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切尔诺贝利20年封不住不安分的核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14:17 现代快报

  普里皮亚季和切尔诺贝利,曾是两座充满生机和祥和气氛的小城。

  然而,随着1986年4月26日的一声巨响,普里皮亚季和切尔诺贝利变成了两座空城———除了四号机组被“石棺”封闭之外,核电站方圆30平方公里的范围被列为严密监控的隔离区,当地居民被迫永远地离开了家乡。如今,事故发生已经20年,那里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俄《共青团真理报》、独立电视台和纽带新闻网等媒体派出记者实地采访,披露了“禁区
”内鲜为人知的现状。

  “季佳特基”检查站不是边境胜于边境

  从乌克兰的基辅出发,沿着大路北行130公里,就到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隔离区的边缘。在这里,坐落着进入“死亡区”的第一道关卡———“季佳特基”检查站。入口附近,是一块警示牌,上面醒目地写着:“警告!没有隔离区管理部门的许可不得进入!”道路中央是一道隔离护栏,两边分别安装着红白相间的拦路杆。由于是出入“隔离区”的必经关卡,因此受到警方的严格监控,除了未成年人绝对禁止入内外,成年人要想进入也必须具备合法手续和有效证件;而要想离开隔离区,更需要经过“消毒”处理,身上的辐射水平不降到允许范围,就别想走出“消毒室”的铁门。

  这里虽然不是边境,但是同边防站相比,其“通关”检查严格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普里皮亚季:“死亡之城”

  在距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仅有2公里之遥的普里皮亚季,记者们看到的是一座人去楼空、破败不堪的“空城”。由于距离事故机组距离太近,受到的辐射污染太大,这里因此也被视为“死亡之城”。

  在小城的中心地区,是一幢高楼,楼顶巨大的国徽仍然完好无损。这是普里皮亚季中心旅馆,也是小城中最高的建筑;在小城中心广场附近,还有另外一幢在当地算得上“宏伟”的建筑———“能源工作者”文化宫。虽然已经人去楼空,但是两处建筑的规模,仍然让人依稀想起小城当日的“繁荣”景象;当地公园游乐场内残留的“碰碰车”,更是见证了这里曾经的现代文明。

  “石棺”内不安分

  事故发生的那一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机组反应堆,就像挣脱“魔瓶”束缚的“恶魔”,肆意蹂躏着大自然和人类。如今,虽然已被装进钢筋混凝土构成的“石棺”之内,“恶魔”仍然不安分:“石棺”的隔离虽然有效压制了四号机组的核危害,使其附近的核辐射值比事故之初降低了上千倍,仍然远远高出20毫伦琴的安全值,达到了每小时350-700毫伦琴。

  而更为可怕的是,“石棺”中的“核魔”正准备再次出来肆虐———由于长时间经受强烈辐射,“石棺”多处出现破裂,反应堆完全有可能再次发生泄漏。

  消防员亲历核灾赤手拽放射铁棒

  维克托-谢苗诺维奇-比尔贡曾是一名消防队员,吉尔-131消防水车驾驶员,曾经亲身参与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救灾工作。日前,他接受了《劳动报》独家采访,回忆了20年前那个可怕的夜晚。

  大概凌晨1点左右,比尔贡和妻子正沉浸在梦乡之中。这时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接着又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由于换班时间是在早晨8点,因此比尔贡立即意识到有紧急情况。

  几分钟之后,比尔贡已经坐着车出了城,大老远就可以看到笼罩在核电站上空的不祥之光———除了火光之外,还有核辐射产生的辉光。在比尔贡开着吉尔-131抵达事故现场前不久,刚刚发生了两次爆炸,到处都是建筑和设备残片;机房屋顶烧着了,柏油路面融化了,就连金属也熔解了……核电站变成了人间地狱。

  由于火势可能向三号机组和变电站蔓延,因此比尔贡和同事们不顾辐射危险,立即投入灭火工作。

  一次加水过程中,比尔贡突然发现,一根粗大的铁棒卡在了车轮上。他当时心想:“这个样子把车交给下一班可不好,”于是伸出没来得及戴手套的手,把铁棒弄了出来。大约过了20分钟,比尔贡突然感到一阵恶心,接着不停地呕吐起来,一轮比一轮猛烈。

  比尔贡最终被送进了

医院。他变成了“辐射人”。

  比尔贡很幸运,没有像许多曾在那场灾难中参与灭火的同事那样失去生命;比尔贡也很不幸,因为那场灾难给他带来了太多的痛苦和疾病。医生开出的正式诊断结果是:手、脚2级放射烧伤,臀部1-2级放射烧伤,1级放射性白内障;还有糖尿病、高血压、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听觉迟钝等等;尽管做过多次手术、进行过长期治疗,比尔贡还是经常受到剧烈头痛、头晕、痉挛等病痛的折磨。

  比尔贡现在居住在莫斯科,靠每月3500卢布的退休金生活。由于需要自费购买治病所需的昂贵药品以及各种蔬菜、水果,这点钱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