摇篮。但这里的E,不是executive“行政的”意思,而是early,“早期的”意思。因此,参加课程的,清一色都是小孩子,年龄最大的,不过6岁。他们上课的内容,不是学习经济学,而是学习如何请求妈妈。课程的负责人表示,那是在训练他们如何建立自信。课程开办以来,已经有1500人报读。

  对孩子寄予厚望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家长认为早期教育有助于推动上进心的想法,已经令孩子肩上的压力越来越重。因为渴望自己的孩子起步更早,中国的家长都为孩子报读了各式各样的课程,从周末上课的学前教育,到为幼儿所设的寄宿学校。在天津,父母将3岁的孩子送到花篮国际乡村幼儿园,每个月要花费700美元。孩子们全天都吃住在花园般的小别墅里,里面不但装有42英寸的液晶电视,还配备了钢琴。

  现在中国大城市里60%的家庭将每月收入的1/3都用在了孩子教育上,付出如此之多,并非只求奢侈的环境,他们期待着付出后的回报。李宏斌5岁的女儿许云乔在北京一所私立幼儿园里上学,每天从上午8∶30一直学习到下午5点,每周五天,天天如此。这还不够,为了让孩子能上一所好一点的小学,李宏斌和其他孩子的父母一起竞相从孩子的玩乐时间里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李宏斌也开始送孩子参加课后和周末辅导班,学习包括阅读,数学和音乐等。不过李宏斌也承认,他也觉得现在儿童的压力大得可怕:“我们不知道这(送孩子参加各种课程)有没有意义,但我们别无选择。”

  在中国,大多数父母都只有一个孩子的现实,或许能够解释中国父母盼子成龙的迫切心境。但是几乎所有亚洲的父母都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们如此渴望孩子以后能有美好生活,也知道通过无休止的努力工作和高起点的教育能够增加日后成功的机会。

  日本:改革举步维艰

  在日本,面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杀以及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人们开始怀疑传统的压力式教育。日本文部科学省近年来就在公立学校推行轻松教育,来减少机械式教学。文部科学省的发言人表示:“我们意识到,我们要让孩子拥有独立学习的能力,而非一味地向他们填充知识。现在我们的重点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应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身体。”

  但这种轻松教育却引起了日本家长的担心。国际数学与科学教育成就趋势调查显示,日本青少年的学习正落后于新加坡、中国香港和韩国的同龄人。“很多家长担心,若实行轻松教育,他们的孩子将会在竞争中输掉,”作为两位孩子的妈妈的Akiko说道,“这种教育方式本来是要学生放松,但讽刺的是,却偏偏为家长带来无尽的忧虑。”

  结果是,为了逃避这个新的教学方式,很多日本家长都宁愿选择私立学校。过去4年,日本公立学校一年级的入学率下降了3%,而私立学校的入学率则增加了10%。但这也有代价———私立学校的学费通常不菲,著名私立学校佐藤荣学园每年的学费就高达1.2万美元。

  

亚洲国家教育现状面面观

  上图:韩国高中生在下课后一起温习功课。

  韩国:新旧极端并存

  韩国民族史观高等学校是韩国传统的学校之一,里面的学生穿着朝鲜服装,要学习跆拳道或箭术,和传统的乐器,见到客人时也要鞠躬致意。从上午7时至晚上6点半,学生只能使用英语沟通。韩国大部分的家长都认为,孩子能到这里读书,孩子就已有一条腿踏进了成功之门。

  如果亚洲的教育真要进行改革,在家庭和人们的内心里必有一番激烈的斗争。对于这些斗争,首尔青少年职业训练中心(haja)的学生再熟悉不过: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和家长对抗争取多时才能获得批准入读这所实验性学校的。在里面走一趟,你就知道为什么家长会反对了。这里的课程都不“正统”:电影制作、美术、网页设计、音乐录制———这些够让韩国大部分的父母担心的了。与韩国民族史观高等学校不同,这里的学生不用穿传统的朝鲜服装,见到客人也不用鞠躬。相反,这里的学生,穿着千奇百怪的服装,手里拿着iPod;这里的老师也不叫老师,而叫促进师或导师。对于那些在传统的教育系统中受伤的孩子来说,这里是他们最好的避难所。

  (日京/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