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最后关头 韩日冲突“刹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08:0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韩日两国围绕海洋勘测争端的谈判柳暗花明

  继21日从下午持续到午夜的谈判以一无所获收尾后,韩国与日本围绕海洋勘测争端的副外长级谈判22日又在韩国代表“前景难以预料”的坦率评价中开场。果不其然,当天下午,谈判破裂的消息传出。正当各方感觉山穷水尽之时,日本突然提出要求进行最后一次磋商。此后,局势出现戏剧性变化,韩日代表宣布达成协议,日方取消勘测计划,而韩方则承
诺不在今年6月的国际会议上申请更改海底地名。一场结果难料的海上正面冲突因此得以避免。

  气氛严峻

  在经过一夜休整后,韩国外交通商部第一次官柳明桓和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谷内正太郎22日上午继续在韩国首尔乐天酒店举行会谈。

  “我们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任何让步,”柳明桓在会谈开始前对记者说的话让所有人都觉得前景不容乐观。在前一天会谈中,双方基本只是阐述了各自主张,完全没有能够缩小分歧。“会谈气氛非常严峻,”谷内在21日会谈结束后说。22日与韩日会谈同时举行的还有第18次朝韩部长级会谈。在朝鲜平壤报道这次会议的记者传出消息说,朝鲜代表在会谈中建议,朝韩联手应对日本挑起的这一争端。

  戏剧转折

  22日下午,韩国媒体起初报道说,韩日代表已经谈崩。柳明桓计划在北京时间当天下午4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谈判结果。然而,日本方面否认谈判破裂的说法。4时过后,韩国联合通讯社又发出消息说,由于日方要求进行最后一次协商,韩方推迟了新闻发布会的召开时间。新一轮谈判已经展开。晚6时许,韩联社发出一条快讯,宣布韩日海域纠纷最后达成妥协。而就在半个多小时前,其发出的详讯标题还是“韩日海域纠纷谈判破裂”。

  达成妥协

  根据谈判结果,日方同意取消在竹岛(韩国称“独岛”)周围海域实施海洋勘测的计划,而韩方则承诺,不会在今年6月在德国举行的国际海道组织海底命名小组委员会会议上申请更改海底地名。双方还决定,在5月举行局长级会谈,磋商韩日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 (短信代码:40840401)

  观察A谈判结果对日有利

  如果此次谈判破裂,日方强行勘测,韩方武力阻拦,后果不堪设想。从谈判结果来看,韩日双方在谈判中似乎是各让一步,互不吃亏。但将这次事件从头到尾回放一遍,却不难发现是日本始终掌握着主导权。

  首先,日本突然宣布海洋勘测计划,这本身就属于“无中生有”,凭空给韩国政府制造了一个难题。如果能成功实施勘测,无疑对日本有利;如果以取消勘测计划为交换条件迫使韩方同意放弃今年6月申请修改竹岛(韩国称“独岛”)附近海域的18处地名,则对日本同样有利。其次,日本玩弄“嫁祸阴谋”。日本仅出动两艘测量船,就使得韩方调集20艘全副武装的警备舰艇,摆出一副如临大敌的阵势。韩方表现出的准备大动干戈的架势,容易让国际社会觉得韩方恃强凌弱。韩方此举正中了日本下怀,因为,围绕该岛归属的争端受到越多关注,就越符合日本将此问题“扩大化”和“国际化”的目的。最后,日本虽然取消了勘测计划,但日本并未承诺永不勘测,未来如有必要,完全可以故伎重演,所付出的代价不过是派两艘船再加几名外交官而已。

  观察B海上争端似了非了

  韩国一直视独岛(日本称竹岛)为其最东边的海上疆土,认为日本宣称对独岛拥有主权只是它历史上发动侵略战争的产物。因此,韩国决不容忍日本发起挑战独岛主权的任何行动。

  而对日本而言,独岛不仅仅意味着0.18平方公里的土地,更重要的是其周边广阔的

  海洋及海底资源。拥有这个岛的主权就意味着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要以这个岛为基线划分,那么所得到的就将是几十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由此看来,日本制定在独岛附近海域进行勘测的计划,其真实目的在于宣示对独岛拥有主权。此次,韩日双方在旨在化解海上争端的谈判中仅仅在勘测行动和冠名权问题上互相作出了表面上的退让,并没有改变各自在独岛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的根本立场。韩国承诺,推迟向国际航道组织申请韩国式海底地名;作为交换,日本答应推迟执行海上勘测计划。但这种妥协并没有文字协议作保证,属于不可靠的临时口头承诺。韩日之间达成这种权宜之计性质的妥协,并不意味着两国的海上争端就此风平浪静。据新华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