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切尔诺贝利之恸:纪实篇 “方舟”计划绝祸患(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03:40 山西晚报

  

切尔诺贝利之恸:纪实篇“方舟”计划绝祸患(图)

  “新安全封闭”计划装置示意图

  普里皮亚季和切尔诺贝利,曾是两座充满生机和祥和气氛的小城,前者距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只有2公里,后者距离核电站12公里。然而,随着1986年4月26日的一声巨响,普
里皮亚季和切尔诺贝利变成了两座空城———除了四号机组被“石棺”封闭之外,核电站方圆30公里的范围被列为严密监控的隔离区,当地居民被迫永远地离开了家乡。如今,事故发生已经20年,全世界都在关心“禁区”目前的景象,而乌克兰政府为修复石棺实施的“方舟”计划也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中。

  禁区纪实

  1普里皮亚季人去楼空的“死亡之城”

  在距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仅有两公里之遥的普里皮亚季,记者们看到的是一座人去楼空、破败不堪的“空城”。由于距离事故机组距离太近,受到的辐射污染太大,这里因此也被视为“死亡之城”。

  在经历20年风风雨雨、加之核辐射侵蚀之后,破败不堪的建筑和杂草丛生的院落,让人不由得想起那些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古城遗迹,它们向人们讲述的更多的是核事故的恐怖:在一个幼儿园的大门口,地上丢着一个慌乱中掉下的防毒面具;园内游戏室,门窗、墙壁破烂,房屋地上散落着各种杂物和来不及带走的玩具……

  2事故机组 “石棺核魔”仍然不安分

  事故发生的那一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机组反应堆,就像挣脱“魔瓶”束缚的“恶魔”,肆意蹂躏着大自然和人类。

  如今,虽然已被装进钢筋混凝土构成的“石棺”之内,“恶魔”仍然不安分:“石棺”的隔离虽然有效压制了四号机组的核危害,使其附近的核辐射值比事故之初降低了上千倍,但是仍然远远高出20毫伦琴的安全值,达到了每小时350-700毫伦琴。

  而更为可怕的是,“石棺”中的“核魔”正准备再次出来肆虐———由于长时间经受强烈辐射,“石棺”多处出现破裂,反应堆完全有可能再次发生泄漏。为了防止20年前的悲剧重演,工作人员不得不以身犯险,对“石棺”进行加固。

  修复计划 为“石棺”穿一层外衣

  当年发生爆炸的4号机组尽管随后被钢筋混凝土封闭,但是“石棺”之下至今仍封存有约200吨核原料。经过了漫长的时间,“石棺”之上出现道道裂缝。对此,乌克兰政府考虑实施“新安全封闭”计划,为“伤痕累累”的“石棺”穿上一层外衣。据介绍,“新安全封闭”计划就是将一个相当于体育馆规模的拱形建筑物平移至“石棺”上,随后将拱形建筑物合龙。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以及主要出资方将齐聚基辅,商讨工程开工事宜。

  ■进展

  乌克兰官方表示,如果“新安全封闭”计划大功告成,它将是最为复杂的世界工程之一。目前,“新安全封闭计划”的主要出资方和乌克兰政府在一些具体细节上还存在矛盾,所以工程还未正式上马。不过,欧洲捐赠人和乌克兰政府的分歧将会很快得到解决,“新安全封闭”计划不久就会启动。目前,约11亿美元项目基金由位于伦敦的欧洲重建和发展银行管理。英国《泰晤士报》为“新安全封闭”计划取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方舟”计划。

  ■解构

  “方舟”计划所配套的工程预计明年动工,有望于2010年竣工。该项工程需要以“石棺”为中心安装两个可以合在一起的半拱形建筑物,然后两个半拱形建筑物通过一根铁轨滑到四号反应堆的“石棺”上方合并。“方舟”最终高度为108米、宽度为250米、长度为150米。拱形建筑物将在距离“石棺”比较远的地方进行组装,旨在最大程度减少工作人员遭遇核辐射的危险。当这两个半拱形建筑物合在一起时,有望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这样最终会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的居民提供最为安全的保障。

  ■补救

  目前藏有200吨核原料的“石棺”原本就是应付危机情况的权宜之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数月时间内,前苏联政府就建造了“石棺”作为紧急补救措施,工作人员当时动用直升机“拎起”面积宽广的水泥板,将发生泄漏事故的四号反应堆完全盖上。但毕竟是权宜之计,问题渐渐出现。就连“石棺”本身也自身难保,遭受了核辐射污染。

  国际社会担心“石棺”会出现比裂缝更为严重的情况———坍塌,所以欧盟及其他国际组织倡导捐资为“石棺”进行加固。

  ■难题

  虽经数次修复处理,“石棺”目前处境难以令人乐观,其顶部未进行严密封闭,部分墙体已开始出现倾斜现象。“石棺”当下虽不具备再次发生当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的特定条件,不过放射性物质产生连锁反应的可能性并不是不存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女发言人尤丽亚·马努西齐警告称,由40万立方米的水泥和7000吨金属建造的“石棺”,正在慢慢坍塌。

  生活纪实

  ●民众自愿回迁

  尽管前苏联和乌克兰当局划定了30公里“隔离区”,并且对进入禁区实行严密监控,但这仍然无法阻止那些自愿返回切尔诺贝利的人。

  在事故发生几个月之后,居民们开始偷偷潜回家,在自家周围树起围栏……一次又一次,直到有一天,当局不再“为难”,他们终于得以重返家园,并且还有了专门的称谓:“自愿回迁者”。起初,他们经历了各种奇闻怪事:牛犊长了两个头,小母鸡居然有六条腿,没孩子的老大妈有了奶,还出现了生活在树上的“猿人”……

  不过,造成这些奇闻和惨剧的因素正在逐渐消失。在参观存放着众多救灾时受到污染的车辆和技术设备的树林中,向导告诉记者:可以放心下车参观和拍照,这里和其他城市中一样、甚至可以说更干净!而在前往普里皮亚季的路上,记者在田野中看到一群生气勃勃的普热瓦利斯基马。

  ●警方监控关卡

  从乌克兰首都基辅出发,沿着大路北行130公里,就到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隔离区的边缘。在这里,座落着进入“死亡区”的第一道关卡———“季佳特基”检查站。入口附近,是一块警示牌,上面醒目地写着:“警告!没有隔离区管理部门的许可不得进入!”

  道路中央是一道隔离护栏,两边分别安装着红白相间的拦路杆。由于是出入“隔离区”的必经关卡,因此受到警方的严格监控,除了未成年人绝对禁止入内外,成年人要想进入也必须具备合法手续和有效证件;而要想离开隔离区,更需要经过“消毒”处理,身上的辐射水平不降到允许范围,就别想走出“消毒室”的铁门。

  这里虽然不是边境,但是同边防站相比,其“通关”检查严格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从这里到“死亡城”普里皮亚季,中间还要经过两个这样的检查站。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白云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