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上将海登挂帅CIA引争议国防部吞食中情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10:11 国际在线

  人民网消息:置一些议员的质疑于不顾,布什总统今天正式提名国家情报总局副局长,空军上将海登将军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布什在白宫的提名会上说,海登“一直是情报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对于这一一岗位,他最具资格”。海登欣然接受提名,他说,“在捍卫我们的安全和价值观方面,可能没有比中央情报局更重要的岗位了。”

  然而,布什总统的这一提名却如石投水,在国会,也在舆论界引发了又一场争议。
不过,此次辩论的焦点并非围绕海登将军本人和能力与资格是否胜任的问题,因为海登的专业经验是毋庸置疑的,他曾在德国和韩国从负责情报采集;从1999年到2005年,他曾任国家安全局局长一职,并在布什总统的第一个任期内,成为赖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员重要干将。去年,情报部门大改组后,他毫无争议地被任命为国家情报总局的副局长,成为内格罗蓬特的得力副手。因此,与去年布什提名迈尔斯为最高法院大法官引发的风波不同,海登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是众所公认的。

  争议的首要问题是中央情报局这个情报老大应不应该由一位军人来主导。美国的传统一向是政府部门由文人领导军人,而不是相反。有议员认为,海登的任命将破坏这一传统。其实,更深一层的忧虑则是,不少议员担心,由军人掌管,有使中情局听命于国防部的危险。有评论指出,自拉姆斯菲尔德出任防长,国防部情报局己大为扩张;而包括国家安全局的内的国家主要情报机构也多被置于国防部的控制之下,目前国防部己掌握了国家全部情报算的80%之多。有报道说,当年因不满意其他情报部门的伊拉克情报不能对其主战立场提供有力支持,拉氏在国防部还成立了自己的情报部门,并采信前伊拉克前逃亡人士沙拉比的一人之言,从而导致了伊战的发生。因此,人们对国防部对情报部门影响日增的警觉与不信任是导致这场争论的一个重要原因。民主党参议员毕登说,如果海登真的被任任命,“就会予人以中央情报局被国防部呑食了的印像”。

  布什本党的许多议员也加入了反对的行列。共和党议员,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罗伯茨在CNN的电视访谈中,在称赞海登资历的同时,也承认任命一位军人来领导这个政府情报机构是一个令人关切的问题。他表示,他不能支持这一任命,不会投赞成票。共和党议员,众议院情报工作委员会的主席霍克斯特拉(HOEKSTRA)在福克斯电视台上也明确表示,“我确信,他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被提名的一个错误人选。”但当有人指出,中央情报局局长过去也有过军人领导的历史时,这位议员指明,现在是正值中央情报局抵制五角大楼扩张自己的情报机构之际,因而这一提名显然是不合时宜的。面对这一局面,白官员赶快出来灭火。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出来解释说,“问题是要找到一个最佳的人选来担当这一工作,而总统认为海登就是这个最合适的人选。海登将向美国的总统报告工作,而不是向拉姆斯菲尔德报告。”国家情报总局局长内格罗蓬特也不得不站出来表态,他说:海登的资格无论是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来说都最符合这一岗位的要求;他有独立思想,并能坦率进言;我认为在确保这一机构的独立性上他是没有问题的。

  争议的第二个焦点是,关于海登在窃听门事件中的责任问题。“9·11”之后,布什总统以抓捕“基地”分子为由,在未事先得到法院批准的情况下,曾多次下令对公民通往海外的电话、电邮等进行截取与窃听。主流舆论与部分议员认为这有违美国宪法与公民自由权力,而一直穷追猛打。而当时,正是时任国家安全局副局长的海登负责窃听事宜,是执行者。因此,不少议员表示,他们要借审议听证程序在此问题上继续追究海登和布什总统的责任。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斯佩克特则在电视上表示,他将利用审议之机,质问对公民进行窃听的合法性问题。另一位民主党参议员维登则表示要借听证之机,追究“9·11”发生前的情报失误责任。

  民主党人之所以持反对态度,多是想借机发难,宣扬总统的判断失误-----如果再发生一次迈尔斯式的提名夭折,布什的威信将进一步受挫,那将有利于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占居有利地位。而共和党议员的反对也部分地出于对自己竞选前景的考量。不少共和党议员眼见布什总统的民意支持过低(最新民调对总统表现的满意度仅为33%),己不大可能成为自己争取选民的资本,因此与拉开些与总统的距离,反而可以漂清自己。

  有人担心,这一场人事辩论有可能会转移人们对真正值得关注的情报改革问题本身的应有注意。然而,不能否认的是,海登的军人背景确让人们对国防部的权力膨胀和影响扩张深为担忧。不过,尽管目前质疑之声颇高,海登通过参议院审议的可能性还是满大的。一是海登本人的资历与能力确无可争议;二是,布什总统一向就是我行我素,不向舆论低头,他死保拉姆斯菲尔德就是明证。最后,到实在不得己时,海登还可以通过退出现役来化解人们的担忧。因此,这场风波对于海登来说,结果可能是有惊无险,终能过关。 (李学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