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核殇20年(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07:51 华商网-华商报

  

核殇20年(图)

  核泄漏事故隔离区倒地的电线杆

  

核殇20年(图)

  救援的直升机和军车因被污染而废弃

  

核殇20年(图)

  工作人员在隔离区内测量核辐射强度

  

核殇20年(图)

  白俄罗斯工人在隔离区附近植树

  

核殇20年(图)

  1996年,5岁男孩因受核辐射患白血病,眼神里透着无助(资料图片)20年前的4月26日,注定在人类历史上是个不能忘却的日子。随着一声巨响,前苏联设在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站泄漏事故。

  这场生态灾难对人类造成的苦痛,对地球环境造成的危害,是无论怎样都无法掩盖的。事故发生后,带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染物扩散到北欧、西欧,最远扩散到美国东海岸。

  4月24日,俄罗斯卫生部门官员说,超过150万俄罗斯人迄今还住在受事故污染的土地上,其中有人还在吃受放射性污染的食物。

  切尔诺贝利灾难发生后,核电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纪念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20周年,人们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今年3月以来当地许多大学和博物馆纷纷举办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图片展。4月24日至26日,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展望未来”为主题的大型国际研讨会将在基辅举行。

  今天,我们共同纪念这个日子,不单是为了那些逝去的亡灵,更多的是为了牢记:核能只有在安全、和平利用的前提下,才能造福人类。

  不堪回首

  饱受辐射病折磨幸存证人家里等死

  当年的那场爆炸发生后的几天内,成千上万被称为“清理者”的工人被匆忙调集到切尔诺贝利来制服这个充满辐射的“恶魔”。煤矿工人在炽热的石墨堆芯下挖掘,以便泵入液氮来冷却核燃料。直升机驾驶员空投了4500吨铅、沙子、黏土和其他物料来竭力熄灭火焰。军人们定时冲上顶部,将炸飞的、冒着烟的石墨块铲回反应堆中心。参与这次行动的3400名超级勇士被称为“生物机器人”,他们当中许多人几秒之间便吸收了常人一生所遭受的辐射剂量。

  约立·科瑞瓦是现在活在世上、目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全过程的唯一证人。体检报告显示,他因参与事故救援,胃部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无法进食。随着当时与他一起战斗在爆炸一线的朋友们一个一个地离开人世,他现在成为了唯一一个爆炸时在第4核反应堆的工作人员。他身上所带的核辐射剂量对他来说仍是致命的,因此没有一家公司愿意聘用他。如今饱受辐射病折磨的他,只能呆在自己的农场里种菜度日,等待身体里的定时炸弹爆发。

  痛定思痛

  灾后经历三重痛“生态难民”难以安置

  20年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给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造成严重灾难。土地、水源被严重污染,成千上万的人被迫离开家园。20年过去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产生的放射性危险仍在危胁着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人民的健康。专家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后果将延续100年……

  ■身体病痛据前苏联媒体当时透露,爆炸发生后,周边地区约15万人的甲状腺受到大剂量放射性碘131的严重侵害,患甲状腺癌的比率大幅升高。在乌克兰,儿童患白血病的几率高出正常标准的2到4倍。奥夫鲁奇位于切尔诺贝利以西大约80公里,居住数万人口。从1986年至1990年间该地区贫血病人增加了114%,当地大部分青年和儿童的身体健康不达标,人肺免疫能力减弱。

  ■母亲心痛因放射性后遗症,畸形儿童大量出现。有的四肢发育不全,有的连体畸形,有的先天兔唇。他们大都因父母染色体变异,损坏了遗传基因所致。这让无数企盼健康孩子的母亲心痛无比。

  ■生活之痛前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因为本国经济发展问题无法定期向奥夫鲁奇的153个村子供应食品,医学院的学生也不愿到这里当医生,相关治疗的药物奇缺,也没有任何地方愿意接受这些“生态难民”。他们原本就清苦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本租稿件据央视、《解放日报》等

  "石棺"因仓促建造裂痕密布

  切尔诺贝利再次泄漏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石棺”是在1986年核电站发生爆炸后,为防止核泄漏而用水泥浇铸而成的。由于建造时仓促,20年后,“石棺”已是裂痕密布,并开始又发生核泄漏。而一旦发生“石棺”坍塌的情况,灾难性后果不难想象。乌克兰官员称,他们准备启动一项新的工程,给“石棺”穿上“外衣”,确保这一地区的安全。据了解,这项总耗资高达6亿英镑(约10亿美元)的“穿衣工程”被称为“方舟”。不过,今年4月23日,《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说,由于乌克兰政府和工程投标方出现矛盾,“方舟”工程何时上马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